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江县广纳镇石墩子村与原广水洞村合并为石墩子村,为有效利用好原广水洞村村委旧址及建筑办公用房,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当地老百姓,特制定《石墩子村博园》(暂定)设立方案。
一、目的意义
按照“让人们记住乡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面对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空心化的现状,通过石墩子村村博园为载体,建设好农村精神家园,有利于利用闲置资源,让大家记住乡愁,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二、建立可行性
(一)村合并后,原广水洞村办公用房闲置可再利用。只需自筹或争取一部分资金。
(二)原广水洞村处于平(昌)通(江)路主干道得胜镇至广纳镇必经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三)原广水洞村旧址为七道河水库工程指挥部和原七水村小学,有一定变迁沉积和沿革,附近有小型水库一座,是70年代达县地区时修建,有历史底蕴和乡民情结。
(四)合并后的石墩子村管辖范围较宽,现村委与原广水洞村辖内半径过大(原广水洞村管辖蒲家扁、唐家梁、王家梁、付家梁、王家对河、张家对河、王家沟、苟家河胡家湾等,现有 户,幅员面积 平方公里),有必要设立除村委外第二集中联络点。
三、建立计划
1. 设立村博物展览馆,弘扬农村家园精神。
2. 设立便民服务和乡村驿站,为村民和过往车辆、行人提供消费和歇息方便。
3. 设立农民技术服务和文体休闲服务中心。
4. 设立乡村金融服务站和快递菜鸟驿站,逐步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一。
四、实施步骤
1.向石墩子村委提出申请,签订代管原广水洞村村委设施委托协议。
2.自筹部分资金,对原设施进行必要维修,对布展内容进行充实。
3.设立项目按计划逐步实施,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力争取得成效,并纳入乡村振兴产业支持项目,打造标杆。
4.争取村委、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届支持,用好用活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优惠政策,打造“村博标杆”。
五、社会征集
1.请广水洞村外出工作人士积极募捐费用,支持该项目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请辖内村民免费提供民俗展品(农耕用具、生活用具、文化用品、家传收藏等),以丰富馆藏。
3.凡与广水洞村和七道河水库建设、七水村小学等有关的经历、故事、人文历史、家族兴亡史、族谱、学习经历等,均可提供实物或文字资料,鼓励撰写回忆文章,便于挖掘村博文化底蕴,视素材收集情况集结出版。
4.鼓励有志参与项目合作者洽谈,可安排道巴中市恩阳区界牌村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