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凤凰网、凤凰新闻客户端、风直播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所有人》。本周一发生了一件中国资本市场的大事,11月15号上午9点半,北京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市。作为沪、深两市之后,中国内地设立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北交所有着怎样的定位呢?对于股民来讲,北交所到底是“新菜园”还是顺风车?本期《@所有人》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嘉宾做客我们的演播室,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研究员刘英刘老师,另外一位是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产业专家包冉老师。
凤凰原创|北交所鸣锣一周高开低走?它到底是“新菜园”还是顺风车?
刘英:北交所定位非常明确就是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主持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先生在致辞中提到这样一句话,说“北交所成立之后,要形成三大交易所关系互补,共同构架多层次资本市场”,这句话是不是就点明了北交所的定位?
刘英:北交所它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个跟我们说的沪深交易所它其实是一个错位发展,也是实现优势互补。我们沪、深交易所刚刚过了而立之年,在这个时候北交所的成立,我认为在中国资本市场,包括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能好,中小企业强、中国经济才能强,所以北交所有一个特色,就是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对它是非常期待。
包冉:第一个就是新三板终于有救了!我们看到首批上市的81家公司,71家是平移过来的,从精选层平移过来的。然后10家是新上市的公司。过去的好几年了,其实当时就股转系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新三板,7000多家公司趴在那儿,但是尝试了很多种,后来都激不活、交投量低。说天价天量、地价地量,你没有交易量就谈不上其他东西对不对?无论是顶部放量还是底部放量,没有量就谈不上其他的一切,所以就导致新三板原来设计的它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的目标难以实现。但是我们欣喜的看到,现在这个北交所敲锣。
凤凰原创|北交所鸣锣一周高开低走?它到底是“新菜园”还是顺风车?
包冉:北交所首秀开门红是必然的大家都来“讨个喜气”
“开得这么高”会不会对比性低走?刘英:波动很正常需长期观察
主持人:北交所首秀,我们先看一个资料。根据北京证券交易所官网的显示,本周一,那么首个交易日北交所81只股票亮相,10只新股收盘全部大涨,盘中均触发两次临停,81只北交所股票合计成交95.73亿元。截止到周一收盘,10只新股平均较发行价上涨199.80%。北交所首秀,包老师怎么看这个首秀,觉得开得高不高?
包冉:它肯定是开门红、全红,而且曾经有那么一两支都到600%多了的涨幅。但是我是这么看的,开门红是必然的。这就和咱们家里办喜事一样,第一天大家都来送送礼、都来讨个喜。更关键的还在于什么?就和刘老师刚才说一样,我们就说你成立之后,你能不能真正发挥出你的理想,达到理想的目标,实现你成立北交所的初心,这才是考验后续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投资者是拿钱投票的,这个是很现实的东西,真金白银。这里面我再基于刘老师刚才的观点略微补充,我们看到它是第一家,咱们国内第一家什么呢?公司制的交易所对吧?原来都是会员制,当然了放眼全球来看,会员制的也居多。但是这个公司制它就对北交所本身自身的运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不对?给予了更多的优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实际上是什么呢?也是建立新一代的更加与世界接轨的健康的交易所的这样的一个历史任务,也是历史大局的问题吧。
主持人:开的这么高,会不会形成一个对比性的低走,或者以后会不会出现(股价)前几天很红火以后就不好确定(的情况)?这个您怎么看?
刘英:对,其实前三天统计了170亿的交易规模,我觉得今天(18号)第4个交易日差不多也接近,整个加起来也接近200亿的规模,第一天刚才跟包老师讲的是一样,就是开门红!大家所有的资金、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北交所,它炒得高一点或者怎么样也是很正常的,我认为是个正常现象,后续的我认为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你的制度建设是不是够完善,能不能够凝聚很多的投资者进来,能不能够精选非常多的真正的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上来去交易,能不能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个是对北交所一个长期的考验,股票高高低低,我认为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包冉:北交所开市后中概股“回家路”走得更宽了
主持人:我们再来聊一聊中概股,表面上看北交所跟中概股的关联性其实并不大,前者聚焦的是国内中小企业中的优秀代表,后者是以内地信息产业化头部企业为主。但是去年7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曾经放出了支持赴美中概股回归A股或者港股发展的信号,对于符合条件的中概股、新三板或者其他板块未来会推出试点政策,引导其回国发展。这是不是意味着北交所冉冉升起,不仅是重振新三板,它其中也涵盖了比如说中概股能够回家或者回归的这样的一个信号?
