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34|评论: 0

[散文随笔] 值得后世敬仰的医疗老干部——路生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9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早已过了退休年龄,可只要群众有需要,路生梅会立刻进入工作状态。“作为党员,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没有退休年龄。我会继续
在佳县干下去,争取做到生命不息,服务不止。”路生梅坚定地说。
    1968年寒冬,为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的24岁北京姑娘路生梅,踏上西行列车,只身来到黄土高原深处的陕北小城——佳县,成为当时榆林地区唯一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
    当地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乡亲们医疗常识的匮乏,激起了路生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担当。在给党组织递交的申请书里,她认真写下这样的承诺——“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
     一句承诺,半世坚守。“这里是最艰苦的地方,也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扎根黄土地的路生梅怀揣初心,普及医疗常识、下乡培训医生、筹建专业儿科、到村入户义诊……在她的主持下,佳县人民医院有了独立的儿科科室。
“在一个很冷很冷的隆冬早晨,我拎着小包,走过窄窄的街道,进入佳县人民医院大门,谁能想到我会在这里度过四十余年的日子。我不是来往过客,而成了这里的子民!”路生梅曾在文章《我的人生历程》中这样回忆。的确如此,他在人生历程中不断的用自己坚毅的身躯谱写着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无私与奉献、坚持与大爱。
    来时是异乡,如今是故乡。1981年,路生梅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由于进修成绩突出,北京和西安的几家大医院开出优渥条件,有意帮她调动工作,但路生梅的心已扎根在了佳县。“这里的群众需要我!”面对抛来的橄榄枝,路生梅婉言谢绝,并信守自己的承诺,毅然回到了佳县。
    有许多人问路生梅:“在佳县的这50多年,你觉得苦不苦?”路生梅每一次都认真地回答:“国家安排我到这里,我就本本分分干好,不去想苦不苦,只埋头往下走。‘扶伤济世、敬德修业’是当年母校对我的期许,也是我坚守了几十年的初心。”这是路生梅医生对自己职业操守的坚持信念,也是激励他一直坚守在此的航标。
    1999年,操劳半生的路生梅退休了。此时,西安、榆林几家大医院提出高薪返聘她,她都一一谢绝,则开启了他人生中另一段工作历程——在佳县的家里义诊。2019年,75岁的路生梅接受邀请,回到曾经工作过的佳县人民医院,开始每周义务坐诊。
跨越半个多世纪,路生梅将自己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片黄土地,从门诊到手术台,从县医院到乡村,她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76岁高龄的路医生主动请缨。她写道:如果咱医院组织救援队,我要参加,无论奔赴哪里,无论生死,我都要参加,因为肩上有责任,心底有使命,因为我是中国医生。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这份“请战书”被媒体披露后,激励了许多年轻医生主动请缨战“疫”。
     而目前国际疫情形式仍不容乐观,但之所以中国能有今时今日的一方安宁,能快速战胜疫情,得以现在的疫情基本控制。这得力于上下团结一心的党国和人民,要感谢党的正确领导,同时也要感谢向路医生这样的成千上万个医疗团队、医疗工作者的竭力付出,是他们在疫情突然来袭时的当机立断、冒生死于不顾的舍小家顾大家情怀,才有了我们的安康。然而,眼下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不给祖国添乱,同时,在路医生的人生篇章里我学到了很多。学到了坚持与守护,也学到了团结与信念。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