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31|评论: 2

[交流共享] 【粉墨风采】川剧舞台上的一出精品 ——看蓝光临演《怀玉惊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4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剧舞台上的一出精品
——看蓝光临演《怀玉惊梦》

(载1987·2《成都舞台》)曾祥明


   《怀玉惊梦》原名《活捉石怀玉》,是已故川剧表演艺术家彭海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1956年,蓝光临同志向彭海清先生参师,蒙彭先生亲自传授了《活捉石怀玉》等拿手戏。“文革”以后,蓝光临便在彭海清先生所传授的《活捉石怀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提炼,使这出戏更加光彩焕发,而成为蓝光临的代表剧目。京昆小生泰斗俞振飞先生光临成都时,观看了蓝光临的《怀玉惊梦》,竟兴奋得不能入睡,连称此剧是“实属川剧精品”。川剧著名导演熊正堃也对蓝光临演出的《怀玉惊梦》大加赞赏。
    一个仅有四个角色的折子戏,能使观众欢迎,内行点头,专家赞叹,它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
    有关高中之后,停妻再娶的艺木形象,在川剧舞台上并非绝无仅有。但石怀玉绝不是蔡伯喈,被迫入赘以后还深深地眷恋着“两月妻房”的赵五娘。他也并不象王魁那样,高中入赘以后,给了焦桂英“休书一封,纹银二百”,这样一个“成婚后的教训”。他也不象陈世美,不仅不认前妻,还派遗家将韩琦将秦香莲母子三人杀之以灭口。石怀玉是个武生,是挥刀弄剑的人,他也曾派家将去杀胡莲娘,当杀人未遂之后,他竟能亲自动手将于他有大恩大德的胡莲娘杀死。这一点,是连王魁、陈世美都望尘莫及的。蓝光临在表演中,突出了,“疑、怕、赖、逃、痞、惊”的特点,这六个字,便是石怀玉这个人物的特色与深度。
     石怀玉出场时唱的《月儿高》,就点明了这一点:“更阑静,淡月色,怀玉低头心忐忑”。为什么会心忐忑?就是因为他“良心黑”,杀害了胡莲娘。近八十句的大段唱词,向观众追述了胡莲娘对他的恩义(这种追忆,并非是剧中人本身的眷恋,而是着重交待前面的剧情),而且是处处有疑猜,担心:‘“我的都督府,门重迭,胡莲娘又是怎样进的府宅?”胡莲娘替他找回了失落的将军印,他反疑心“她女流之辈又是怎样晓得?”,“莫非她私通周青贼?”石怀玉越想越疑,因此担心胡莲娘有什么妖术,会给他造成灾祸。于是“昨夜晚,人昏厥,梦见莲浪站床侧。醒来时我的冷汗滴,忧心忡忡眼发黑”,这一大段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追述往事,交待剧情,第二层表现对胡莲娘的怀疑,第三层,是吓,是怕。更令人寻味的是,在这一大段唱腔结束时,帮腔重复了两遍“亏心事儿做不得”。在帮第一遍时,蓝光临双手握扇,按在腹上,头部略侧而微昂,望着幕内(下场口),脸上显出严峻的神情。这里的潜台词是:是哪个这样说的,不准乱嚼舌头!现出一副状元公宰相婿的威仪。可是,在帮第二遍“亏心事儿做不得”时,蓝光临突然一个急转身,面向台口一脸惊恐。这里的潜台词是:哎,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骂我做了“亏心事”事呢?吔,莫非今晚要出事,于是,石怀玉在“风凉露冷,三更点点入梦魂”之前,是那样提心吊胆,手执宝剑,细细地巡视了整个书房,连桌帏都用宝剑挑开了看了看,确信没有可疑之处,才把剑放在床边,伸手去宽衣解带,了是刚一摸到钮扣,又突然一个大转身,顺手抄起床边的剑来,看看确实没有疑窦,这才进入耳帐。
    当胡莲娘把石怀玉抓出耳帐以后,石怀玉的戏便进入第二段。石怀玉出耳帐后,纱帽上戴着红帽花——红帽花在川剧传统戏冲,有多种表现意义,这里,是表示石怀玉已经进入梦境。
    这段戏中,石怀玉的特色是一个“赖”字,他把胡莲娘对他的种种恩德,都一齐赖得干干净净。胡莲娘曾用神力助他得中武找元,他说是“本都三箭中红心,不领你的空头情”。峰翠山胡莲娘化虎救他脱险,他说是“护本都自然蠢天神”,胡莲娘“杀周青为你(指石怀玉)夺回都督印”,他说胡莲娘是“想设计谋害人”。总之,石怀玉的忘恩负义,比之王魁、陈世美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段戏的表演,蓝光临是睡眼半闭的,表现人物是在梦中。而梦中的石怀玉略带微笑。这一点很有特色。不略带微笑,不能表现这位大都督的志得意满,梦中所表现的情绪,正是他白日里处心积虑的结果。由此可见石怀玉其人的负义忘恩。这更让人感到石怀玉的可鄙可憎。
