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01|评论: 3

[生活资讯] 红色阅读日,献给建党90周年:邓四平散文《小平,你好》入选最具影响力的红色经典作品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5-2-23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色阅读日,献给建党90周年:邓四平散文《小平,你好》入选最具影响力的红色经典作品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是旧社会最先觉醒的一批,以笔当枪,鞭笞着麻木的灵魂,呼唤着更多的人们反抗起来;有这样一些书,它们直击黑暗社会的种种罪恶,描述抗战历程的各种艰辛,为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称这些书为红色经典。   

   虽然战争的年代已经远去,但革命精神依然需要留存于每个人的心里。2011年4月23日,值此世界读书日之际,让我们共同盘点那些革命经典书籍。这些作品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它们就如同黑夜中的明灯,照亮并鼓舞着热血青年们奋勇前进。


    如今,战争年代虽已远去,但书中那些鲜活的形象,以及主人公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阅读红色经典,感受革命精神。

微信图片_20250223111258.png
微信图片_20250223111310.png
微信图片_20250223111314.png
微信图片_20250223111319.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2-23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平,你好 
              
                                                               邓四平/文

                                                        ——邓小平故居参观记  
  
 他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他深情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

 他是一个来自东方的传奇,一生波澜壮阔,三落又三起,最终站立成为了人民心中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

 他是一个春天的故事,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华夏大地,让中华民族从此走向了伟大复兴。

 山高,海阔,人为峰。这一方美丽而神奇的热土,因为孕育了这样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而让中外游客无限心驰神往。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更思邓小平。

   饮水思源。怀着对伟人的无限崇敬之情,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故里广安,伫立在神圣庄严的小平故居,流连于清澈明丽的百花潭,拜谒于钟灵毓秀的佛手山,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追寻着伟人当年闪光的足迹,心灵便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洗礼,并为之感动,为之震撼。
翻开当地志书,据载:广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1993年7月设立地区,1998年7月撤地设市,辖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代管华蓥市。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

   其实广安与我的家乡蓬安都是兄弟县市,两地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相距不到200里路程,在1993年以前,广安和蓬安都同属于原南充地区管辖,那时,南充地区被人们称为“三总故里”:总司令朱德故里在仪陇县马鞍镇,解放军总参谋长、大将罗瑞卿故里在顺庆区舞凤镇清泉坝村,曾任过总书记职务的邓小平故里在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因此,邓小平和南充人民其实都是地地道道的老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广安人和南充人其实都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都是兄弟县市。
 
   从广安市市区出发,乘车前往小平故居所在地的协兴镇牌坊村,大致有五六公里路程,从市区到牌坊村的沿途高速公路两旁,几年以前都种植上了苍翠挺拔的各种树木。如今,各种各样的树木均已长大成林,沿途十里,鸟语花香,翠色欲流,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十里绿色长廊。车行其间,那茂盛的绿色,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仿佛母亲慈爱的大手抚摸着你的脸庞,让人倍感温暖与亲切,令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回家的感觉。

 车至牌坊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巍峨的牌坊,牌坊正中镶嵌的黑色大理石上书有“邓小平故里”五个白色的楷书大字,牌坊青瓦屋面,具有浓郁的川东北民居风格,古朴典雅的青瓦屋面两旁各有两层,和牌坊正中的青瓦屋面刚好形成三个依次递增的层次,牌坊的建筑设计寓意了小平同志政治生涯中“三落又三起”的传奇经历。

 穿过牌坊,迎面而来的是宽敞整洁的青石板路面,道路两旁栽种着各种各样高大挺拔的树木,大多是中央各部委捐植,有的是中央以及省市等各级领导人捐植。如今的小平故居占地830余亩,其实就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纪念园。整个景区绿树成荫,嘉木森森,这正是小平生前倡导的“大力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万代”思想的生动而完美的诠释。走进小平故居纪念园区,只见四处花木繁盛,芳草茵茵,林间曲径通幽,各种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啭,树林深处依稀可见清澈明丽的百花潭,百花潭其实是个池塘,约四五亩大小,波光潋滟的水面上,鸭鹅嬉戏,怡然自得。池塘之中植有莲藕,亭亭如美女的裙裾,婀娜多姿,让人疑心走进了陶渊明笔下宁静秀美的世外桃源一般。

 从百花潭旁小路往里走,行至片刻,便来到一片小山坡前,登上数级青石板台阶,便到了小平父亲的墓地了。小平的父亲名叫邓绍昌,字文明,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曾在成都法政学校读书,受过新式教育。早年参加了当地的“袍哥会”,曾在广安县协兴场的“袍哥会”中当过“三爷”,后来升为“掌旗大爷”,即首领。辛亥革命前后,广安建立革命军,血气方刚的邓绍昌加入革命军当上了新兵训练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地方的武装暴动。邓绍昌在乡里受人尊敬,很有影响力,也很有威望,由此当权者极力拉拢。但刚直不阿的邓绍昌不愿同流合污,终不为权力者所容,受到排挤,担任县团练局局长不到两年就被撤换,甚至不得不跑到重庆避难。正是他到了重庆,才知道了重庆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事,毅然把15岁的小平送进了这所学校读书,使小平从此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小平的父亲邓绍昌于1936年去世。

