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的白鹿呦,我爷我大的白鹿呦,哟吼嘿......”
一首歌曲竟然只有一句,这恐怕是全世界最短的歌曲吧?每次听到《白鹿原》这首开篇曲,让我感慨万千,鼻子总是酸酸的。
没有人比我懂得关中了。可是,这首最短的歌曲胜似千言万语,不知装下了多少东西,让人闻之潸然泪下!
《白鹿原》的命运和白鹿原上人民的命运一样坎坷和风雨飘摇。小说《白鹿原》陈忠实前后花了11 年才写成,电视剧《白鹿原》光立项就花了十年。特别有意思的是, 该剧播了一集就被叫停,这在世界剧史上也是罕见的。
“原”是陕西关中地区特有的地貌。白鹿原位于陕西长安、 灞桥、蓝田两区一县的灞河、浐河之间,东起点与篑山相接, 西到西安和长安,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居高临下, 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因传说周平王迁都洛阳途中,曾见原上有一只雪白的神鹿,柔若无骨,欢欢蹦蹦,舞之蹈之,从南山飘逸而出,在开阔的原野上恣意嬉戏。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凡白鹿经过、祥光照及的地方,尽皆一片郁郁葱葱, 草木茂盛,百卉竞开,毒虫殆尽,疫疠灭绝,六畜兴旺,人寿年丰。
人们为了纪念这只带来吉祥康乐的白鹿,从此便把这原起名为白鹿原。
《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关中渭河两岸的历史变迁。这部被陈忠实称作死时可以垫棺作枕的书,作为199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自诞生之日起就陷入了无休止的争议之中。究其原因,是内涵过于丰富和复杂,充满了冲突、反常和悬疑,至今令人不知道其解。这恐怕是另一个文学巨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所不能比拟的。
比如,地主和长工的关系就非常让人费解。过去,我们接受的教育是,但凡地主都是剥削穷人的大寄生虫、大坏蛋,是我们的仇敌。然而,《白鹿原》中,长工鹿三和东家白嘉轩却情同手足。白嘉轩不但喊鹿三为三哥,白家的子女还喊鹿三为三伯。鹿三和白嘉轩同吃同劳动,而且白嘉轩还掏钱供长工的儿子黑娃上学,最后还给自己的儿子孝武交代,他如果先与鹿三而去,要对待鹿三如自己并养老送终。最感人的是,当鹿三因为交农事件被官府抓进大狱要砍头时,白嘉轩竟然跑进县城自投罗网顶罪,要换下鹿三。
刘文彩、周扒皮......过去,我们的教科书上始终是教育我们,地主和长工、穷人和富人水火不容,是天然的敌人。为什么白嘉轩和他的长工鹿三却胜似亲兄弟,两个人亲的就像一家人?到底地主和长工、穷人和富人是什么关系?是我们以前的教育错了,还是陈忠实描写的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段的历史才过去不过区区几十年,为什么存在这么多的谜, 到底真相在哪里?我就曾专门听过姨姥姥亲口给我讲过长工和东家的感人故事,为什么她讲的许多情景和《白鹿原》里一模一样?
同样是教科书告诉我们,当年的革命就是打地主分土地,让大家耕者有其田,这似乎可以理解。可是,当黑娃被鹿兆鹏派去县里速成成“革命党”后,带着革命10兄弟回到白鹿原上掀起了一场分地运动就让人有点看不下去了。
白鹿原上虽然有穷有富,有地主和长工,但都是劳动者。就拿白嘉轩来说吧,白家的田是上一辈买的,凭劳动挣下来,传下来的,还有田契,属于人家的合法财产,革命党凭什么分别人的田?这岂不是和土匪打劫一样?而且这样的事情在当年是普遍现象,白鹿原上的革命合法吗?
白嘉轩不希望看到的就是革命了,所以他最反对也最想不明白女儿白灵为啥进城革命,甚至不惜把白灵软禁。白嘉轩那么反对,因为在他看来,白鹿原原本是一方静土,白鹿原人在原上平静的生活并传宗接代,这已经很不错了,是革命在白鹿原上掀起了一场场轩然大波,破坏了白鹿原宁静的生活。不过细一想也有他的道理,白鹿原上虽然有穷又富, 有地主和长工,可是穷与富,地主和长工并不是天然对立的,依然做到了和谐相处。
革命说是为了挽救鹿三和黑娃这些穷苦人的命运,可是他们最终的命运呢?
