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目前事情的进展似乎并不顺利。9月4日,成都市武侯区住建交局房屋管理科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
www.thepaper.cn),中央花园二期拆了重建首先要符合城市规划,需经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同意后再报建,现在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那边还没有通过。此外,虽有政策允许D级危房原址重建,但“自拆自建”暂时没有政策性的文件支持。
9月6日,武侯区晋阳街道办回复澎湃新闻时也表示,目前,街道办还没有收到上级部门针对此事的任何批复。
澎湃新闻了解到,早在2018年,该小区就有业主提出在原有基础上拆旧房重建新房,通过增加容积率的方式让开发商覆盖拆建的成本,这样除了提升居住环境外,房子也能升值。5年过去了,重建设想仍停留在纸上。
小区内餐馆林立
花园小区多年后变“老破小”,业主提出推倒重建
中央花园是成都城西当年著名的“五大花园”之一,中央花园二期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是当地最早的一批商品房。小区位于二环三环之间的清水河畔,总共72栋楼,3300多户,人口过万。
中央花园二期
早年,成都有“南富西贵”之说,在西边买商品房的人都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而中央花园二期地理位置优越,附近规划有两条地铁线(其中一条在建),周边配套有学校、医院、公园等。
但这个建成20多年的花园小区,如今已经成为业主口中的“老破小”。居民楼外墙褪色严重、路面凹凸不平、各类电缆电线无序交织,没有地下停车场。这与一街之隔,后来新建的小区形成鲜明对比。
为此,有业主提出了“自拆自建”的构想——寻找愿意投资的开发商,原地“自主更新,拆旧建新”。
最先提出这一想法的是小区业委会副主任伍大明,他的设想是:将小区容积率增加到3.5,拆40万平方米旧房,建70万平方米新房,按照1:1归还业主后,开发商还有30万平方米的新房卖。“除成本税费外还有盈利,这样才会有企业来投资,业主也不用掏钱。”
2018年9月,伍大明和业委会负责人在网上向当地领导留言反映中央花园二期“自拆自建”的问题,以寻求支持。
2018年12月,武侯区委办公室在网上留言板上回复:“如中央花园二期业主都愿意进行改造重建,街道将会同相关部门、企业推动该小区改造重建工作。”武侯区晋阳街道办随后也进行了回复,表示:“小区95%以上业主同意,将规划危房旧城改造。”
事实上,无论是“自拆自建”,还是政府回复中的“危房旧城改造”,多数业主并不介意以什么名义来改造小区,他们的想法是,只要能住上更好的房子就行。
业主同意率达不到100%,关键一步难迈出
2019年8月,小区业主开始就是否同意改造进行投票,第一轮投票业主意愿同意率达到96.7%。业委会提交了重建申请。区委主要负责人批示:同意纳入危旧房论证。但业委会没有进行危房鉴定,因为“还谈不上存在安全隐患”。
在随后的政府相关部门讨论中,由于该小区是商品房,不符合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要重建,只能原地、原址、原图重建。不能增加容积率,重建面临困难,事情因此搁置。
2020年4月,成都发布《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办法》,列明了三种城市更新形式:保护传承、优化改造和拆旧建新。事情似乎又出现了转机。
据媒体报道,2021年11月,成都市武侯区委主要领导到该小区调研提出,“自拆自建”需要业主同意率达到100%,政府才能出规划。
业委会开始组建拆旧建新小组,继续动员业主。2022年3月21日至5月21日,业主同意率达到99.99%,但达不到100%,关键性的一步仍难迈出。
要取得100%业主同意并不容易。自主拆建,有人看到了希望,也有人看到风险。始终有人担心:“如果烂尾了怎么办?”
小区里动员自拆自建的标语
目前为止仍明确表示反对“自拆自建”的业主何某(化名)表示,居民自行拆旧建新,烂尾风险高,没有保障,同时也担心业委会从中牟利,“哪个来保障?政府不出面,烂尾了没有地方住。”
有的业主对小区状况有更清醒的认识,他们认为,小区位置虽然好,但位于航线下方,层高受限,加之小区面积大,没有利润空间,有没有开发商愿意接手?如果开发商不靠谱,烂尾了又怎么办?谁来监督,烂尾了业主找谁?因此,有的业主明确表示,政府出面保障才会同意。
2023年5月25日,小区业委会形成报告提交给晋阳街道办及武侯区相关部门。
2023年6月,有业主留言称“中央花园二期已经是危房了,墙里的砖都粉了,请问什么时候能拆迁改造”,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办事处答复表示,经查,中央花园二期暂无拆迁计划,如有拆迁计划将及时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