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潮新闻报道,近日,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对该村今年考入大学本科、研究生以及就读博士的,分别予以1万元、2万元、5万元的奖励。消息一出,引来全网惊羡,网友纷纷点赞“别人家的村”。
据了解,每年的7月10日都是滕头村的“村级表彰日”,用来表彰学习优秀的村民子女,并按不同学习阶段给予一定奖励。这项奖励优秀学子的传统,已持续了35年。35年来,全村考上本科的大学生累计100多人,硕士研究生26人,博士3人。
消息一出,网友纷纷点赞,“崇文重教的好传统,值得点赞。”“宁波人有钱又重视教育。”“这个举措可以让孩子们更上进。”还有网友表示羡慕、向往“滕头村民的幸福生活”。
事实上,每年高考结束后,都会传出各地奖励优秀学子的消息,也不乏将此约定写进村规民约的案例。比如,华西村有“华仁助学基金”;江苏省睢宁县邱集镇仝海村,自2014年起,持续多年为考上大学的孩子发奖励,并且写入村规民约;甚至还有企业奖励参加高考的优秀员工子女……类似消息都会赢得一片肯定声,认为这些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激励孩子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
有观点认为,奖励优秀学子的举措,是各地重视教育的一个缩影,也让大家看到了全社会对人才的尊重。一方面,这是一种荣耀,更是即将迈入校园、进入人生新阶段的学子们与家乡的一份情感链接。另一方面,对于乡村而言,这也是一种感情投资和美好的期许:希望学子们成为报效国家、造福一方的栋梁,希望这些从村里走出来的孩子们,毕业后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哺”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