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续谱工作的最后冲刺暨动员
收藏族宝
醒世三百载,隽才西湖添。
五知莊藏宝,何愁一万年。
今天将第五次续谱工作的原班人马,即:“第五次续谱工作委员会" 的原创者、筹建人都请来,开个“杀青会”。其实是一个继续鼓劲,不断加油的誓师性质的动员会。
“杀青”原指电影著作即将完成时的收尾工作;本家族的“续谱”工作,其重要意义绝非一般的电影或著作所能比,在完成之前借用“杀青”二字来鼓劲,同时给大家道个喜,告知工作进展情况;二则强调出收尾工作的重要性。
今天会议二个内容:(一)续谱工作“杀青”前鼓动,进一步将入户调查核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捋清其脉细,防止杜绝笔误和遗漏的现象出现,尽量将问题减到最小的程度。(二)将“柏泉三甲张氏家族镇族之宝”《五知荘训言》慎重存入“柏泉张三异家族文化研究中心”,举行一个简捷仪式拍照存档。第二个内容单一,占用时间短,故挪至会前来说。
今将“族宝”《五知荘训言》放入到柏泉刘嘴30号“五知莊”内的“张三异家族文化研究中心”,欲通过入馆的活动,促进提高“研究中心”的知名度,将个人藏的“族宝”拿出来全族宗亲共享。使宗亲、朋党、愿者都能翻阅“族宝”了却几代人 的心愿;鉴赏二百九十余年前鹤湄公(九世祖)力透纸背功底的同时,还能欣赏、学习其俊美的书法,岂不美哉!
宗亲还能阅读陈列架上《五知莊训言》简洁本,通过阅读,提高认知的同时,感受张氏家族文化传承的真谛。
陈列馆,还陈列着先祖诸多的原著、后人追述的家族故事、当下对家族文化研究成果。馆中藏书众多,涉及面广;馆中环境优雅,可坐下来静心阅读。让“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官,尤以活人为念。宜缄默,毋自衿侈。宜省刑,毋多事以扰民。惟谦惟和,以宽以恕。”这条张家祖训深入人心;让乐善好施家族的秉性得以传承,发扬家族砥砺前行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弈叶重光。
“族宝”中的记述,和那些引以为豪,极具令名(功绩)的故事,就不在会上赘述了,会下请各自前往拜读或欣赏,现即兴赋诗一首,描述此次活动的意义和心情:
五知莊训言
存放祠堂半栖身①,高举大旗护庙门②。
禹木精神弘扬好,银杏散叶佑后生③。
本次续谱工作进展坎坷,八年来,风风雨雨的艰辛就不说了,可千百年不遇的“疫情”,三年中封城的煎熬就让人烦心、但人为干扰等这一系列不利因素,严重困扰、限制着本次续谱工作的进展。虽工作委员会及时对工作方案进行了调整,均被动态清零、资料私拿所冲毁。原本登记、录入、编辑、付梓一气呵成的工作,因上述原因,不得不打板子重来。
大家知道,文字工作其构思(酝酿)、梳理(回忆)的延续性贯穿整个工作过程,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十分重要。反反复复的折腾,除浪费诸多时间精力外,还大大延误记忆,使工作质量遭到折损。好在续谱工作委员会中的坚定派(也就是在座的大家)执著精神,顽强的工作作风,多次避免续谱工作半途而废的危险。为此花费大量时间做“革新者”的劝解工作,几经无效后,只得将凌乱的原始记录,重新拿出来进行整理。说穿了就是找出一堆资料拼图,通过电话进行核准校对。时隔多年重新整理,其工作难度会有多大不言而喻。“革新者”的不善之举,严重干扰和破坏本次续谱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是耗时八年多时间的主要原因。
下面讲讲今天工作上的安排,即今天要做的工作。下面分成三组,各自对原始记录本上,用红笔写下的疑问会议解答,附有一份好几百人通讯录,这是三位老者记录中的拐杖,我在录入中,用词拐杖解决了诸多不清楚的问题。捋顺脉细,是本次续谱(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续谱工作的成败!前期大量的工作,不就是为《家谱》增添新内容,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录入信息准确、无误吗?
为了确保证第五次续谱工作质量,幸苦大家,针对提出的问题,逐步给予解决。拐杖和回忆是今天校对工作的主角。在此强调一句:今天校对工作质量上的好坏,直接影响第五次续谱工作成果的优劣。为此,不得不再一次提及我们的初衷和宗旨:“本次续谱工作要上对得起先祖,下不负子孙”。肩负这一重大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切不可春荣冬枯,朝开暮合,更不能虎头蛇尾,子坠绝弃,动脑筋,想办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攻下最后基座“碉堡”完成这一历史性的工作,力求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据迹象看,可断言,本次续谱,是近百年来本家族的首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至于后几十年,不可妄下定言,但深相信,柏泉三甲张氏家族的子孙,会有人站出来,承担这功德无量的续谱工作,具体什么时间,如何做,那就说不准了,这样看来脚下的路仍系任重道远,同志们务需努力。
下面扼要说说本次工作上的肱骨之臣④继明老师,自续谱工作展开以来,张老师不光积极参与,按质按量完成本支(杨店)上百家登记、录入、编辑等工作,还义务地为老谱四次稿件进行校对,这次又,积极主动投身到柏泉这边,原始记录重新整理和编辑工作中来。还有传斌张老师,热情加入这次录入的公益活动,并用所掌握的软件进行,协助找出重复登记者。本次续谱工作跑路最多、最辛苦的三位老者(世群叔、昌荣哥、树初侄哥),就更不用说了!
