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因为到访一个随时可能遭到导弹袭击的城市,对于美国总统而言,属于“高风险”事件;而且,拜登事先张扬的访欧行程第一站,应是波兰。就在昨天,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还说,拜登暂无计划访问乌克兰。
又不意外地,在俄乌冲突一周年到来之前4天,拜登在基辅宣布,继续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援助,包括更多的军事装备,以及预告本周晚些时候将宣布对支持俄罗斯有关人和公司实施更多制裁。
美国如此继续拱火乌克兰冲突的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的访问。在刚刚结束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王毅表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方针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谁在呼吁对话争取和平?又是谁在拱火递刀鼓动对抗?国际社会可以看得很清楚。”
01
拜登对乌克兰的旋风式访问,一开始就被蒙上神秘的面纱。
上周六晚,拜登与妻子在华盛顿共进晚餐。等到他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已经是在周一早上的基辅。
据媒体透露,美东时间周日凌晨4:15,空军一号在夜色掩护下载着81岁的拜登离开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远赴欧洲,再从波兰边境换乘数小时的火车,于当地时间上午8点(美东时间上午1点)秘密来到乌克兰首都。
前前后后,差不多21个小时。
拜登和泽连斯基先是在马林斯基宫进行会面,然后开始了充分的街头秀。
拜登和泽连斯基
俩人来到圣米迦勒金顶修道院,从后面进入建筑物,大约5分钟后,再一起走出教堂。他们拿着花圈走到一面阵亡者墙前,进行悼念。他俩在那里,寒暄了几句,然后相互拥抱。
乌克兰首都彼时处于安全封锁状态,汽车交通停止,甚至行人也被挡在某些街道之外。据路透社报道,在拜登的行程中,基辅响起了空袭警报。
拜登此行的随行人员很少,只有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国防部长奥斯汀、副幕僚长迪伦和私人助理托马西尼等相随。
这一路奔波,就为了这短短几个小时的秀?
一位白宫高级官员说,从政治上讲,这次访问“需要发生”。过去一年,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奥斯汀、布林肯、沙利文等官员都曾前往乌克兰。
据说早在一个多月前拜登就开始计划到访乌克兰了。他当时告诉工作人员,在乌克兰冲突进入第二年,希望通过“公开展示”来表明美国和乌克兰的“团结”。
拜登和泽连斯基
这一点,在白宫公布的声明也看得很清楚,翻译一下,拜登此行目的就四个字:鼓劲、蹿火。
给乌克兰鼓劲。还是那套听过很多次的说辞,对乌克兰民主、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是“坚定不移和毫不动摇的”。拜登也在基辅做了口头补充:“至关重要的是,不要对美国的支持有任何怀疑,不要有任何怀疑。”
然而,就连美国自己的官员都觉得这太过于轻飘飘,因为拜登没有为支持乌克兰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美国前驻乌克兰大使、大西洋理事会高级主管赫伯斯特说,总统需要更直接地描述为什么支持乌克兰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而不是“简单地说,只要需要,我们就会与乌克兰在一起”。
不少西方媒体更为广泛报道的一句话是:“一年后,基辅站起来了,乌克兰也站起来了,民主站起来了。”不知道听到拜登这句漂亮话,那些饱受战火摧残的乌克兰老百姓、那些受俄乌冲突波及生活受到极大冲击的欧洲老百姓心中作何感想?
02
拜登虽然没有给美国国内、给盟友更切实的理由,但还是对乌克兰表示了“持续、切实的支持”。
他宣布了“另一批关键设备的交付,包括火炮弹药、反装甲系统和空中监视雷达”,还预告了本周晚些时候将宣布制裁那些支持俄罗斯的人和企业。
根据五角大楼的数据,从2022年2月24日到2023年1月20日,华盛顿向基辅提供了共计超过274亿美元的安全援助。所交付的武器包括HIMARS多管火箭发射器、M777榴弹炮、肩扛式反坦克系统和作战无人机等。美国还承诺转让布拉德利战车和M1艾布拉姆斯坦克,并一直在培训乌克兰士兵。
拜登作为副总统曾6次访问乌克兰,他最后一次访问基辅是在2017年1月。而这一次,是拜登第8次访问基辅,“每次都很有意义”。
如果说是继续给乌克兰冲突火上浇油,那确实是“历史性的”。泽连斯基就说,目前的乌克兰美国关系“是史上最重要的”,这次会面也使“我们更接近胜利”。
拜登和泽连斯基
拜登的基辅之行,时机很有意思。
昨天,慕尼黑安全会议刚刚结束。在那里,关于俄乌冲突将如何结束的问题挥之不去。
明天,俄罗斯总统普京预计将发表公开演讲。
按照之前公布的,拜登原定于周二上午与波兰总统杜达会面,并于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在华沙城堡发表演讲。这就可能形成拜登和普京在同一天分别谈论乌克兰的画面。
而就在当下,乌克兰东部的战斗仍在进行,“春季攻势已经打响”。俄军正在多个方向对乌军发动进攻,乌军也在进行春季反攻的准备。
从目前情况看,西方媒体和战略界普遍预测“春季攻势”的首要焦点将是巴赫穆特。
一位匿名军事专家表示,巴赫穆特虽然对俄军攻占顿巴斯地区的全局战事具有的影响有限,但具有相当的象征性意义,毕竟双方围绕巴赫穆特的争夺已超过半年。然而,巴赫穆特之战注定将非常艰苦,该地的攻防战,将是外界观察未来冲突走向的一个重要视角。
西方战略界普遍认为,俄乌冲突不太可能在今年结束。双方都难以获得明显胜势、保持持久僵持将是大概率事件,即俄军难以再占领新土地,乌军也难以夺回被俄军控制的更多领土。
也就是说,任何一方依靠战场的绝对胜利来结束冲突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唯有通过谈判才能结束冲突。
劝和促谈,正是中国一直在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