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350|评论: 2

[转帖] 人口减少,普通人只会更艰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9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中国的人口问题,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虽然官方表示中国人口仍在增长,但是最近两年新生人口不及预期、乃至中国未来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关于未来人口下降的负面影响,社会已经有很多共识,例如年轻一代养老负担加大,不利于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等。


不过,今天咱们不聊这些共识,就聊一个社会分歧极大、但是却是所有劳动者都关注的话题:


如果人口下降,对我们普通人工作,究竟是好是坏?


人口下降,工作压力会减轻么?


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现在“996”横行,资本家们肆意压榨“打工人”,是因为想找工作的人太多。


“你不干,想干的人有的是。”


这是企业老板们面对员工加薪、休假要求时,用来搪塞的最多一句话。


从微观上来讲,当就业竞争激烈时,求职者在企业家面前议价能力降低。如果反过来,求职者数量下降,企业招工困难,求职者的待遇就会提升。


就像过去几年间,东南沿海外贸企业,只能通过加工资的方式吸引工人一样。


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中国人口下降、找工作的人少了,对于未来的劳动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回看40年前,80年代初,政府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这种想法。


70年代末,“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以后,大批青年回归城市,但是当时工厂里没有多余工作岗位,可以容纳这批年轻人。


于是80年代初,中国失业情况严重,这些人每日游手好闲,又造成不小的社会治安问题。


本着“减少人口就能减少失业”的想法,1982年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3年又开始“严打”,整顿社会风气。


然而,站在今天回看历史,越来越多的例子告诉我们,人口减少,失业反而会增加。


当我们看待人口和就业的关系时,很多人只看到人口作为“生产者”的一面,但人口还有另一面——“消费者”。


人少了,消费自然就少。


一个人吃一份饭、穿一套衣服、开一辆车、住一套房子。


如果是两个人,上述需求就会加倍。


当人口减少、社会总消费下滑时,经济环境恶化,资本家会减少招工数量。


更不幸的是,在这场劳动者与资本家的赛跑中,嗅觉更敏锐的资本家们总能跑在前面,岗位数量的下降速度,是要快于劳动者数量的下降速度。


我这么讲空口无凭,接下来会呈现一些国家的人口和就业/失业数据。


世界上人口负增长的经济体有20多个,多聚集在欧洲、东亚。


中国周边比较著名的,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因为与咱们同属一个文化圈,产业结构也有梯次,本文就拿这三个经济体举例。


另外也会讲到,人口问题不那么严重的美国。


人口负增长先驱: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先来看日本。


在谈到人口问题时,日本经常被很多学者和媒体,拿来做人口下降的正面例子。


这些人说,今天日本就业压力小,过劳死现象逐渐消失,部分归功于日本人口数量下降。


有的观点,还会搬出人口结构相对健康的美国作为对比。


例如美国人口增长较快,但是在经济形势最好的2019年末,美国失业率也有3.6%。同一时间,日本失业率仅有2.2%。


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失业率最高达到5.5%,也远低于美国10%的水平。


1.png

日本失业情况,的确好于美国


但横向对比日本和美国,并不能说明日本失业率低是因为人少,这只能说明两国就业文化不同。


儒家文化圈崇尚勤劳,东亚几个经济体的失业率普遍都低。而美国有几个人种,确实生性自由、不喜欢工作。


不做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几十年前人口高速增长的日本,和今天的日本才有意义。


二战之后,日本经历了近30年的“婴儿潮”,人口高速增长,一直持续至70年代中旬。


这一期间,日本失业率长期维持在1%左右的极低水平。


而近30年,日本人口衰退之后,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失业率再也没有回落至2%以下。


2.png

日本数据:人口衰退期,失业率上升


第二个例子是韩国。


韩国的统计数据较少,我只找到90年代之后的,但也足够了。


从数据上来看,90年代初韩国人口还在快速增加,1992年人口增速达到峰值。


这一段时期,韩国创造了著名的“汉江奇迹”,1995年、1996年,韩国失业率低至2%。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再度经济复苏,但失业率再也回不到90年代的水平。


特别是近5年来,韩国人口增速快速下行的同时,就业情况同步恶化。在经济尚可的情况下,韩国失业率最低也无法低于3.5%,更别说回到90年代的水平。


3.png

韩国数据:人口衰退期,失业率上升


第三个例子是中国台湾地区。


和韩国比较类似,90年代初中国台湾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经济蓬勃发展,失业率长期稳定在1.5%左右。


然而近10年来,中国台湾地区人口增速放缓,在没有经济危机发生的大背景下,中国台湾地区失业率稳定在3.5%以上。


4.png

中国台湾数据:人口衰退期,失业率上升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上述三个经济体,“人口红利期”与“人口衰退期”的最低失业率:


日本,人口红利期失业率1% ,人口衰退期失业率2%;


韩国,人口红利期失业率2% ,人口衰退期失业率3.5%;


中国台湾地区,人口红利期失业率1.5%,人口衰退期失业率3.5%。


所以结论很明显了——人口衰退,只会恶化、而不会改善普通人的就业形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经济体,产业等级梯次鲜明,对失业冲击的抵御程度,也大有差别。


产业等级最高的日本,因为坐拥大量刚性的高科技、高技术岗位,最能抵御人口衰退带来的就业冲击,失业率上浮程度最小。


其次是韩国,失业率上浮程度中等。


而产业等级最低的中国台湾地区,低技术岗位较多,人口衰退后,部分岗位流向大陆,带来的就业冲击最大。


这给了我们很多提示。


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口困境,中国大力攀登科技树,创造更多高科技岗位,的确是缓解失业冲击的有效途径。


