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一上海男子称,在一家二手物品的店铺购买了两张有塑封的“全新折叠床”,却发现床上标有救灾物资字样。店铺老板表示,这床是来自合法渠道。虽然男子仍有疑虑,但是由于急需使用,床的质量也还不错,就买了两个,花费了320元。
对此,上海市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回应称,该床是使用过的救援物资,重新消毒塑封后本该送入钢厂销毁,却被人私自出售,目前正在严查。
不少网友对官方回应表示不满,“好好的床为什么要销毁?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当年和珅都知道‘三不贪’,其中就有救灾物资不贪。”“报道里说,这床是2020年12月生产,2021年2月出厂,2022年就移库销毁,真是神操作,难道折叠床的保质期这么短?是因为生产的时候偷工减料了吗?”
梳理公开信息,这并不是“救灾物资”第一次被公开售卖,2023年“加拿大鹅捐赠甘肃震区物资被挂闲鱼”,2024年“河南水灾的救灾物资被倒卖”都曾引发舆论质疑。舆论指出,这些事件反映出公益和慈善事业的透明度严重不足,破坏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唯有溯源查清,查清责任人依法依规处理,公布所有“救灾物资”去向,才能消除疑虑,重建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