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61|评论: 0

在天空在大地在江河……巴山蜀水,万物萌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大熊猫国家公园到川西北高原湿地,从黄河九曲第一湾到万里长江第一县,在绿色的大地上,在蔚蓝的天空里,在安澜的江河中,巴山蜀水,万物萌动!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也是绚烂多彩的生物宝库。一起来看四川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一起感受锦绣巴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wqgQj2SLvWeAMCUCABd54xy4UhA998.jpg
一个“伞护物种”
与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共享“新”家
大熊猫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个明星物种,自带流量的超级IP。
大熊猫对于中国来说,除了上述定义,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的重要标志。
wqgQj2SLv4CALxAxAAaO1f98MdI742.jpg
大熊猫国家公园界碑(卢永洪 摄)
在被科学发现150多年后,大熊猫有了“新”家——大熊猫国家公园。
wqgQj2SLv4yAGg-JAAUY_kZRTFg103.jpg
雨雾下的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卢永洪 摄)
wqgQj2SLv5qAZ10VAA4cRmWJtkU741.jpg
在竹林的掩映下,巡护队员们开展巡护监测工作(卢永洪 摄)
一年多来,大熊猫国家公园持续不断地保护行动卓有成效,四川省大熊猫在2022年从“濒危”降为“易危”。
今年4月,第一只由大熊猫国家公园救护成功的黑颈鹤顺利回归自然。2022年10月,一只自然迁徙中受伤落地的小黑颈鹤,经过四川大熊猫公园荥经片区巡护队员近半年的精心呵护,今年4月1日被放飞,成功回归自然。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得到保护的不仅是大熊猫,还有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1600余种同域珍稀动物随大熊猫的保护而得到“伞护”。大熊猫国家公园从东北向西南绵延,被誉为“熊猫生态走廊”,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完成生态廊道植被恢复68平方公里,将碎片化的栖息地串联成片。
大熊猫国家公园既是一个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道生态屏障。
两大国家公园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5月20日,在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发现的首枚黑颈鹤卵顺利孵化成功。当地保护者表示,经过长期的保护,当地黑颈鹤种群数量从保护区成立之前的400只壮大到了1000多只,其濒危等级也已从“易危”降为“近危”。
wqgQj2SLv6iAabKSAAWs_YDI-d0914.jpg
黑颈鹤“夫妇”(杨译焮 摄)
wqgQj2SLv7OANDSEAAFl5ed41bg655.jpg
若尔盖大美湿地。(杨译焮 摄)

现在,除大熊猫国家公园外,位于四川省的若尔盖国家公园呼之欲出。
wqgQj2SLv8qAd2dZAAhf5F1Kx9o727.jpg
正在破壳中的黑颈鹤卵(杨译焮 摄)
wqgQj2SLv9WAaGGLAAgDwWLuHj8449.jpg
若尔盖湿地今年第一只黑颈鹤宝宝出生(如科 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2日作为四川湿地恢复成果之一,四川色达泥拉坝湿地入列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川西高原湿地在国家乃至国际湿地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和生态价值,这是四川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系列成果。据悉,若尔盖湿地被称作“高原固体水库”,每年为黄河补水约46亿立方米;四川色达泥拉坝湿地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
一只黑颈鹤,从森林到湿地生态系统,连接着两大国家公园。
“三水”统筹治理
水生态环境改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并进

今年3月,万里长江第一县——宜宾市江安县。作为长江上游标志性物种,长江鲟野外繁殖试验取得最新突破。
wqgQj2SLv-CAd6_qAAfx_9oudbg916.jpg
万里长江第一城——江之头(宜宾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wqgQj2SLv_CAHfwiAApWkhSue2o340.jpg
宜宾江安长江协助巡护队所在地外景(卢永洪 摄)
6月6日,2023年“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在宜宾市放流鱼类苗种共112.43万尾,包括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江鲟亲本404尾、幼鱼71.27万尾。
四川是“千河之省”,孕育出了十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白鲟、长江鲟、川陕哲罗鲑、普雄原鲵。四川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省分布有鱼类240余种,其中长江流域227种,种类约占整个长江水系的60%。
wqgQj2SLwAGAGh5cAAYYyNamCcI527.jpg
在研究机构人工繁殖成功的长江鲟(卢永洪 摄)
wqgQj2SLwAqAFcHDAAZiS2SxUBA196.jpg
被救护的长江鲟(卢永洪 摄)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现实。据宜宾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长江宜宾段的鱼类物种数从49种提升至52种,长江鲟、胭脂鱼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进一步提升,圆筒吻鮈、小眼薄鳅等土著鱼类得以重现。
放眼全省,水环境质量创20年来最好水平。
包括长江鲟在内,长江十年禁渔,至少让227种鱼类得到保护。
万象更新
从距瓣尾囊草到丰都车前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wqgQj2SLwBiAfzdyAANIhGNYQBE584.jpg
距瓣尾囊草原生地全景(图片由王勇提供)
wqgQj2SLwCGAHhwoAAWtW2OGOG4786.jpg
悬崖峭壁间盛开的距瓣尾囊草(俞文晶 摄)
wqgQj2SLwCmAZJILAAXjlutWi74917.jpg
悬崖峭壁间盛开的距瓣尾囊草(俞文晶 摄)
5月6日,在江油市观雾山自然保护区,从2011年的抢救性保护走出来、世界上仅存于我国的、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植物距瓣尾囊草又一次相继结籽,开始了全新一轮繁衍生息。“之后除了日常的监测管理,就得靠它们自己生存繁衍了。”当地保护者说,保护行动是为了这个小物种,更为了大环境。
wqgQj2SLwDuAHvJhAApr6hTZ1pc873.jpg
丰都车前被发现时的场景(图片由高刚提供)
5月20日,“在不经意间,我们就发现了它。”宜宾学院农林学部植物学教师高刚如是说。四五月间,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几处稀松平常的长江江心岛上,高刚及学生们陆续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蔬花水柏枝和丰都车前。
四川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作为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四川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14.868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59%。四川省森林面积2.92亿亩,森林蓄积量19.44亿立方米,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26%。
在四川,从距瓣尾囊草到丰都车前,只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缩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未来的四川,必将更加多姿多彩、秀美安澜。

[size=0.3]出品人:雷和斌
[size=0.3]总策划:楚彦 唐明
[size=0.3]统筹:蒋娜 侯敬文 刘亚宇 雷雨
[size=0.3]策划:刘亚宇 卢永洪 田莉 李雪艳 赵梓君
[size=0.3]采写:卢永洪
[size=0.3]设计:吴鉴桥
[size=0.3]运营:陈浩 卓灵 曾浩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