正是革命到来打乱了白鹿原的往昔,出现了一场让白嘉轩这个白鹿原强人看不懂也控制不了的血雨腥风的争斗!假设一下,如果没有革命, 白鹿两家的子女不进城,守在白鹿原,那白鹿原又该是一副什么样的画卷呢?
虽然白嘉轩反对革命,看不懂革命,但革命是不以他这个族长意志为转移的。在白鹿两家年青一代的向往和引进下,革命还是如期而至,不请自来。
然而,投身革命的鹿兆海厌恶政治和内战,却死于内战;一心革命的白灵竟死于革命内 部掀起的“肃反”;鹿兆鹏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革命胜利前夕下落不明;为革命立下大功的黑娃却变成了反革命,竟然和田福贤一起被枪毙;白孝文这个原本是革命的敌人和投机者,以及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最后却成了革命功臣和滋水县新中国第一任县长。为什么革命的结局成了这个样子,历史为何最终选择了白孝文?
更让人回味的是,总自称从没离开过原上,白鹿原上最坚定的革命者鹿兆鹏四处忽悠别人革命,却总是每到关键时候就无踪无影无音讯;白嘉轩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一生以直待己、爱护族人,腰板挺得最硬,却被革命者黑娃恩将仇报砸折了腰;田福贤和岳维,鹿兆鹏和黑娃,两派革命者反复在白鹿原上折腾,这是革命,还是相互报复?
“风搅雪”“一 切权力归农协”虽然是新名词,可斗白嘉轩、砸祠堂,不问青红皂白,只看贫富整人,这究竟是什么路数?
当世大儒,一生正直仁爱,为国为族可舍身,白鹿原上唯一的大明白,也是唯一到死也没被忽悠,最后却被挖坟抛尸的朱先生,当黑娃谈到国民政府贪腐,听说解放区很是清正廉明时,为什么说这得等他得了天下再看他如何行事?都说朱先生是关中大儒牛兆濂的原形,那陈忠实是不是朱先生的化身?
坚定的革命者鹿兆鹏抢了弟弟的恋人,逼死了自己的妻子还死不承认,为何此人竟如此没有人性和底线?白灵和鹿兆海用了一枚铜板就决定了各自的政党归属,政党和革命成了儿戏,这是要说什么?革命和人性以及爱情是什么关系?
鹿兆海对白灵说,我们之间除了国共那点事难道就没有别的吗,又是在暗示什么?白灵和鹿兆海决裂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表面看是白灵占了上风,细细想来,鹿兆海的话有什么深意?为什么革命依靠死皮赖娃、流氓无产者们, 他们推动革命快速前进,是不是也是阻挡破坏革命的力量,这与后来革命成功后出现的人整人是否息息相关?
最后,白嘉轩再一次拿着褡裢上城为黑娃求一条活路,一如当年他去为鹿三求活路一样。当年反动的北洋政府准了,可是,新的人民政府有新政策,“新政府不瞅人情面子”——凡是“新的”就都是对的吗?
有人说《白鹿原》说明白了四个问题:1、都是些什么人在革命(国民党也是闹革命的) ?2、都是为了什么目的而革命?3、都使用了什么手段革命?4、都革了些什么人的命?这话确实有一定道理。可是,陈忠实和《白鹿原》毕竟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这四个“为什么”的标准答案。
虽然《白鹿原》浓墨重彩,说了许多,似乎又吞吞吐吐什么也没说。《白鹿原》从剧烈的民族矛盾、复杂的党派政治斗争,到宗法背景下的家族纷争、 乡村文化伦理纠葛、人性欲望争斗,充满了矛盾、冲突和问号,不但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更是一部伟大的“玄幻”小说。
原上曾经有白鹿,世间从此无忠实。虽然陈忠实已经离我们而去,但陈忠实和《白鹿原》却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难以揭开的谜,神秘的就如同白鹿原上传说中的那头白鹿!
日子总会亮堂,麦子终又再黄。尽管最后成功的革命者白孝文从不相信白鹿原上有过什么白鹿,但革命还是在白鹿原上激荡了几十年。可是,革命的飓风过后,白鹿原上还能剩下啥,中国还剩下了什么?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神秘的白鹿,神秘的革命,神秘的白鹿原,神秘的中国!
原上的白鹿吆,谜一样的《白鹿原》,谜一样的白鹿原,谜一样的关中,谜一样的中国。白鹿原上那头能带来吉祥康乐的白鹿活在人们传说中,奔跑在白嘉轩、朱先生等白鹿原人的梦境里,可是,能给中华民族带来吉祥康乐的“白鹿”又 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