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群众呼声-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留言反映称,8月3日在四川西昌邛海东北沿岸(邛海艺术之家公寓附近)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若放任其繁衍恐影响邛海生态系统。该网友建议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据了解,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目前已经广泛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福寿螺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食量大而广,不仅吃草还会啃食水稻等农作物的秧苗叶片和茎秆,已经成为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的一大隐患。2022年,福寿螺被列入我国《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8月8日,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回复称,福寿螺直接危害对象主要是农业稻田,进而危害生态安全,特别是温度较高的南方地区,“目前对西昌市本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大,但我们仍会按照相关要求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
针对该网友反映的问题,该局回复表示,由于夏季气温升高,加之邛海沿岸潮湿的环境为福寿螺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多年来,邛泸管理局采用定期集中摘除加常态化清理的方式,科学控制邛海湿地福寿螺种群繁殖和增长,但福寿螺作为一个物种,想要完全消灭是存在难度的。今年5月,邛泸管理局集中开展了福寿螺清理工作,人工摘取福寿螺及螺卵260公斤。按照计划,结合福寿螺生长繁殖情况,邛泸管理局将再组织集中清理,并坚持常态清理。
多地疾控中心紧急提醒!这个美食中的“伪装者”!一只可能含有6000条寄生虫!
前不久在热搜中,竟然爆出螺蛳粉疑似用福寿螺来代替田螺。由于福寿螺的繁殖很快,抵不住部分商家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使用福寿螺肉,在去壳之后,很容易混淆其中。
最近,正是福寿螺繁殖的高峰季节,又赶上夏日吃大排档嗦螺的旺季。那么,福寿螺究竟和普通田螺有什么区别?
一、认识入侵物种福寿螺
福寿螺是一种大型的两栖淡水入侵螺类,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一带,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种类。
福寿螺食性杂、个体大、食量大、繁殖力强、生长发育快,严重危害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已成为我国及其他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恶性水生动物。
福寿螺对于生存环境可以说是没有要求,不挑水域和环境。上至河流池塘,下至阴湿沟渠包括水田里,它都可以生存。它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
二、福寿螺煮熟了也不能吃吗?
福寿螺体内寄生虫之多,普遍在 3000~6000 条,最让人害怕的一种叫“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具有嗜神经性,常常会入侵到中枢神经系统和脑脊液。
最突出的症状就是剧烈头痛无法忍受,会引起持续脑膜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福寿螺本身“体型”偏大,如果完全炒熟,需要更久的烹饪时间,完全煮熟后口感会变得很硬。为了保证口感,部分商家使用的福寿螺极有可能半生不熟。吃进肚子不仅有寄生虫风险,还可能因杀菌不到位导致拉肚子,引发急性肠胃炎,所以并不建议食用福寿螺。
目前,针对福寿螺的处理,主要还是以人工捡螺、铲除螺卵、集中捣毁和使用药剂灭杀等方式为主。如果大家看到福寿螺或是福寿螺的卵后也不必惊慌,不要触摸、不要食用、不要饲养,可以向当地街镇反映,由相关部门安排专人负责打捞,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学会这三招,分辨福寿螺
福寿螺与田螺非常相似,一般人根本区分不了。速来围观,教你分辨福寿螺和田螺!
1、带壳的螺,看壳!
‣大小:福寿螺的大小一般比田螺大。
‣颜色:福寿螺外壳偏黄褐色,田螺外壳偏青褐色。
‣形状:福寿螺螺口较大,尾部短平,整体是圆盘形;田螺螺口较小,尾部比较尖,整体是圆锥形。
煮熟的螺肉,看触须!
很多在饭店或是外卖中,都是不带壳的熟螺肉。这时需要注意,福寿螺有2个触须+2个唇须,田螺只有2个触须。
内部也有区别
田螺是卵胎生的,所以里面是满满的带壳小田螺;而福寿螺是卵生,看到的是粉色卵。
福寿螺
田螺
安全吃螺,切记以下几点
1
烹饪前清洗干净
将螺放入干净的盆内,浸泡至吐净泥沙,可以添加一小勺盐或几滴香油,并在浸泡过程中适度摇晃或搓洗,促进吐沙。可用刷子刷洗,以去除螺的泥沙和黏液。
2
充分烹熟后食用
螺要煮熟后食用,避免生吃、半生吃或腌制后直接食用。其中,海螺多带壳直接烹饪,取肉食用。淡水螺可爆炒、煲汤。
无论是沸水中煮沸,还是蒸煮、炒煮,都需要烹制10~20分钟,或直到螺类的壳打开,肉质变熟透,烹制时长取决于螺的大小。
3
适量食用不贪多
螺的嘌呤含量较高,需适量食用。尤其是患有痛风的人群需慎重食用。一旦螺出现异味、螺肉变软无弹性、壳身出现较多黏液等情况时,不要食用。
4
合理存放更安心
鲜活的螺如果当天食用不完,可以覆盖一块干净湿毛巾,放入冰箱冷藏室存放,尽量在3~4天内食用完。煮熟的螺建议当天食用完,尽量不要隔夜存放,以免螺肉腐败、细菌滋生引发胃肠疾病。
END
要点速览
学会这三招,分辨福寿螺:带壳的螺,看壳;煮熟的螺肉,看触须;螺内部也有区别。
安全吃螺需要注意:烹饪前清洗干净,充分烹熟后食用(蒸、煮、炒制需要10~20分钟),适量食用不贪多,合理存放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