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一大学生“挂科”8门后失踪一事,引发关注。
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来自湖北省秭归县的田先生反映,今年6月,其儿子在广西河池学院失踪,时至今日仍杳无音信。田先生后来从学校了解到,儿子有8门学科“挂科”导致无法毕业。10月12日,河池学院校方回应称,正在跟进此事,相关情况按信访条例进行处理。

从报道来看,这名大学生的失踪原因可能与8门课程不及格有关。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自大学第一学期起就出现了挂科现象,且在随后的学期中,挂科情况持续发生。部分挂科课程虽有重修,但仍未通过,有些课程甚至没有重修记录。家长对此却一无所知。
对此,有人认为是学生自己的责任,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家长,“自己平时不学习,挂了8门课,毕不了业了,没法跟家里人交代了。”也有人质疑学校没有尽到教育与管理责任,未能就该生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挂科失联,学校竟然都不了解一下啥状况,难不成只管收学费就成,学业怎么样都不用管?”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大学生“挂科”八门然后失联,显然不是一件小事,它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态度、方法或心理状态上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也提醒高校,大学教育不应完全放弃家校合作,有必要探索建立相关预警制度,对有严重学业问题等特殊情况的学生及家长及时发出预警,采取必要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