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邛崃平乐古镇的白沫江畔,紧邻乐善桥旁, “洪渊诗之堤”镶嵌在江岸。诗之堤向世人述说:任洪渊(1937年8月~2020年8月12日),这位生于白沫江畔的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作家。 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亦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是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届研究员。他的著作颇丰,诗与诗学合集《女娲的语言》、汉语文化诗学导论《墨写的黄河》、多文体书写的汉语文化哲学《汉语红移》以及诗集《任洪渊的诗》等作品被选入国内外多种选集、年鉴、鉴赏词典,并受到了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 但任洪渊先生总惦记着白沫江和乐善桥,并将其融入诗文,成为其文学创作的意象和符号,在白沫江碎玉般的水花、乐善桥的曲线里深藏着他生命和文学的密码。他曾说:“白沫江是我的血脉,没有白沫江就不会有洪渊,也就没有洪渊的诗。” 如今,虽然诗人已逝,但在白沫江畔、在乐善桥上都能聆听到他那首“不管走到那里,走了多远/也走不出遗落在邛崃山中的脚步声/路,谛听着他的来去/在上一阵脚步声与下一阵脚步声之间”(《他的,70岁和10岁相遇在桥上》)发自肺腑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