作为一个夏天热得只想往商场钻的人(家里空调不如商场凉快),今天想摆一哈关于“商场+消费”的龙门阵。
近两年,我看到最多的新闻,国外是哪儿打仗了什么又涨价了,国内是这里抢人才那里抢游客。抢是外循环吧?给人才补贴、给旅行社补贴、给办演艺活动机构补贴。而本地商场拉动消费,这样的内循环其实也该一视同仁!
所以我想提个建议:能不能也参照对旅行社、演艺机构的奖励办法,通过人流量、营业额之类的指标,多给愿意组织活动、能吸引人流的商场一些支持?
比如:
1、夏天搞纳凉主题活动的商场,用电高峰期吸引的人越多,电网压力就越小,越有利于平稳过峰,减少碳排放。可以给予电费补贴或者碳汇补贴。
2、鼓励商场创新文创市集(现在成都好多商场的文创集市太千篇一律了)、音乐演出、亲子活动的商场,评个“消费活力榜”啥的。让家长把娃带出来,免得手机电视看多了,影响视力。同时多营造些家庭温馨场景,对年轻人不要逼婚,要用场景打动。
3、那些常年客流不断、口碑不错的商业综合体,也该纳入年度激励名单。商场有动力拔尖,既可以给市民提升体验,也可以打造对外窗口,通过内循环的经济活力推动外循环流量。
说老实话,一个城市有没有活力,商场人气是一个重要指标。跟网上购物不同,商场是一个重体验的地方,除了提供场地给商家开展经营活动,还一定程度上为市民活动、纳凉、如厕提供了便利。一个商场要是人气旺,氛围就好,餐饮、零售、亲子区都跟着火起来,小朋友有场地玩,情侣有地方约会,大爷大妈还能顺便散步摆龙门阵。一个到处都呈现出活力的城市,必定是欣欣向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