刘英:没错,我认为北交所,我们现在强调更多的说它市场化,因为它刚成立,法制化方面我认为它需要强调国际化,因为这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对吧?你这么多中概股回归对吧?据不完全统计,差不多截止到现在,最近几年就有300家中概股回来,当然北交所要敞开胸怀拥抱这些中概股回来,我们要首先试点怎么去承载这些中概股回来。包括现在的其实北交所的上市不单纯以盈利,也就是说以“颜值”来看你这个企业,而是看,即使现在是丑小鸭,但是你有研发能力,你有增长速度,你有产业链的优势,我也是欢迎你来上市的,对吧?它这4套标准就体现在这儿。中概股是已经被国际上其实已经认可了,我们北交所我认为是欢迎的一个态势,只是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机构、我们的制度设计方面怎么去拥抱这些中概股,这是需要我们很多的制度创新的。
主持人:明白,问一下包老师,这当然是一个双向选择,中概股回家,现在有了北交所了,“回家路”怎么理解?
包冉:更宽!路肯定越走越宽!因为我们看到无论是港股还是我们的A股科创板,包括新开锣的北交所,都可以成为中概股的回家之路。这里面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看看中概股的构成,中概股里面,一提中概股大家第一反应往往是那些大的互联网公司,事实上就像刘老师说的一样,在中概股上市公司多了去了,中国的公司,可不简简单单只是互联网和所谓的ICT行业,我们说信息网络行业,各个行业都有。那么有的市值现在也不好,市值管理也不好,为什么?这里面可能有多重因素,有的因素确实是企业自己经营不善,这个没得说。市场经济、企业经营不善,你市值就下来了。另外还有不少情况是这样,由于它的主要业务都在中国内地。老外投资者看不懂,或者说更确切地讲,他们赴美上市或者赴境外上市的时候往往打的是中国的某某某对吧?就对标一个美国的企业对吧?你比如说最早的时候老外说:什么是百度?中国的Google。它容易讲故事。但是现在这些年这个故事不是那么好讲了,往往外国投资者更关注你的实际的情况,更何况咱们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谈到过,单边贸易保护对吧?你包括美国的SEC提出了一些在财务审计上的一些要求,对不对?这些实际上还没有掰扯清楚呢,这些事,所以我觉得这一类的企业其实有很多好标的,但是现在它在境外中概股的市值配不上它的市值,对不对?这一类我们要积极欢迎他们回来。
另外还有一类我们看到那种巨无霸式的企业,选择什么?两地或多地上市的方式,对吧?你包括咱们的港股,实际上从最近两年以来承接了好多的企业,阿里巴巴也在港股是吧,网易等各种(公司)的这种多地上市,其实我觉得北交所也应该针对(这种情况有所准备),当然规模巨大的肯定不适合北交所,因为北交所定位很明确,现阶段就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群里头其实是不是也可以支撑这种多地的上市,我觉得都是可以考量的。
资产50万且需两年证券交易经验北交所门槛高不高?
主持人:对于广大散户来说,北交所的交易门槛比较高,一方面是最近20个交易日,日均账户资产必须达到50万以上,而且要有两年以上的证券交易经验,按照这个条件来说,大多数散户不可能直接参与北交所的交易,再叠加它本身的波动性,那么没有一定投资经验的,是不适宜进场的。想问一下两位老师,怎么看北交所的门槛?
刘英:其实北交所当然它是有门槛的,因为你投中小企业,即使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它毕竟我们还更希望它投得更早、更小、更新。早一期的中小企业,它的市场前景、它的技术、它的商业模式我们还不一定看得清楚,这也就是波动性所在。它确实客观上它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吧?对于我们的股民、我们投资者当然有要求,所以我们的要求就是,你要有50万的资金在里面,要有两年的投资经验,然后你才可以进来投资,当然这个门槛比起新三板已经有所降低了。
包冉:你看我都对我自己进行了自我保护,我没有着急去申请北交所的交易资格,虽然应该说账户的基本情况还是够的,为什么呢?出于这么几点,第一点是什么?我们看到它的整体的,尤其都是中小企业它的市值比较小,可流通的总市值又更小,对不对?这就导致,而且尤其是一开市的时候,相对于可交易的标的也不多,就81只,你可能后面加个零以后才是稍具规模对不对?现在说真的是有限的交易标的,然后又是极为低廉的,和那些大的成熟的交易市场相比是极为低廉的总流通市值。我们可以说那炒作一只股票太容易了,对不对?而且它的涨跌停板的限制在日常交易的时候是30%,三个板,那可是太容易了。
第二点是什么?有前提,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这还有个前提是,你提供给我买卖的标的,它是合法依规的,这么些年来我们看到了很多很神奇的事情。那么也就是说北交所现在还有一个重任,就是真正肩负起什么?因为注册制要求的是什么?那就是说我们的信息披露要真实有效,谁来执行这个规矩呢,看护这个规矩,你交易所是很重要的一环,你只有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了,股民才能够去科学的分析,分析完之后买卖自负,风险自负。
基金是不是我们“打开北交所的另外一种方式”?
主持人:北交所有门槛,而且门槛不低。想问一下两位老师,基金是不是我们打开北交所的另外一种方式?