但是还这远远不够。


即使产业高端如日本,也不能完全扭转人口衰退和中低端岗位流失,带来的失业问题。


因此对于短时间内,产业层级不如日本的中国来说,应对人口危机,我们需要做得还有更多。


人口衰退,更易引发经济危机


刚才讲到了人口长期衰退,对经济和就业的负面影响。


但即使在人口结构相对健康的美国,短期人口波动,也会带来更大型的经济危机。


剔除2020年的“新冠”疫情,二战之后,美国共经历了两轮、失业率达到10%以上的大型经济危机,分别是1982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和2009年金融危机。


而这两轮大型经济危机,都发生在美国人口增长的“低谷期”。


1982年,第二次石油危机重创美国经济,对应的是1970年以来,美国人口增长的第一个“低谷”。


整个70年代,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胀高企,被经济学界称为“滞胀”时期。


而2009年的金融危机,则发生在2002年以来,美国人口增长的第二个“低谷”期中。


并且最近10年,伴随着家庭生育意愿的进一步降低,美国经济增长愈加疲软,世界经济霸主的雄风不再。


反观二战以来,美国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例如战后50、60年代的“婴儿潮”,以及80年代末、90年代的第二波“婴儿潮”。


当时的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分别被称为美国的“黄金时代”和“新经济时代”。即使经济有波动,衰退和失业情况,也好于人口“低谷期”。


5.jpeg

美国数据:人口低谷期,更易发生大型经济危机


而对我们中国来说,2017年以来,中国新生婴儿数量快速下行,人口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


如何在人口问题逐渐显现的大背景下,管理好经济运转,防范大型经济危机的出现。


对我们的国家和政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改善工作环境和生育意愿,


主要靠政府治理


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


既然人口下降,并不能帮助缓解、反而会加重普通人的就业压力。那我们该怎么解决,当前中国社会普遍抱怨的“工作压力大”的问题?


日本给出的答案是,加强政府治理能力。


最近30年,日本失业率上升的同时,日本加班过劳死现象确实大幅减少,这主要源于日本法制的完善。


1988年,日本修改《劳动基准法》,第一次规范了雇员的最长工作时限和工作强度,并且规定了雇主的罚金和刑事责任。


在此之前,日本没有一部法律,能够惩罚强迫雇员加班的雇主。


1992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促进减少工作时间的临时措施法》,将工人每年的工作时间,减少到1800小时。


2014年,日本又通过了专门针对“过劳死”的法律《过劳死等预防措施促进法》。


在三部法律以及日本政府的综合治理下,日本人每年工作时长,从1988年的2092个小时,快速下降至2019年的1644个小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如果失业恶化的同时,政府治理失败,普通人的工作环境会怎样?


世界上还有一个例子,可以给我们警示,那就是我们的北方邻居——俄罗斯。


90年代,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人口大量流失。


1994年,俄罗斯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同时失业率大幅上升,1998年最高达到13.8%。


就业市场的恶化,导致有工作的俄罗斯人,为了保住工作岗位拼命加班。


从1993年到2007年,俄罗斯人的年工作时长,从1939个小时上升至1999个小时,逆世界大势而行。


6.png

年劳动时间对比:俄罗斯(蓝线)、日本(紫线)、OECD平均(红线)


由于工作压力加大,俄罗斯家庭的生育意愿进一步降低,总和生育率(每名妇女生育新生儿数量)从80年代的2.2个,下降至20世纪初的1.3个左右。


彼时俄罗斯家庭的生育意愿,还不如今天的中国。


而生育意愿与人口的下降,反过来又进一步恶化了经济和就业形势,导致俄罗斯陷入恶性循环。


为了摆脱人口困境,2007年开始,俄罗斯政府大力实行“鼓励生育”政策。


例如设立“母亲基金”,向生育二胎的妇女提供折合人民币3、4万元的补贴,并为生育多个子女的家庭颁发光荣勋章。


从结果上看,俄政府的鼓励政策,确实有一些效果。从2006年到2015年,俄罗斯总和生育率回升至1.78。


现在行动,为时不晚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更多的是一种“资本家红利”。


在“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中国家庭养育子女数量减少,父母们则可以将更多时间投入工作。他们在为资本家们,贡献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但是,资本家与劳动者的角色,并不总是二元对立的。两者经常也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妄想通过“减少人口”的方法,增强劳动者议价权、改善工作环境,只能是南辕北辙。


而正如同前段时间“央行人口论文”所表示:


过去,中国曾因为“人口红利”,取得过多大成就;未来,中国就可能因为“人口危机”,面临多大痛苦。


正所谓“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根据最新发布的“七普”公告,中国人口14.1亿,人口增长超过之前舆论的普遍预期。


所以,一切还没有太晚。


现在,正是大力改善劳动环境和生育环境的时候,我们的政府,该行动起来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5-1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就是典型,95年的时候就人均4.3w美刀了,然后近30年发展到现在还不到4.3w。

发表于 2021-5-20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80年代,在房地产行业尝到甜头的日本政府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丧失了理智,把全国所有的经济重心全部压到房地产上。日本的普通民众也都纷纷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甚至向银行贷款加入到不动产投资大军。这种经济疯狂攀升的假象蛊惑了所有日本人,日本人人都很富裕,整日都沉醉在纸醉金迷当中。90年代,这场梦破碎了。从1990年开始,日本房地产全面崩盘。日本房价就下跌到只有原来的七分之一,银行资金紧缩,只得逼人还钱,那些把所有身家都当给房子的人不堪重负,纷纷跳楼自杀。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