   走近小平父亲的墓地,整个墓地十分简约朴素,掩映在一片高大茂盛的青松翠柏丛林之中,墓旁立有“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邓绍昌之墓”等字样,墓前有一用青石板铺就的小广场,墓前有拜台,立有墓碑,正中书:“故显考邓公老大人绍昌之墓”,墓碑右下侧书有“孝男:先圣,先修,先治,先清”等字样,其中,“先圣”就是小平的名字。小平于1904年8月22日(农历7月12日)出生。小平出生后,父母按字辈为他取名邓先圣。进私塾发蒙时,私塾先生对此名字十分不满:孔子乃称圣人,你怎么能先圣呢?于是先生便将他名字改为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了20年。直到参加革命后,才将名字改为邓小平。

    拜谒了小平父亲的墓地,我又继续前行,便到了邓小平铜像广场。小平铜像广场占地约26亩,三面环山,状如椅形,绿树环绕,小平铜像就座落其中,给人一种如同回家的感觉。据导游人员介绍,在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之际,小平铜像揭幕仪式于2004年8月13日上午在广安市隆重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出席仪式,并为铜像揭幕。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建立的伟大功勋将永载史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小平铜像周围环绕种植的绿树亦极为珍贵,高大挺拔的树木是温家宝、吴邦国、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种植的。饮水思源,如今,中外游客,尤其是从广东深圳等地前来小平故居拜谒的游客非常之多,他们前来拜谒小平的时候,总是忘不了到小平铜像广场来向小平铜像鞠躬和敬献鲜花。

  离开小平铜像广场,便到了小平故居陈列馆,小平故居陈列馆距邓小平故居约500米,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小平故居陈列馆的建筑设计很有创意,整个陈列馆建筑物外形就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最后形成一座高大的不朽的丰碑。陈列馆内的序言墙也很有特色,序言墙上是小平的浮雕塑像,以高山大海为背景,小平身着朴素的风衣,和蔼可亲地向着家乡人民走来。浮雕的设计乃“山高、海阔、人为峰”之寓意。小平故居陈列馆前有“思源潭”,寓意“饮水思源,致富不忘小平”之意。陈列馆采用川东民居特色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手法设计,生动地再现了小平波澜壮阔的伟大人生历程和历史功绩。

 接着前往小平故居参观。小平故居旁边有一方小小的花园,里面种植有石榴树、丁香花等六棵树,据介绍,这六棵树先前栽种在小平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居所房前花园内。1997年1月,小平离开我们后,于是就从北京将这六棵树迁移搬运回了广安,据说,非常神奇的是,这六棵树在移栽吊装之时,蔚蓝的晴空中竟然出现了一道道七彩的长虹,仿佛是小平在天之灵在深情地凝视。从1919年离开故乡广安之后,小平便再也没有回过广安,但桑梓难忘,故里情深,“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小平一直都没有忘记过对家乡建设的关心,现在,小平终于要回到阔别数十年的老家广安了,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美丽的长虹也许就是小平那无限慈祥而会心的微笑吧。

 来到了小平故居前,这其实就是一座普通的川东农家三合院,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院子”。1904年8月22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15载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故居座东向西,占地883平方米,房屋为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建筑,穿斗式承重体系,共17间,分正房、左厢房、右厢房,系邓小平祖上三代陆续建成,其中最早的左厢房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小平故居的堂屋大门正上方,有江泽民题写的“邓小平同志故居”字样,2001年7月,邓小平故居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平故居四周地势开阔平坦,房前屋后竹树环绕,环境清幽宁静,房前正对的远山苍翠如黛,宛如画屏。站在故居堂屋门前向远处眺望,清晰可见迎面有一座三起三伏的笔架山。故居三合院前是一方池塘,为小平幼时洗砚处,池塘的形状极似一幅中国地图。

    最为神奇的是小平故居门前两旁苗圃里的两株高大挺拔的铁树,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赶上一雄一雌的两株铁树开花。只见雄花序高二尺,状若宝塔,色泽金黄,香如腊梅;雌花形似鹊巢,大如玉盘,蔚为奇观。相传,小平在其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中,三落三起的小平,他的每一次复出,老家故居门前的铁树居然都会神奇地开花。

  在故居北厢房当年小平出生的房间里,古色古香的柏木床至今依旧保存完好,室内还有小平少年时代读书用过的书桌等物,小平在这里度过了十五个春秋,直到远离家乡。

  如同广安其他村民的住房一样,小平故居周围是田地,竹树掩映,水塘依傍,花草丛生,景色优美。就是这座质朴无华的故居,像一座无字的丰碑,在默默地讲述着它的主人——— 一位改写了中国历史和命运的世纪伟人的动人故事。