刘英:对于经验不是那么的丰富,包括时间也没有那么的多的,比较新的一些投资者,其实基金倒是很好的一个打开北交所的一个方式。基金,尤其有很多基金,它长期浸淫在新三板里面,它已经有很好的一些研究的基础,它对于北交所尤其是这些特色的这些专业对吧?无论是新材料还是人工智能,还是集成电路,还是智能网联汽车,这些方面它有一些很好的研究,有专业的专攻的方向,不妨我们把这个(作为参考)。当然也要选好基金、选好基金经理对吧?我们把自己的(钱)委托给他们,让他们就买基金的方式来投资到北交所,其实这个也不需要有门槛,基金大概资金投资也不需要那么多钱,所以我觉得投资基金来进入北交所其实是一个蛮好的方式。
包冉:我也赞同这个观点,因为绝大多数,你不是职业投资人的话,每天还要正常上班,是吧?你不能因为炒股票耽误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学习,那就得不偿失了,对不对?除非你是职业的,我就干这个行当的。那么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我有两个具体的建议,仅供参考,一个是什么?一个是说,对于北交所的基金式的投资,首先我赞同这个方式,第一可以耐心一点,因为毕竟我们说现在,聚焦于北交所的基金的种类、品类,还稍微少一点,对吧?这个我们可以再看一段时间,因为只要北交所不关门,那你一直有这个投资机会,这个不要着急,而且看一看也能看出这个基金的规模,一个恰当的规模和这个基金经理的驾驭能力的边界。第二个,我推荐比如说更年轻的一些朋友,比如说刚踏入职场,踏入社会时间不长,可能工资的积蓄不是那么多,但是我非常鼓励他们这时候要建立起投资意识,这是很重要的。但这时候可以采用小额定投的方式,对吧?你定投的话实际上就等于什么?你会熨平很多的波动,也能是看出你这个基金的成长性到底如何。
北交所到底是个“新菜园”还是辆“顺风车”?
主持人:行,我们聊了不同的进入北交所的方式,包括上半趴我们也聊了宏观的一些层面,接下来其实这个问题就回到了我们今天直播的这个标题,也是所有网友都想问的一个问题,北交所到底是一个“新菜园”还是一辆“顺风车”?
刘英:对,这个我觉得我更多的认为是一个顺风车对吧?“新菜园”和“顺风车”就得看你每一个投资者对吧?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你自己的眼光,你自己运作方式对吧?同样的股市涨涨跌跌过程当中,有很多人他在盈利,但是有很多人在亏对吧?第一要看你投资的公司,他的公司是不是质量很好,它有成长性。还有你是不是作为价值投资,还是你只是在追高,追涨杀跌。这个还要看你的买入的时间和卖出的时间,对吧?所以我觉得北交所更多的其实是带来一个赚钱的效应,看你怎么去把握,你怎么去投资对吧?包括上市公司也是,上市之后还要看它的经营情况,对吧?所以我觉得至少它是一个“顺风车”。
包冉:我也毫不犹豫地选择“顺风车”,为什么呢?中国迟早会出现一个成功的中国版纳斯达克。当然了,至于是不是这次的北交所,我们现在不好完全下定论,但是越来越逼近这个目标。因为实话实说,就像刚才说的,说了好几次,也有经验教训,但是我们就是在一个个不断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教训,然后修正一些可能的偏差,不断往前走,所以说你越往后它成功概率越大,最起码到了这一次,我觉得成功概率又增加了。第二我们说看到整个大的经济形势,我们说内循环是吧,建构一个双循环的体系,其中内循环很重要,尤其是发动我们的内需,怎么发动呢?实际上就是刚才刘老师也说了,新旧动能的转换。新旧动能转换很宏观,具体就是,原来这个事我又有新型的业态可以去操作对不对?原来同样一种服务,我们又可以新的承载形式,同样一种产品我们有了更加智能化的表达,这些一定是未来几十年里面中国的经济体,我们先不说对外的外贸了,我们说中国的内部的消费结构的巨大的转变。你看最近一两年以来在风险投资行业VC,就一级市场投资行业,所谓叫新消费,国潮、潮牌,这些是什么?这些你说它有多么高的高科技吗?它肯定不如芯片有高科技,但是你要说它一点科技没有吗?也未必,对不对?任何行业都是科研技术的创新,再加上品牌理念的升级,更关键的是我们有了一批Z世代的消费者。1995年以后、2000年以后,00后这些消费者,所以说这时候中国一定还会不断涌现出一批优质的中小企业,而现在国家就把这帮中小企业,给他们的第一出口是北交所,那我还是觉得“顺风车”的概率偏高。
主持人:好,谢谢刘老师、包老师,再次感谢两位做客我们本期节目,凤凰网、凤凰新闻客户端、风直播《@所有人》直播,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