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对于这一现象,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诗是一种语言高度凝练的文学体裁,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容内含,往往就会采取很多的写作方法与修辞手法,如夸张,虚拟,想象,以虚写实,以实写虚,或虚实结合,以景抒情,以情融景,总之要把诗写活,或心情,或爱情,或国情,或民族之情,或哲理,或道理,或常理,读后要让人入心,能读出东西,学到东西,感悟到东西。
“夜半钟声”,其实是钟声惊醒了客家,天未亮,或以为夜半,或是形容寒山寺的钟敲得比较早,好象还是半夜就响了,并不是说钟声一定是在半夜响起的。
“霜满天”,该句并非病句,不符常理。这与国人从古到今的一些表达方式有关,主旨是说霜很多,到处都是,也是作者当时寒冷而孤寂的心情的一种衬托,表达。霜可以在地上,也可以在草上,树上,唯独不会在天上。中国人很多的表达方式也这样,譬如:流言满天飞,流言只能口口相传,怎么往天上飞呢?再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怎么可能呢?就是在北极,也不可能千山都没鸟,万条路都没人吧!
所以,笔者认为,古诗词有可能有的有瑕疵,但我们应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引导孩子的认知,而不能让孩子的思维受到禁锢,钻进牛角尖!
笔者拙见,见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