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又有不少人熬夜看完了苹果最新一期“‘超前瞻’科技春晚”。
全长100分钟的秋季发布会,苹果更新了自己的三条产品线,不过引发全网轰动的,也许有且只有iPhone14Pro新增的“灵动岛”设计。
发布会前,几乎全网都在吐槽iPhone14Pro屏幕挖孔设计将从“刘海”变为“药丸”,这个设计更曾一度引发苹果竞争对手们的无情嘲讽。当然在发布会上,苹果围绕这颗“药丸”做了诸多软件适配,其可以随着软件和应用场景变化的演示画面,一定程度上让这个看上去的缺陷变成交互上的亮点。
屏幕前的你,是“十三香”还是“十四香”了?/视觉中国
这番变化让不少人乐此不疲。发布会当天恰逢周四,深得“整活”本领的年轻人纷纷出动,借“灵动岛”玩起了“疯四文学”的梗。
不夸张地讲,全世界都为了iPhone而疯狂不已。今年的秋季发布会还没开始,中文互联网在90天内就贡献了920个与苹果有关的热搜,和iPhone相关的热搜就冲破了700次。频繁上热搜,让不少网友觉得“热搜算是给苹果玩明白了”,有人甚至戏称“苹果是不是在热搜里买了套房”。
苹果是不是在热搜里买了套房?/微博热搜榜截图
苹果到底缺不缺热搜,全世界都知道。今年5月11日,苹果宣布停更iPod产品线,随即引发不少人的集体回忆。据报道,宣布iPod停产的消息一出,苹果中国官网的iPodtouch在一天之内全部售罄,就连平时几乎无人问津的“乞丐版”32GB版本也被抢光。
众所周知,iPod带来的革命性变化非常多,其中一个就是催生了后来彻底改变世界的iPhone——如果没有iPod,就不会有iPhone;而如果没有iPhone,智能手机时代就可能更晚到来。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第一代iPod所依托的底层技术的诞生地并不是苹果,而是一个叫托尼·法德尔(TonyFadell)的技术极客——他的个人履历里,注明了三个最重要的身份:iPod之父、iPhone联合设计者、谷歌Nest创始人。
很多人称他是“天才”,毕竟iPod和iPhone是他最知名的两件代表作。在他的新书《创造:用非传统方式做有价值的事》(以下简称《创造》)中,托尼·法德尔却这样自述:“我的人生并不是从iPod开始的,但苹果是我学会了确立原则的地方。每一次前进,每一次失败,都让我学到了一些东西。”
《创造:用非传统方式做有价值的事》,[美]托尼·法德尔著,崔传刚译,中信出版集团,2022-9
我们最近和托尼·法德尔聊了聊,从颠覆世界的iPhone出发,去讨论“创造”及其背后的故事。
托尼·法德尔:iPod之父、iPhone联合设计者、谷歌Nest创始人、投资公司BuildFund创始人,代表作:《创造:用非传统方式做有价值的事》
“iPhone的目标用户是所有人”
新周刊:当iPhone被发明出来的时候,你当时认为什么样的人会想要它?
托尼·法德尔(以下简称“法德尔”):在2005年,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是全键盘的黑莓,全世界1/4的人都是它的“死忠粉”。当时苹果很多销售人员都在用黑莓,毕竟它是为出差的商务人士定制的,针对的都是那些最需要写电子邮件、发送信息和更新文档的商务人士。
很多人都在想,苹果自己的手机没有物理键盘会“死得很惨”,但乔布斯并不这么认为。他说过:“我们不是在收购一家手机公司,然后在上面放音乐。我们正在拿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当时的手机市场上,很多的产品不是用来看电影、听音乐的,也不是用来网上闲逛的,更不是用来拍照或者和朋友保持联系的。
但iPhone不是。它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产品,目标用户就是所有人。就像乔布斯在iPhone发布那天说的一样:“一台带触控的宽屏iPod,一部革命性的手机,一款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互联网通信设备……这不是三台独立的设备,这是一台设备,我们叫它‘iPhone’。”
“iPhone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产品,目标用户就是所有人。”/视觉中国
在iPhone被发明出来之前,手机还仅仅只是一台以打电话为主的功能手机。当人们外出旅行时,很多人都会带上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一台iPod或者便携式DVD播放器之类的数字媒体设备。iPhone问世之后,我们都知道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很多人都有这三种不同的设备以及其中一些设备上的应用程序,而我们做的是把这些设备放到同一个产品里而已。
新周刊:所以你认为现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一台智能电脑,对吗?
法德尔:当然。如今的智能手机已经是一个提高生产力的工具,不再只是一个用于通信、获取信息和提供娱乐的工具。
看看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在早期非常重,功能也很有限。但后来它接入了互联网、有了浏览器可以访问各种东西,同时也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轻。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目前处在技术的最前沿,技术领域的尖端。在庞大的市场中,所有最好的技术都被用于最高端的领域。
新周刊:很多人吐槽iPhone的变化越来越小,过去那些石破天惊的创意几乎已经消失殆尽,你怎么看?
法德尔:我也经常留意到这样的观点,比如很多人常常觉得新手机“仅仅只是多堆了些摄像头”,以此来显得有创新,其实不然。iPhone的创新是发生在软件和系统层面,而并非硬件本身。
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今天全世界大多数的安卓手机厂商,它们只提供硬件,反而忽视了软件、服务,甚至是整个智能生态系统。比如说,iPod不只是这台机器本身,还包括后来出现的iTunes商店、音乐和视频,以及整个系统的软件更新。这种思维在之后也促使了iPhone、iPad的诞生,最终影响了很多领域。
2001年,乔布斯在苹果iPod发布会现场。/苹果官网
我一直认为,第一版产品应该是颠覆而非进化。假设这版产品取得了起码的关键性成功,那么它的下一代通常就是在上一代基础上的迭代进化,以此类推。简单来讲,如果第一个产品的系统做得很好,成功吸引人们留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那么之后就可以保持主导地位。
这就说明了一切——建立一个伟大的产品,应该是在不同的层面上不断创新,而不是只是疯狂地在硬件上来回堆砌,因为产品和系统总是建立在彼此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