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267|评论: 1

[交流共享] 忆川剧名丑谢扁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忆 川 剧 名 丑 谢 扁 嘴


                                                                                             作者  谢  林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期,距离成都三十多公里的川西平原小县城崇庆县(后撤县设市改称崇州市)出了一位极具传奇和喜剧色彩的川剧丑角演员。他就是崇庆县县川剧团外号人称谢扁(bia )嘴的谢世荣老师。也是我的川剧老师。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川剧艺人在成都地区的舞台上活跃了将近半个世纪,深受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追捧!在三十年前的崇庆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至今七十岁的老人提起他仍然是津津乐道,赞不绝口!谢老师是崇庆县大划乡谢家林人氏,其母姓倪,为人善良热情,爱开玩笑,在当时的农村妇女中属于有思想有有主见的女当家!老师颇有乃母遗风,生性诙谐,为人仗义。在母亲的影响和支持下读书读到高中。是老牌高中生!这也为他后来的艺术生涯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纵观谢老师的一生,我认为用:好!奇!怪!三个字来形容很恰当!为什么呢?各位听我一一道来!我们先说奇:谢老师唱戏并不是科班出身,最早是唱玩友。玩友是川剧形成以来川人传承至今的一种业余文化消遣方式,也叫唱板凳戏。打围鼓正式说法叫川剧座唱。也就是说最早是业余爱好.那他又是怎样从一个玩友成为一名当红几十年的川剧演员的呢?这就要从他个人的才华天赋以及崇庆县川剧团的历史说起了!建国初期,崇庆县当时没有剧团,只有两个属于文化馆领导下的群众文化组织:一个京剧组一个川剧组。当时的京剧组很活跃,组成过演出队在当地演出。可能是京剧在四川不那么普及的原因演出没多久就维持不下去停演了!这时候川剧组的领头人当时已经有名气的谭花脸(后来任崇庆县川剧团的团长)谭金良老师就出面邀请京剧组的一位京剧老师冯云亭为川剧组排戏和培训演员。冯老师据说是西安狮吼京剧团的专业教师!那时定居在崇庆县,后来川剧团的所有人都尊称他为:冯教官。正因为他才有了后来的崇庆县川剧团,他让崇庆县川剧团的艺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也让崇庆县川剧团由业余团队改变成了一个专业团体!他加盟川剧组后就着手培训演员和导演剧目,并从一九五一、五二年开始招收学员,那时候才成立了县川剧团!招收的学员从年龄与身材上都比较接近,冯老师亲自授课,他用京剧的方式和套路来培训川剧演员。京剧作为囯粹它的武功和各方面都非常讲究。冯老师又相当认真负责,极其严厉。据老师们说他排戏时就连当时已是剧团团长的谭金良老师出错都要挨鞭子!在他的调教下,没有多久,崇庆县川剧团就以崭新的面貌在当时的温江地区所有剧团中脱颖而出。演员阵容强大,让人耳目一新!所到之处大受欢迎与好评!他教的学员也成了崇庆县川剧团的台柱子和中坚力量!他的得意弟子著名武生严正中老师在温江地区川剧调演中以一折(拦马)夺得一等奖。再加上当时有花脸谭金良,小生王光宪,丑角谢扁嘴,生角王绍全,刀马旦罗月东,可谓红极一时!伟哉!冯老师!谢老师就是在那时候成为了剧团的一员!其间也受过冯老师的指导。他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基本功,但演起来身段很漂亮,一点都不黄不乔。(黄和乔是术语,意思是比划动作难看别扭)他也没有经过专业老师言传身教,但他唱戏的水平极高,口齿清楚,字正腔圆,行腔优美!他主工丑角,也擅长唱生角。丑角行当里除了武丑可以说是样样俱佳!那个时代剧场的设备和条件都差,但他不论是唱或讲,坐在剧场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听得一清二楚。由于这个特点,剧团里开会读报纸念文件都是他的任务。过去的艺人学历都比较低。而老师是老老牌高中生,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善于分析剧本理解人物。