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好的童年足以治愈人的一生,你们的童年,是什么模样?
小时候,我们急着长大,去触摸更大的世界,
 
长大后,我们怀念童年,怀念那个快乐触手可及的简单岁月, 
读书时,课本里对童年的描述是:
 
“金色的”,
 
金色的阳光穿透树叶,斑驳了街道,
   
金色的发圈戴在头上,映亮了孩子们的笑颜,
   
你追,我赶,笑声穿透时光而来,
 
连带着那份回忆,也金闪闪。
   
1983年,《你好,小朋友》摄影集出版,
 
摄影师秋山亮二在一年间走访了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哈尔滨等十二座城市,记录下这些可贵瞬间。
   
40年前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就是照片中那样, 
八九十年代,一切都朝气蓬勃地走来, 
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纯真笑颜,如今再看,尤为可贵。
   
那时,课堂的“形状”很多样,
 
小小的一间教室,装不下孩子们大大的梦想。
   
教室不曾是“流动红旗”的展示区,
 
而是让孩子们尽情挥舞臂膀的地方。
 休息时间,孩子们聚在教室最后面, 
 小脑袋和小脑袋的交流,面对面的沟通,情感的感知,来得那么直接。
 努力弯下的身躯,努力板直的脚尖,
 
在通红的小脸蛋的衬映下,构成了教室里最有活力的画面。
     
那时的早操,不带指标, 
两腿迈开,双手举高,就能拥抱太阳。
     
课间十分钟,孩子们鱼贯般冲出教室,
 
操场的每个角落,都是五彩斑斓的生机。
       
没有高科技玩具的年代, 
孩子们最擅长的,就是自娱自乐。
 
小小的双手,努力去够高高的栏杆, 
摔了个大屁股墩也没在怕的,拍拍尘土,咿呀着再来。
   
小椅子排排坐,小火车“框框”响, 
男孩子们,谁还没有个当火车司机的远大理想呢?
   
瞧,那几个顽劣的小男孩,挤在教室后的水池边, 
灌一肚子凉水,消退夏日的燥热。
   
还有一个躲在角落用井水冲凉的,
 
橡胶的凉鞋一脚一“吱嘎”,不小心就容易上演“脚趾抠地”的戏码。
   
进入五月,孩子们无一不期待儿童节,
 
如果还要上台表演,简直拥有了整个童年的“最高荣誉”。
   
每年的春天,总是焦急地等着春游的好消息,
 
穿上最喜欢的小裙子,装上喜爱的小零食,一学期最美好的一天,便是如此。
   
北京娃的童年标配——游天坛,
 
公园好不好看不重要,糖葫芦一定要吃到。
     那时,孩子眼中的活力,无需穿透厚厚的眼镜片, 
世上最灿烂的星河,都在里面。
   
快乐就大笑,难过就落泪,
 
丰富的小表情,直接地传递着他们对世界的感知。
   
姑娘们,穿着各色的小裙子,走过窄窄的弄堂,
 
一时竟说不清,是裙子更鲜艳,还是她们的笑容更明媚。
   
男孩们,顶着烈日,赤脚,背心,
 
仿佛要去做一件世上“最最勇敢”的事情。
   
 有的孩子在街头追逐打闹, 
一人一把玩具枪,不亦乐乎。
   
有的孩子搬出椅子,在弄堂口专心作业,
 
夏日的穿堂风吹过,送来隔壁家红烧肉的香。
   
有的孩子三两成群,贴着水泥路作画,
 
随手捡起的小石块,在地上拖出白色的线条。
   
胡同里吼一嗓子,
 
没一会儿就凑齐一帮人。
   
累了,就在草地上躺平打滚,
   
热了,就剥掉外衣,被奶奶牵着,赤条条走过村子,
   
渴了,就抱着五毛钱的橘子汽水“吨吨吨”,
   
挤坐在一排,分着喝一瓶果汁, 
美妙的橘子味,连带着气泡一起咕咕冒出头顶。
   
校门的小卖部,没有那么多的选择, 
放学后一人一支盐水冰棒,已是无比快乐。
   
到了周末,北方的孩子游船赏景, 
沿着那北海公园绕上了三四圈,十分新奇。
   
南方的孩子,背带裤配白衬衫,骑一辆三轮“豪车”, 
穿梭在绿荫遮蔽的大道,自由得仿佛脱了缰。
   
那个生机勃勃的年代,一切都从旧时代中改头换面而来。 
姑娘们上蹿下跳,一双白色体操鞋,成就童年最绚烂的步伐。
   
蹦跳的双脚,丈量着这个世界的高度,
   
张开的手臂,拥抱着短暂童年的无拘无束。
   
如今,脑海中对童年的记忆,已不甚清晰,
 
但我隐隐能触摸到,那时一种名为「简单」的快乐。
       
那个没有数码用品,没有新奇玩具的年代,
 
快乐是一支盐水棒冰;
 
快乐是一双花边袜子;
 
快乐是一朵小红花。
   
快乐很直接, 
直接到原地起跳、转圈,便能感知到。
   我们怀念着逝去的童年,也无限感慨于曾经的童年在时代的冲刷下失去了简单的模样,
 
 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快乐的人生起点, 
 愿每一段童年,都成为人生治愈的良方。
 
图源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