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62|评论: 0

[交流共享] 【人物春秋】成都戏曲界的传奇:“文行泰斗”黄金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7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春秋】成都戏曲界的传奇:“文行泰斗”黄金凤






丝管纷纷的锦城成都,是川剧艺术的主要发祥地和繁盛区,近百年来,成都梨园人才辈出,群芳争妍,次第绽开过金堂籍“野狐教主”魏长生、大邑籍“戏状元”岳春、邛崃籍“戏圣”康子林、温江籍“正生泰斗”贾培之、彭县籍“金彭双凤”之首筱桐凤(阳友鹤)和成都籍“天派”鼻祖冯森(天籁)、“表情种子”周慕莲等天府奇葩。他们早已享名遐迩,诸多记述,长标青史。然而,锦城剧苑,群芳叠翠,一时不及尽采。
钟晓帆书入世评,刘安全相使人惊,
青衣花旦黄金凤,三绝而今尚有名。
这是民国时期成都文坛怪杰刘师亮写的一首《竹枝词》。词中提到的钟晓帆是说书人,刘安全是相士,而黄金凤则是一位川剧旦角演员。在清代末年,他们三人共为成都平民社会有口皆碑的“成都三绝”。


▲ 刘师亮

黄金凤,本名黄少泉,自号“青台金凤”。男性演女旦,当时被称为“男角文行”,由于他门下艺徒甚众,川剧界又尊称他“黄妈”。他虽中江人氏,却成名于成都,早年即寓居于成都“西昌书馆”,平日除了唱戏,还在这里教习艺徒。黄金凤生得一副宏亮的嗓音,加之他不拘于传统,喜创新腔,讲白的语调幽默,“踩跷”(用脚尖舞蹈作身段表演)的功夫特别好,腰肢动作灵活,自然擅长花旦戏,能演《金钗钿》《檄文诏》《龙凤剑》《丑洞房》等剧里几种性格迥然不同的女性,因而赢得了同行和观众的一致赞赏,称誉他为“成都第一名旦”。
清末,戏班有“出堂会”(到官绅家厅堂演出)的习俗。有一次,成都官员要为四川总督赵尔巽献戏接风,黄金凤被召出演,当天,同满族演员周名超合演《龙凤剑》,周名超饰比干,黄金凤饰村妇。当演到妲己被比干仰推下地时,黄金凤顺势后倒,不料扎鞋的彩带松弛,一只跷鞋冲天飞起,直碰厅堂天花板,落下碰巧不偏不倚,恰恰挂在栏杆柱顶的木狮耳尖上,赵尔巽见了,禁不住连声叫绝。这次偶然的失误与巧合,却使他既有的声名更噪,直到上世纪30年代,出版于成都的《川剧人物小识》还说,每每提到这件事,“老伶人或老戏迷,犹伸舌称其伟大不置云”。


▲ 赵尔巽

约在清末光绪二十年(1894)至三十二年,黄金凤办起了宾乐班,一些倾心梨园的有志之士纷纷归附班里,除黄门弟子外,后来名扬剧坛的玩友(业余爱好者)生角徐德斋,也是搭此班而正式“下海”(由业余演唱转为专业从艺)的。在之后的十余年间,黄金凤依然一面演出,一面授徒,把宾乐班办得有声有色。到了暮年,黄金凤的嗓子逐渐“下字”(唱不上高调门),但他有自知之明,放弃了据以成名的花旦风姿而改攻青衣旦,扮演贫苦女性,《孝琵琶》《打雁回窑》《春秋配》《洪江渡》等戏,均其擅场剧目。令人婉惜的是,临他去世的前一年,嗓子坏得连话也说不出来,即使他的儿子又在行医,又开药店,也没能使他稍减痛苦,终于在宣统元年(1909)长辞人世。


▲ 《孝琵琶》剧照

他为川剧艺术发展所尽的毕生心力,继而体现在他满门桃李的身上,承其衣钵者,如罗群豸、杨素兰、万银凤、刘芷美、双兰、林金桂、幺师弟(非“资阳河”幺师弟曾此君)、黄群芝(绰号“新媳妇”)和五花石、刘花生、康子林等,都曾在川剧舞台上为他们的一代宗师增光添彩;由黄金凤惨淡经营的宾乐班,在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的那年,也成为成都著名戏班三庆会剧社的团体成员,其弟子杨素兰和康子林,被推选为这个川剧历史上第一个艺人自组班社的首任会长和副会长。


▲ 川剧《秋江》

出版于1934年的《梨园感旧录》认为,黄金凤在舞台上的“一笑一颦,得之者皆可成为绝技”,并载诗咏其生平,“九尾通灵卧紫霞,‘西昌’掌教自成家,无端颦笑熔群豸,一例心香奉姥妈。”恭维他是成都川剧艺坛的“文行泰斗”。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