演戏的天赋异禀演绎的人物个个生动贴切!比如《抱尸归家》中陈彩的好色狠毒无赖。《骗阎罗》里吹牛扯谎鬼甘徒生能言善辩,鬼头鬼脑的骗子嘴脸。《做文章》里纨绔子弟徐子元的不学无术自作聪明。《归正楼》中破落户邱元瑞的无奈和无耻!《谭记儿》里面的杨衙内的狂妄好色愚蠢都让他演的活灵活现!演技好是一回事,他还有一奇就是他的长相!他好象就是为演丑角而生就的一副造型。他的身材不高,一米六多点,就是人们常说的三折子人!长着一张赵本山似的猪腰子脸。人又瘦,最轻时才七十多斤。长相很滑稽,极具喜感。嘴型是地包天(牙科叫反颌),所以得了个外号叫谢扁(音bia)嘴!正因为他的外貌,他演《十五贯》里的那个小偷娄阿鼠简直令人拍案叫绝!《骗阎罗》里最后有一段数板,其中甘徒生说阎王:你不要把你吃成大胖子,你就把我卡成干鸡子。这句台词从谢老师口中说出来跟他的体型一搭就特别搞笑。他长得就是干鸡子!这些都是他唱丑角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这方面相比就吃亏,因为我长得牛高马大的不象唱丑行的!小时候听大人们讲,谢老师出场时只要从马门(耳幕)里把脑壳往外一伸观众就要被逗乐。这点在我成为他学生后给他配戏演出时得到了印证,的确如此!未完待续
谢老师还有一奇就是他不会打锣鼓,但他会念锣鼓!前面说过他在南江走红后就跟那里的武场(行话,就是打锣鼓的)老师交流。说他们的锣鼓打得软绵绵的没有气势。他用嘴念让对方打,一段时间后那里的锣鼓就大有改观,南江的乐队老师们都很惊奇谢老师还有这本事!谢老师在南江的那段经历确实给崇庆县争光。就连那位姓秦的干部后来只要一提起都觉得很自豪!谢老师在表演上的造诣不光是观众喜爱,也颇受同行们称道。当年我的另一位老师四川省川剧名丑刘金龙亲口对我说:你在崇庆县的那个老师谢扁嘴真的很不错!那时候不懂谢老师的艺好在哪里。现在才知道谢老师的表演已经达到装谁象谁,似我非我的境界。这个话题涉及到演员的专业标准,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就不作赘述了。反正跟老百姓说的装龙象龙装虎象虎还要高一个层次!我用一个人来作个比较大家就了解了!原来的老电影《抓壮丁》里的王保长。他的扮演者叫陈戈。后来当过文化部的领导。他把王保长的阴损,狠毒,贪婪,好色,欺软怕硬下流无耻的土混混形象演的活灵活现。让人痛恨。可是他在另外一部老电影《南征北战》里演的解放军师长又是一身浩然正气,让人无法相信是同一个人所演。《抓壮丁》现在己作为经典作品成为了专业学府的教材。而当年的陈戈先生也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明星!谢老师与陈戈先生很相似,只是平台不一样而处境不同!他要是在省市剧团那就是四川名丑!要是在今天那肯定是喜剧之王,笑星里的领军人物!可惜的是那时候崇庆县川剧团作为一个基层剧团没有条件,把演的剧目录下来。谢老师也过早的离开了我们。他的舞台形象和魅力只能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了!怪一一一一谢老师的怪是指他的诙谐幽默,善于搞笑。崇庆县的话说的醒得很!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笑声!跟他在一起成天都会让人合不拢嘴!他在舞台上让观众开心,在生活中也随时表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幽默风趣诙谐滑稽。他一辈子留下的故事太多,我仅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未完待续。
         今天先说谢老师在家里的趣事,顺便更正一下:谢老师的妈妈姓金。两娘母的性格差不多,都爱说笑。娘俩在家里都要拿对方开玩笑,所以老太太在世时家里常常都是其乐融融,极尽天伦之乐。老师和师娘的龙门阵就更多了!他们夫妻俩感情很好,但在生活中爱为一些琐事拌嘴。师娘是学刀马旦的,无论体格和体能都比老师强!但是嘴上功夫就不及他的相公了。因此在年轻时只要一拌嘴说急眼了就要上演武行!有一次武戏开始,老师眼看要吃亏急忙跳上窗台,转身对着师娘做了一个蓝球裁判的手势说:时间暂停,屙泡尿来再打!师娘顿时笑来直不起腰!一场争斗就喜剧收场!这件事全县都传遍了,至今都还有粉丝跟我讲这件事!崇州市(九六年崇庆县改为崇州市,为了方便叙述就用崇庆县)特级教师王家兴老师告诉我,有一次他从大东街川剧团门口路过,看到我师娘出来喊老师回家吃饭,老师正在和别人聊天谈兴正浓,看了师娘一眼后就摇头晃脑的用唱戏的腔调拖声卖嗓的说:官人不饿!把旁观者逗得笑个不停!