前面两段戏的表演,蓝光临都是以“静”为主的。不是静止不动,而是以静代动,静中有动,静中藏动。虽然演员的形体上没有多大的动作,但人物的内心活动却在这“静”中得到深刻的揭示。
戏的第三段,是从“阎君殿前去受审,谁是谁非把理评”开始的。武孝廉出身的石怀玉,在这段戏里显出了与王魁、陈世美不同的特点:逃。蓝光临在这里运用了几个川剧传统特技。先是“梭台口”,石怀玉仓皇出逃,慌不择路,竟至欲从台口跳下去。又发现欲逃无路,才从台口返身转来,然后“变脸”一脸墨黑,正是吓地脸青面黑的样子,在钻入桌下。义愤填膺的胡莲娘用绫帕套住石怀玉,把他提上桌子。在“鬼扯脚”和“船架子”的锣鼓声中,石坏玉出尽了丑态。这段表演,蓝光临则是甩了大最的大幅度的外形动作,“动如山呼海啸”,动作幅度大,节奏快。然而,又在忙中抒以情,乱中寓以美,在快速动作中忙而不乱,没有忘掉对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石怀玉被迫跪在胡莲娘面前的一段表演,蓝光临突出了一个“痞”字。在赖不掉,逃不脱的情况下,堂堂状元、都督竟耍起死皮来了。什么“哪个忘了你的恩?”“错把祖府进,估倒我成亲”,“领兵去出征,家书修不赢”,后来,竞说起“纵然夫不是,妻要让三分”,“娘子莫非要绝情”的话来,居然大谈其夫妻之情,实则是想蒙混过关。
    戏的最后一段,石怀玉从恶梦中醒来,蓝光临在表演上突出一个“惊”字,看见丫环海棠,也惊为胡莲娘,把“使女”也认为“石怀玉”,竟是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了。最后,石怀玉竞至神经分裂,自己数落其罪行,以致惊恐万状,魂飞魄散,惊吓而死。
                                            
(二)
无论是内行外行,但凡看过蓝光临的《怀玉惊梦》的人,无一不大他在剧中的基本功夫和特技绝技所折服。上海民裂团费名演员岳美缇曾经对蓝光临说:“我们昆剧中也有不少关于(梦)的戏,但没有哪小个戏能《怀玉惊梦》那样使人惊心动魄”,“我们以为你就那么文诌诌地演完哩,没想到后面的戏竟那祥火爆。”
岳美缇同志的几句话,鞭辟入里而及恰当中肯地点出全戏的要求:既要文诌诌,又要火辣辣,它确实是要求演员的功夫要文武兼备。
从文生的角度讲,《怀玉惊梦》中的石怀玉,除了讲白而外,川剧文生的基本功夫几乎都包括其中了。一出场,便是将近八十句的大段唱腔,这一板,没有大的外形动作,没有“帮”、“打”,几乎就是站在原地慢条斯理地数。要数出韵味来,把观众“数”进戏中去,没有过硬的唱功,是不能引人入胜的。自八十年代初,蓝光临嗓子患病后,他的嗓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在这一大段二流板的唱腔中,他巧妙地掌握和运用各种呼吸技巧,在行腔吐字之间进行恰当的“气口”的安排,偷气、换气、运气、喷气,快速而且自然,给人以气不断而音相连,浑然一气的感觉,行腔舒展,韵味十足,动听耐听。
    尔后的表演,如眼神功、水发功,.翅子功、褶子功、毯子功等等,都显示出蓝光临深厚的功底。蓝光临曾从徐文翰先生(小财神)处学习过眼神功,因而他的眼神运用颇多独到,惊、恐、呆、痴、傻等等不同的内心活动,无不从他的眼神中表现出来。至于飞褶子,含褶子、飞跪、背壳、硬人等各种功夫,更见其妙。
    优秀的武生演员,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在戏剧冲突的关键时刻,善于为剧中人物设计一两手绝招,蓝光临曾说过:“一个戏中没有技能是引不起人们欣赏的,何况八十年代不同于二三十年代。”因此,他在《怀玉惊梦》中,设计的特技和绝技就达九种之多,他要通过高难度的技能和独到的绝技特技,去刻画人物,征服观众。其中特别突出的几种是——
    耍蜡烛。当石怀玉听见有人扣门时,以为是丫环送茶来了,因而“掌红烛细观动静”,开门出外察看,胡莲娘从石怀玉背后将烛吹灭(以示阴风瑟瑟),石怀玉一惊,一手执烛,一手用拿一遮,那被吹灭的蜡烛竟奇迹般地台重新燃了起来。这一特技的表演,突出了神话的意味。
