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9时0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牵动着许多网友的心。但与此同时,一些网友为了流量,利用AI技术生成“灾区”群众被埋、房屋坍塌等虚假照片进行发布,并配文日喀则地震等关键词,造成网友误解。
其中,一张“被压废墟下的小男孩”图片引发广泛关注。图片中,一名戴帽子的小男孩被压在倒塌的废墟下,全身铺满尘埃。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担忧,“真的看哭了,可怜的宝宝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么小的孩子,还能救回来吗?”还有网友指责拍摄者,“这个时候还拍什么照,赶紧救人!”
引发关注后,媒体刊发报道称,这张小男孩图片实际是由AI生成,图中孩子的左手显示为六根手指,且平台也在相关视频下方给出文字提示:“疑似使用AI生成技术,请谨慎甄别”。但仍有不少网友被误导,图片也被广泛转发,配文都与西藏日喀则地震关联。有账户因此获得上万转发,获取不少流量。
对此,有律师指出,利用AI生成图片本身不会因此受到处罚,但若肆意用AI技术生成地震受灾严重的画面,甚至编造谣言,图片和配文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且引发恐慌,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此外,平台在发布内容前应进行必要的审核,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在涉及灾害等敏感话题时,更应加大审核力度。且尽管有文字提示,但仍有网友误解,这也进一步说明,平台的提示方式不够醒目和有效。
舆论指出,这种博取流量行为还会带来其他问题。首先,会加剧了公众对信息真实性的怀疑,使真实的救援信息传播缓慢,甚至有些网友会对地震救援人员和派遣资源的力度产生了不信任,割裂舆论;其次,错误的信息可能导致救援资源的错误分配,真正需要帮助的地方得不到及时支援,在不必要的区域耗费了大量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