剧团的老师们讲了个故事给我听,五十年代后期,崇庆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姚书记当时调到成都热电厂当书记,就邀请崇庆县川剧团去热电厂演出。白天没有演出谢老师就和几个年轻演员去市里玩,美名其曰“操成都”。可能要六零后以前的人才有印象,几十年前虽说成都才相隔几十里但那时的交通不便车辆少,去一次成都都是很奢侈的事。所以去了成都肯定要到闹市区洋盘一下!临近中午他们去人民公园旁边的努力餐饭店吃饭,那时候是先买票后吃饭,而且还要排队。卖票的服务员听见他们说话的口音后就故意冷落他们(这是成都一些市民的毛病.意思就是成都以外的口音都是县份上的县老表,就有小看之意)。第二天谢老师又带着那些人又去了,他故意穿得不伦不类:一身笔挺的西装脚上穿了双草鞋。走进饭店后就装着一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神态往吧台面前一站。服务员问他吃啥子,他指着价目栏的黑板上价目表三个字说:我就吃那上头最大的三个字!服务员说那是价目表,他装出一副乡下文盲的样子说:我就吃价目表,写那么大肯定好吃!把那服务员搞得好气又好笑!纠缠了半天解释了半天吵了起来,最后是经理出面道歉了事!那几个同行的年轻学员回来说起硬是把剧团的老师们笑安逸了!。未完待续。
       谢老师的幽默在崇庆县留下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他的爱徒(我的师兄)王文海老师说了一件事,有一天谢老师夫妇上街,那天是逢场(几十年前祟阳镇有场期,四川叫逢场,北方称赶集),街上有很多卖菜的人,他和师娘从街沿往路中间走,由于匆忙和拥挤,师娘无意间就从卖菜老农菜摊上的扁担上跨过,过去的人忌讳多,说是扁担被女人跨过使用的人背上会生疮。老农不认识谢老师,于是就拦住他们讨说法。这时候谢老师的诙谐成份又被激发了!他问老农拦着他们是啥子原因,老农说了后,谢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啊!是这样子的啊!既然跨过来不吉利吗那就再跨回去就行了嘛!说着他就用跳舞的姿势牵着师娘的手又从扁担上跨了过去。由于他的语气动作夸张又滑稽,周围的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卖菜的老农也被整得找不到话说只好作罢。后听旁边人说了搞笑的人是谁后老农才说了句:他就是谢扁嘴嗦!硬是黄鳝的耳朵一一一一缺窝儿。(崇州话里《醒》《神》《缺》都是幽默风趣之意)
       我跟谢老师拜师后,就领略到了他在舞台上和生活中的幽默风趣,有两件事印象深刻,有一次我们出去演出转到怀远,孔庆林老师养了一条狗叫哈哈,那狗儿聪明可爱非常招人喜欢。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开心果。可惜不知是生病还是受伤转到怀远时就死了!孔老师很爱狗!买了新的铃铛毛巾等来把狗包好安埋。孔老师一边包狗一边流泪。当时演出队的很多人在场。打小锣的谢克刚老师为了安慰孔老师也为了缓解气氛就说道:唉,这个自己养的宠物死了是让人伤心,我去年养了一支红嘴玉(一种鸟)让猫儿给我吃了我都气了好久。这时候我老师就用那种搞怪的腔调一下接过去说:嗯,我去年子喂了只猫拿给老鼠子给我咬来吃了,硬把我气安逸了!话音刚落,除了孔老师之外,其余人一阵哄笑!我直到今天想起他这句话都还想笑!他的思维和反应真的与众不同!这些话亏他想的出来!还有一次我们到彭州丰乐镇演出,有几个师兄休闲时到镇上茶馆喝茶,因几个当地人出言不逊而发生争斗,打起来之后当地人越来越多,几师兄赶紧跑回剧场,当地人一路紧追,来讨说法,剧团的人们也都来到剧场门口,双方形成对峙局面,气氛一度很是紧张!这时候搞笑的场面出现了:只见谢老师披着衣衣服风风火火的从剧场里跑出来,一边跑一边张牙舞爪的大声说:哪个要做啥子啊!干脆给你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对着机枪眼眼都没有虚过!一边说一边夸张地在胸口上拍一下,一拍就一个踉跄做出差点摔倒的动作。当时的情景很滑稽:所有人都绷着脸就他一个干仙儿(川西方言,意为干瘦之人)在那里又蹦又跳结果全部在场的人都让他逗笑了!一场恶战就此偃旗息鼓。过后我才明白,谢老师用他的机智和幽默化解了一场矛盾!如果那天没有他,有可能事态会升级,不晓得要弄好凶!未完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10-2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