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040|评论: 0

惊天谜案或将揭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5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惊天案或将揭晓,一支皇裔浮出水面
通江县方山朱氏考
2022年7月24日,笔者应邀前往通江县民胜方山坪考查该地朱氏渊源,意外发掘出五块残碑板,清洗后还原出两張半,分别为乾隆、嘉庆、同治年间所造。考其铭文,惊喜发现该支朱氏为明太祖朱元璋之后。
方山朱氏始迁祖鑑公碑铭曰:“朱氏宗谱:始祖明经,讳鑑,任巴县(今重庆市)广文(即教官)。髙祖大士王氏。高伯祖大生徐氏。”将仕郎朱宗孔碑铭曰:“上世为金陵人,万历初,其祖讳鑑任巴县广文,以宦囊躯途遥难返,客游通江,注籍邑南壁山后朱家沟,盖因朱氏所居名之也。居五世,子姓(即子孙)颇多。”还有朱光荣碑铭云“来自凤阳,以学官入川。”
根据碑文考究历史。金陵为明太祖祖籍地,朱元璋亲手所写的《世德碑》载:朕幼时,皇考为朕言,先世居句容(金陵)朱家巷”。明太祖之父朱世珍于元时自金陵徙迁安徽凤阳之钟离居焉,生朱元璋。故明太祖后裔遂以凤阳为堂号,自称“凤阳堂”朱氏。所以方山朱氏祖籍地金陵正是明太祖祖籍地,鑑公入川出发地凤阳正是明太祖出生地。由此得出方山朱氏为明太祖之后。
继而考其支脉。是族耄老曰:“我们是建文帝之后。”此说无文字记载不可定论,但也不排除。何也,试看皇明谜案中一段历史:建文帝22岁时继承其祖父朱元璋皇位,仅三年(1399-1402)被他叔叔朱棣篡权并追杀而东躲西藏。民间广泛传说建文帝带上老臣和他妹妹金花公主曾到通江一带躲避,后将妹妹嫁一书生,仅与老臣到了福成白玉佛头山五佛崖为僧,不久留下老臣(坟墓犹在),只身离开五佛崖,其去向至今仍为明史谜案。这些传说在通江道光县志和相关文献中亦有记载,决非空穴来风。
方山碑文曰:“始祖鑑公于万历初任巴县广文,高祖大士,高伯祖大生。”此处出现了“大”字辈。考朱元璋给他26个儿子所立字派中,建文帝之后传七代为“大”字辈,其他各支无此派字。
那么方山朱氏的“大”字辈,是否与建文帝之后第七代时间吻合呢?
算算时间,建文帝失国于公元1402年,方山始迁祖鑑公于万历初入川,客游通江注籍壁山约在1585年,而后生大士、大生二子,其间历时183年,按七代算,平均每代约26岁,符合皇族生育周期。说明方山朱氏的“大”字辈与建文帝一支的“大”字辈年代吻合,因此方山朱氏是建文帝一支也未可知。
“为什么只有大字辈一代按派取名,而上下几代却不呢?”也许有人如此问。
那就让我们来涉身一段历史。建文帝被篡权追杀而亡命天涯,朱棣一直担心年轻有为的侄子建文帝及其后代东山再起,派人四处打听其下落,欲除根而后快。如此处境,子孙取名怎敢使用老派而自露身分?直到万历时,代远年湮,明室不再过问此事,鑑公任巴县广文,其后客游通江入籍,远离京城而倍觉安全,遂计以老派取名,时已轮到大字辈,故名焉。然而当大士、大生二公之子孙辈出生时,历史已进入崇祯年代1627-1644),此时李、张反明,皇族子孙被捕杀而四处躲藏,正如方山碑铭所言“值明季,绎家破避寇,遂迁三品。及国朝定鼎,卜居县城围竿坝,既以廛市非遠,计徙邑西方山定宅焉。这段文字把该支朱氏当时窘况描述得淋漓尽致,如此处境性命时危,更不敢用老派取名了。
朱棣追杀于前,李、张剿灭于后,中间仅有数十年太平,故只有“大”字辈一代人按派取名。这也进一歩佐证了方山朱氏属皇明之后无疑。
再说方山朱氏始迁祖朱鑑公于重庆任教官毕,虽途遥难返凤阳,但他处自有桃源,何以独钟通江?或因先祖建文帝曾避难斯土而情系于此焉。如是,则方山朱氏属建文帝一支也在情理之中。
总而言之,方山朱氏是否真是建文帝一支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他们属明太祖之后可谓无疑也。
                     公无二零二二年荷月念六日于通江阳光书舍
---------------------------
注:方山朱氏分布地:一支居通江县方山坪,一支居通江县大石硚,一支居陕南福成镇白玉元坪。今总人口约一百多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9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