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名山雪窦山位于罗心朴治下奉化县,雪窦山寺又名资圣寺,距小万竹山相距不远,为佛教十方丛林,殿阁崔委,历来有高僧大僧驻锡其中,王朝更迭之际,名人文士隐居雪窦山林。
明未战乱,有逆民胡乘龙作乱,抢劫雪窦寺,住持僧如可和尚被杀,逆民胡乘龙亦被罗擒获枭首。此时天下大乱,明鼎革,清军南下,攻破南亲灭南明弘光小朝庭。罗与同门倪长圩效忠浙东南明鲁监国继续抗清。一时乱兵匪贼纷纷作乱,贪利雪窦寺,洗劫雪窦山寺,并一把大把雪窦寺付之一炬,化为灰烬当治匪盗横行,治安混乱,人们纷纷指谪怪罪罗。
罗外要抵御清军,内要肃清匪盗。弄得心力交瘁,面对强大残暴的清军及辖为混乱的治安,罗豫感到自己效忠的弱小的鲁监国政权随时会败亡。想到为宦身边携带几十余口妻孥家眷。罗开始为自已与家人的未来做打算。罗深刻明白此次浙东鲁政权抗清败亡后自已将面临四种结局,一兵败自杀殉国,二兵败失利南逃继续抗清。三兵败抗敌,四兵败不与清庭合作而隐居山林。罗最终选择第四条。因此罗未雨绸缪,为自已将来选择第四条路提前做准备。而奉化雪窦山与小万竹山,无疑将是自己作为遗民隐居之理想山林。
因此看到雪窦山住持被杀,佛殿被毁,寺僧逃散,寺产被侵占,雪窦山面临法脉断绝之危机,将湮灭于荒烟蔓草。因此罗为了保护这个日后绝佳的隐居山林。罗与县令顧之俊,侍御徐之垣延请天童高僧石奇和尚住锡于雪窦山,以期日后重振宗风。鲁监国领导下的浙东反清战争仍在继续,1645年,前线危殆,鲁监国财政枯竭,粮草不继,鲁监国为筹集粮饷,下令没收雪窦寺所有做寺产田亩。以支持将士抗清。罗为了心中的小九九,立即上疏鲁监国,坚决反对把雪窦山所有的寺产收回国有,罗为保住雪窦山扯各种理由,上疏道:"察田不过千三十余亩,而倾圯滞广发,则有三百亩。地不过二百三十余亩而荒废者则有一百四十余亩,竹山、柴山…………亩,夫希得数百之饷,而欲毁一名胜,尤断不可行也。况毁一名胜之寺,而复缺数百之饭尤断不可行也,再审之……”。
总之罗把雪窦寺说成是各种负资产,收回国有是极不划算的一笔买卖。以此来搪塞鲁监国,后来鲁监国收到罗的上疏,也放棄了充公雪窦山寺产的想法。罗的这种骚操作,确实让你无语,前方抗清将士浴血杀敌,缺衣少粮,作为决策人,要尽一切力量,集中一切资源战争敌人,这才是最重要的,向拥有庞大田产、地产、竹山、柴山的僧侣集团开刀筹集粮饷,罗也跳出来百搬阻扰,可见罗心里的小算盘。其实只要多思考一下,罗与诸同僚作为雪窦山最大的施主,雪窦山拥有庞大的房地产,罗变相为雪窦山的股东,鲁监国收为国有,肯定直接触碰到罗的利益。
罗――――未完待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