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微汶川”5月28日报道的《2025年秋季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方案》,知道今年在汶川招收初中生的有汶川中学、七一映秀中学、绵虒中学、卧龙特区中学4所;承担高中的招生工作的有汶川中学和七一映秀中学2所。由此联想许多。
民国时期,汶川县没有1所中学。
1957年汶川县办起了第一所中学,校名的演变:汶川县初级中学——茂汶羌族自治县第二初级中学——汶川县初级中学——汶川县漩口初级中学——汶川县漩口中学——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1964年汶川县办起来第二所中学,校名的演变:汶川县威州初级中学——汶川县威州中学——汶川中学。
“文革”那个疯狂时期,贯彻“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小学由6年缩短为5年,初中和高中都由3年都缩短为2年)和“读初中不出社”的指示,汶川县中学教育“大发展”(注意是加了引号的):
1968年秋,县城的红星(桑坪)小学、五七小学(威师附小)和龙溪公社阿尔大队小学办起了初中班;
1969年,三江、水磨、百花、映秀、绵虒、玉龙、克枯、雁门8个公社中心校和龙溪寨大队办起来初中班,其中有的是春季招生。
随后,草坡、耿达、银杏、龙溪4个公社中心校和威州公社的万村、鉄邑大队、漩口公社八角庙大队、百花公社圣音寺大队等4个大队也办起了初中班,春季招生废止了;
此外,岷江水运局在映秀公社白岩、红旗森工局在卧龙公社、川林筑路二处在玉龙公社中坝也办了有中学部的子弟校,在州属厂矿集中的威州公社七盘沟小学也办起中学班。
总之,“文革”时期汶川县教育“大发展”,汶川县的中学高达26所,小小一个龙溪公社就有3所中学。现在想一想都觉得荒唐可笑之极!
“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通过体制改革,逐步把原来的26所中学整顿合并为4、5所,其中原来威中、漩中、映中、绵中、岷江局子弟校5所高完中,现在高完中只有汶川中学和汶川七一映秀中学两所。
现在汶川县中学学校的数量不到“文革”高潮时期的20%,但是无论是师资、设备、在校生人数、教学质量等都是“文革”时期不能相提并论的。老夫从汶川县教育部门退休了30年了,要为现在汶川县中学教育事业真正地大发展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