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随春去,葱茏入夏来。5月5日进入立夏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我国岭南地区已经迎来夏季。立夏是夏季的开始,“落絮蒙蒙立夏天,楼前槐影叶初圆”,正是立夏后万物蓬勃滋长的写照。
“农谚讲,立夏无雨要防旱,立夏有雨要买伞。”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强说,立夏是预测夏季水旱的重要节点。立夏节气留下的很多预测性农谚,是人们观察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又经过长期的历史验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能够为人们抗旱防涝、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立夏三朝遍地锄,如何锄好田?小麦、油桃、大葱、萝卜等农作物旺盛生长。
立夏时节,气温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迅速生长阶段,植物茁壮成长,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处于产量形成和成熟阶段。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进入大忙季节。”唐志强说。
“立夏三朝遍地锄,加强田间管理是保证农作物丰产的关键措施。”唐志强介绍,立夏时节,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早稻开始苗期分蘖,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瓜果进入坐果期,田间杂草生长旺盛,容易消耗土壤肥力,助长病虫害的发生。“把握时机做好中耕锄草,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改良土壤,打下丰收基础。”
北方麦区,“立夏见麦芒”。此时正是预防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也是确保夏粮稳产增产的黄金期。“呼、呼、呼……”绿油油的麦田上方,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在飞手的操纵下,平稳飞行、均匀地喷洒出农药。
立夏后是南方早稻栽插的重要时机。这个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秧苗带土带肥,全根下田,禾苗早生早发,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密度有保证,通风透光好,水稻抛秧每亩能增产百斤粮。
“管好果树,结出硕果。”河南省果树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郑先波说,果树新梢生长、果实发育、花芽分化同步进行,立夏后管理的好坏,影响当年果树的产量和果实品质,也关系第二年果树的生长发育、花芽分化和产量高低。“果农应抓好疏果定果、夏剪、追肥、病虫防治等管理工作。”
“立夏时节也是不少特色作物的栽植期。”唐志强说,此时是春芝麻播种的最好时间,播种后覆土不宜过深,播种后,还要做好除草和镇压保墒工作;立夏节气,将种姜栽下,不久后从节上发出新芽,形成初生根茎,抽出假茎和叶,形成新的植株;立夏是红薯幼苗的扦插期,此时如遇晴天气温高时宜于午后栽插,雨后需等天晴土壤湿度适宜栽插。
“立夏见三新。”生活的美好,蕴藏于人间烟火、三餐百味。立夏来临后,蔬果鲜鱼应时而生,夏收作物陆续成熟,物产也逐渐丰富起来。唐志强说,不同的地区对“三新”的定义不同,这里的三新指:油菜、大麦、豌豆,有的地区蒜也是“三新”之一。
在苏州地区,“三新”指的是樱桃、青梅和麦子。也有地方说,“立夏尝三鲜”,还将立夏的三鲜,细分为“树三鲜”“地三鲜”和“水三鲜”。“树三鲜”为樱桃、枇杷、杏儿;“地三鲜”为蚕豆、苋菜、黄瓜;“水三鲜”黄鱼、河虾、鲥鱼等。此外还有新笋、杨花萝卜、豌豆、黄鱼等皆是自然的馈赠。
“五色饭也是立夏节气的一道传统美食。”唐志强说,我国南方很多地方的人们会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五色饭色泽鲜艳、寓意着五谷丰登、也寓意了生活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日子蒸蒸日上。在江南一带,立夏当天人们通常使用当天新采的鲜嫩蚕豆,与糯米、腊肉、竹笋、胡萝卜等食材一道,加入油、盐,上锅闷熟,制成喷香可口的五色饭。
蚕豆是制作五色饭的重要食材,也是江南一带的代表性物产。立夏时节,信步于江南的田野间,一簇一簇的蚕豆苗迎风招展,拨开绵软的豆荚,三四粒蚕豆嫩绿如珠玑。正是鲜嫩青蚕豆的赏味期,蚕豆成为立夏时节老百姓们餐桌上的重要时令蔬菜。为了把美味留住,人们会将剥好的青蚕豆焯水或用热油炒一下,放凉后放入密封带冷冻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