本次五续谱的蓝图,是光绪廿年敬亭组织续修的三修《家谱》,时隔一百二十年多年,还全部用文言文所撰(谱内记述文章),在对文言文接触甚少的当下,阅读起来很吃力,有种艰深晦涩,钩章棘句的感觉,需掐擢胃肾才行。即:动用工具,使出浑身解数才行。更为恼火的是那些异体字,古奥冷僻,你不认识它,它更不认识你。得靠《古籀汇编》逐字查阅才行,为此,买回一套(上下),可叹,系四角号码查字法,作为解放牌的我从未接触过。文章断句更是费时,要想了解文章内容,只有多读及反复揣摩、了解词义才行。这就需要花大量时间。难怪私塾先生让学生对天吟,多读熟背,还说,只有多读,才能领会其意......
清·光绪廿年的《老谱》,上面所用的文章、单词、句子,早被新双词句子所取代,字的本义也不一样。如:“诣”变成“到”、“得无”变成“莫非”、“熙”变成(开玩笑)、“坐盗”,如理解为坐着偷盗,那就错了,“坐”在古时应理解为 “因.....”(后缀名词)合起来的意思。
以单音词为主文言文,一个词,也就是一个字,而且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那就的充分懂得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如:“首”,“头”就是他的本义,随即引申出“脑袋”、“首领”、“首先”等等,了解单音词发展到如今双音词,就得在原来词汇后加上辅助成分,组成新双音词方可搞懂,多读,是解决上述难题的良方。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列举了。
今年热天不是很热,但特别燥,何许是上了年纪的原因。张老师不顾酷暑,陪着我夜以继日工作,六十多万字的录入,外加核对,加上阴历。我老婆说:“你累是自找的,这样累张老师,看你将来拿什么还?”
张老师很快找到解决异体字的方法,还给我传来了便捷的网络工具。在张老师鼎力相助下,一至四稿的所有校对工作,历经五年有余终得以完成。要想100%还原老谱和所续内容的完整,看来还得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这里强调一句,幸亏进入网络新时代,要不然仅长话费,就够我两喝一壶的了。下面说说本次核对时要注意事项:
(一)由于上述因数,本次入户登记表的录入工作等系打板子重来(这个打板子,并非错误所致),从零散拼图(记录)里,捋顺各家的脉细,实为不易。经过近几月的努力,六十万字的录入工作现已完成,下阶段就是要大家调整思绪,备好课,好好回忆回忆。八年来年逾古稀的三位老者,风里来雨里去实为不易,记忆靠慢慢地想,核对记录时千万要耐着性子,切不可太着急。注意:尽量使用拐杖(被录入者的电话)。遗憾的是宗亲添加微信人有限,入群者则更少,难以起到一呼百应之效。
(二)老谱是光绪廿年修订的,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能报出祖父姓名者有限,更不要说曾祖、高祖了。对那些能记住先祖的名字(音)就很不错了,这次合谱时就出现多起,音同字不同的现象(好在几位曾祖母姓氏没错,方断定是其后人。)原来指望以老宅(住地)为依托分支派靠老谱;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围湖造田,河南开封、商丘12万大军的参入。为迁移过来北方人生活之便,让出旱田,柏泉的原居民外迁至斗公湖水田乡,居住人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打乱续谱工作的初衷。
(三)近百年来,恪守“四次世语”起名宗亲为数不少,也有不按字派的,对于不知道自己属哪派哪世者,只有找延用字派的宗亲,从彼此称呼中来寻觅。
我们要像韩愈在《进学解》所言:“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其意说:“在引江入海的工作中,哪怕山洪已经泛滥,尽最大努力来挽回。”下面以一首劝人诗作为本文的结尾:
善为福祉本,树大全靠根。
做人先立德,好运自然成。
注:
1.将族宝放入“柏泉张三异家族文化研究中心”珍藏,除提升“中心”知名度外,其传阅能弘扬、传承乐善好施的家族精神。这就是“半”的双重意义。
2.禹木公名讳三异,柏泉张三异的传说是东西湖区级“非物质传承”项目。
3.指1958年武汉市政府命名的汉阳树(武汉市的祖宗)。老宅中的这株古银杏,预示着柏泉三甲张氏家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当年三太(啓璞老婆胡明冰)梦中大仙坐在此银杏树上所言:“这树灵验得很,准保张家好几代人......”故事录入《禺草请》。
4.肱骨之臣,是指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可以用来形容办事得力或者关系亲近的人,即:得力助手和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