    梭台口。这是多年不见于舞台的绝技。因为过去演出川剧的“万年台”,有木头做的台沿,演员能用手抓住,不致发生跌下台口的意外。现代的舞台,太口多有电线装置,不能用手抓,稍不注意,便有发生意外的危险。蓝光临为了表现石怀玉惊恐欲逃,慌不择路的窘态,选用了“梭台口”的绝技:当鬼卒来抓石怀玉时,只见他直奔台口,身子一纵,双脚平伸向前一梭,半截身矛便担在台口上。观众们正欲惊呼,他双脚一蜷,一个后翻又上了舞台。尽管这“梭台口”的动作,几乎也就是十多秒钟的事儿,但这动作对于刻画武状元石怀玉的丑态,实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提影子,也称“耍假脚”。演员将双手从褶子袖内取出,再将两手套上靴子,从褶下面伸出去,变作一双假脚。于是,整个人物的形象就变得矮小、委琐、轻飘。似乎被旦角轻轻一提,就提到了弓马桌上。而且,人物两袖空空,配合着双肩、身躯与假脚的扭动,显得手软脚筢,四肢无力,如同皮灯影一般,所以称为“提影子”。这个动作的设计,是放在石怀玉被吓得钻了桌子,而又被胡莲娘用绫帕套了出来以后,变得一身瘫软、六神无主,胆颤心惊的神态,活活地剥去了这个状元公宰相婿的“威风凛凛”的外衣。
倒硬人。蓝光临在这里的表演,极有层次。先是奔向下场口,仿佛听见拿鬼在厉声高呼“石怀玉”,于是,他一个“飞跪”下来,然后急速地甩着水发,象一团飞旋的黑光,就这么甩着发、跪着膝,跃至上场口。刚刚站起身来,又听得丫环高呼“石怀玉”,他误以为胡莲娘在向他索命,于是,一个“硬背壳”翻倒地上,起来时,竟成了一副龇牙裂嘴、双目圆瞪而僵直发呆的狰狞面目。随着鼓签打打打……的声响,一个硬僵尸缓缓向后倾斜,最后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就此结束了这个忘恩负义贼的一生。
在这个戏里,尽管还有好几个类似的绝技特技,但蓝光临绝非是在演杂耍,搞展览,而是处处不离人物的典型性格和典型环境,使绝招和特技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三)
    优秀的川剧传统折子戏,总是经过很多位甚至好几辈川剧表演艺术家们的锤炼琢磨而成的。不同的演员,又都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对所演的戏进行继承、发展、创新、突破。有出息的艺术家,总是在不断地突破别人,也突破自己。
    蓝光临的《怀玉惊梦》,在唱腔方面,学习和继承了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的经脸,同时,又借川了一些外省的曲种和四川曲艺的声腔艺术,恨据自己的嗓音条件,熔为一炉,形成自己的独特唱法和独特风格。
    在石怀玉出场的一大段唱中,蓝光临在传统的二流数板的基础上,揉进了四川扬琴的一些腔调和唱腔,使这段极普通的二流板别具特色。石怀玉被迫跪在胡莲娘面前的一段对唱,蓝光临在唱词中加了不少衬字(这在有些唱词中是颇为忌讳的),如“叫你快快走”,石怀玉接唱“偏要那个慢慢行呐”而其中的衬字,又吸取了北方大鼓的唱法,用油腔滑调的旋律,表现石怀玉是无赖之痞。这段对唱,本于川剧[一枝花]的曲牌,但又不仅仅是[一枝花],因而使人有并非川剧曲调的感受,这种唱法,也许有人颇有微词,但又不得不点头颔首,这就是蓝光临的突破。
过去有人演《活捉石怀玉》,为了突出武状元、大都督的身份,让石怀玉穿大红蟒袍出场。而蓝光临却一反其意,让石怀玉穿内蓝褶子外罩宝蓝色的帔(状元公的便装),这样的改动,不仅符合石怀玉书房的场景,也更与整个剧的沉闷凄清、孤单恐怖的气氛相融恰
石怀玉的“提影子”,过去是需要打杂师来帮忙装假脚什么的,后来又改为由鬼卒帮忙。
但蓝光临觉得,打杂师出场有碍于舞台的净化,用鬼卒帮忙又与整个剧清不合,因此,改由自己藏在弓马桌下独立完成“提影子”的一切准备工作。这个准备,不仅工序复杂,而且要动作麻利,必须在一定的锣鼓经内完成(否则场面会冷下去)因此,增加了演出的难度。
当然,我们不能说蓝光临的《怀玉惊梦》已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1986年的川剧青少年会演中,有的剧团禅《狐仙恨》的剧名演出了此剧,并作了较大的改动,其中的高难度动作,也许还超过了蓝光临,但从以形传神,演戏演人的角度来看,后者技巧虽难,但深度还略感不足。对于川剧艺术的发展看来,《狐仙恨》也许是一个前进。但蓝光临演出的《怀玉惊梦》,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它确确实实是川剧艺木中的一出精品。
(载1987·2《成都舞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5-24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5-25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