 恋恋不舍地离开小平故居,邓家老井是不得不去一看的地方。邓家老井距小平故居200余米,老井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建在一稻田旁,井水终年满溢,从未枯缩。邓氏祖祖辈辈和附近的乡亲们共饮此水。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老井井台高于地面近60厘米,井中之水竟然与井台齐高,清澈明亮,不满不溢,晴朗之日,日月映射倒影其中,掬井水尝之,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另外,小平故居内的德政坊也是不得不去一看的地方,其实邓小平的祖籍在江西吉安的庐陵。其一世祖为邓鹤轩,于明洪武13年(1380年)以兵部员外郎的身份迁入四川,一直定居广安,距今已有600多年,繁衍约20代。邓氏家族豪杰满门,其中有“文行魁蜀”邓显,吏部尚书晋大学士邓士廉,明万历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和湖广接察司副吏邓吉昌,清乾隆翰林院士、大理寺正卿邓时敏等。德政坊就是清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功德而赐造。建于清嘉庆年间,毁于“文革”时期,2003年5月重建。重建的德政坊高约12米,宽约10米,四柱三间,五重檐,气派大方,巍峨雄壮。

 距德政坊旁不远处还有神道碑,神道碑是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而赐造,碑高约5米,距邓小平故居约500米。相传,童年时代的小平和村里的儿童们一起常常在这里玩耍,其他的儿童都不敢去爬神道碑,说是爬上了驮神道碑的神龟身上,回家就会肚子疼痛,但是,童年时的小平却常常敢于爬上神龟的身上去玩耍。

 因时间关系,翰林院子、北山小学堂等地距小平故居较远,来不及一一前往瞻仰,据导游人员介绍翰林院子是小平先祖清乾隆年间大理寺正卿邓时敏的旧宅,建于清代,建筑面积1671平方米,房屋36间。1909至1911年,童年邓小平在此启蒙读私塾,私塾老师为他改名为邓希贤。2006年5月,翰林院子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其实都是人们心所向往之地。邓家先孺墓地委实算得上是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小平的祖母戴氏、生母淡氏等邓家先孺的墓地座落在距小平故居约两公里之外的佛手山山腰上。佛手山的风水很是神奇,在连绵起伏状如巨龙的群山之中,高大巍峨的佛手山宛如大佛的一只巨手,横亘群山之颠。高高的山崖之上,一块巨大的山石宛如老鹰的嘴巴雄伟地突兀而出,据说,那就是风水宝地中传说的朱雀。站在佛手山山腰之间,极目远眺,“左青龙,右白虎,山朱雀,下玄武”,佛手山四象俱全。只见苍茫辽阔的佛手山山前群山环绕,地势开阔,一个巨大无比的天坑凭天而降,云蒸雾绕,远山如屏如画,宛如长长的笔架。

   行走山间,倍感清幽宁静。走过一道道蜿蜒曲折的山间青石板小路,登上鲜花簇拥的佛手山点将台,邓家先孺墓地就位于佛手山半山腰间,一共四棺墓地,墓地周围青松翠柏林立,庄严肃穆,墓地上方封土天然长有一种茅草,宛如人之华发,整齐茂盛,当地人称其为富贵吉祥草,实是罕见。小平生母淡氏的墓位于最左边,墓两旁书写的对联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上联是“阴地不如心地。”下联是“后人须学好人。”对联均为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健在之时亲自撰写。因为有这样心地善良和蔼慈祥的父母,所以邓家孕育出小平这样造福华夏的伟人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中间两棺墓地是小平的祖母之墓。据当地风俗,墓地以双数为吉,所以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又在小平祖母墓旁建造了空棺墓地一座,补齐双数,以图吉利。

 令人称奇的是小平生母淡氏墓地旁边有一天然巨石高高矗立,状如猛虎,石高约五六米,周长十余米,山石石缝之中生长着一棵高大茂盛的黄桷树,树冠宛如车盖,浓荫蔽日,屈曲盘旋的树根将高大的山石紧紧环抱。山石之上,有一洗脸盆大小的石窠,石窠之内长年累月聚有清水,一线细细的水流从山石顶部浸润而下,若隐若现,当地人称,山石上流淌而下的这一线细细的水流名叫“龙涎”,往年曾有人爬上巨大的山石一观究竟,据说,倘若看见山石顶部小脸盆石窠之内所聚之水满满当当,则预示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若石窠所聚之水清清浅浅,则预示当年会出现天干地旱。当地人称,其实这块巨大的山石在很多年前是悬空的,距离地面尚有两米多高,那时常常有做庄稼或者放牛路过之人,就在山石下面形成的天然洞穴中打扑克牌玩耍,在1978年一个狂风暴雨之夜,突然“轰隆”一声,悬空的巨大山石居然落在了前面的土里,而时年恰好是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中国政坛之时,于是家乡人民奔走相告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从此将小平先孺墓旁这一方神奇的山石取名为“落石”,寓意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民“解放思想”“落实政策”之意。由是观之,真乃神奇直至也!

 大行德广之士,安邦柱国之才。世纪伟人摇篮,巴蜀圣地广安。即使用尽千言万语,其实也很难写完世纪伟人邓小平对当代中国乃至对世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其一生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因才力有限,最后,请允许我借用著名川籍作家马识途先生为伟人小平故居门前所写的一幅楹联来作为《小平,你好》这篇散文的结束语吧:

   “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2-24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