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邀请了一群快递、外卖小哥,倾听他们对缴纳社保的看法。
一位90后外卖小哥直言,“我来自农村,社保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我是不愿意缴纳的!”还有外卖小哥称:“我了解到,如果缴社保,每个月我个人要出700元,这700元相当于我要送100个订单。这700元我寄回老家,给我女儿买点玩具不好吗?而且我在老家已经缴了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快递小哥则反映,“我关心的是‘订单分配’问题。”,因派单区域不同,每个小哥被分配的送货点不一样,所以每一单的送达难易程度不同,“我希望送货订单分配难易程度能够均衡一下,因为这决定着骑手的收入。”
综合一线劳动者的发言,主要理由包括:一、想要保留更多的当期收入。如一位外卖小哥表示,自己一个月基本能跑8000元到1万元,但上海租房成本比较高,房租加上水电煤气至少要2000元,“我了解到,如果缴社保,每个月我个人要出700元,这700元相当于我要送100个订单。我上有老下有小,700元这笔支出更愿意用在当下。”二、并不认为自己会长久留在上海,社保缴满15年的要求很难满足,自己年老做不动了会回老家。三、表示在老家已经缴了“新农合”(已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针对小哥们提出的问题,一位来自高校的代表提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来说,全民化的社保体系和传统社保方式,对他们已经没有吸引力了。灵活就业拥有很强的自主性,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变化太多,无法有统一标准,要提高他们的参保积极性,就要研究这个群体的具体特点,根据不同就业群体实行差异化,区分不同的保险类型、待遇方式等。还有代表建议,适当降低灵活就业者的个人缴纳基数或比例,并为他们设置专门的参保制度。
《南方周末》也刊发评论称,小哥们想要保留更多的当期收入,而不是缴纳社保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有保障,绝不应该被视作是一种目光短浅。现在的确定性的收入Vs将来的不确定性的收入,许多人更倾向于前者,是因为落袋为安的心态;人也需要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全家人的生活)才会考虑长远的问题(个人养老)。从上海这次交流会看,绝大多数快递、外卖小哥都不愿意缴纳社保,地方立法机构显然必须考虑他们的真实意愿。逻辑上,本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利益所在。一个共识或是,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采取自愿参保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