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795|评论: 12

[民生杂谈] 小学生读《枫桥夜泊》,提了个问题难住老师,千古名诗真写错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5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作者:张继 (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就是因为这首古诗,只要一说起苏州大家就想到了姑苏,就想到了红枫叶,想到了寒山寺跟那纵横交错的河道与江上的小舟。但其实这首诗一直以来争论就颇多。首先是这个"夜半钟声"之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先生就曾提出过质疑:"句则佳矣,奈半夜非鸣钟时。"诗句倒是好诗句,只不过夜半非鸣钟之时,这诗不合情理。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e9f4f0918d39fd4.webp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4eeeb77372a7c2e.webp

翻译过来就是:诗是好诗,好在借景立意,情景交融,声调朗朗上口,那么区区事实还重要吗?管他到底钟响不响,我们当他听到了不就成了。抛开这个"夜半钟声"之事,一个小学生在读了《枫桥夜泊》后还提出了另外一个疑问,那就是"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是不是写错了?霜一般都凝结在地上,怎么会"霜满天"呢?这位小学生的老师都一瞬间被问住了,这可不像"夜半钟声"那样可能听到也可能没听到,"霜满天"是常识性的问题,谁都知道霜不可能凝结在天上。所以说这就是为何写诗容易,但是写好诗却很难,真正的好诗并非简简单单将一件事或者一样景用精简的话语描绘出来,更是需要韵律优美对仗工整,同时意象与内心情感交融,让人即在读诗,又是通过诗在读你的情感与思想。很多人读诗如果不能读懂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不过也只是囫囵吞枣,读了个皮毛罢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4-25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有道理。

发表于 2021-4-25 19:3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对于这一现象,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诗是一种语言高度凝练的文学体裁,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容内含,往往就会采取很多的写作方法与修辞手法,如夸张,虚拟,想象,以虚写实,以实写虚,或虚实结合,以景抒情,以情融景,总之要把诗写活,或心情,或爱情,或国情,或民族之情,或哲理,或道理,或常理,读后要让人入心,能读出东西,学到东西,感悟到东西。
          “夜半钟声”,其实是钟声惊醒了客家,天未亮,或以为夜半,或是形容寒山寺的钟敲得比较早,好象还是半夜就响了,并不是说钟声一定是在半夜响起的。
            “霜满天”,该句并非病句,不符常理。这与国人从古到今的一些表达方式有关,主旨是说霜很多,到处都是,也是作者当时寒冷而孤寂的心情的一种衬托,表达。霜可以在地上,也可以在草上,树上,唯独不会在天上。中国人很多的表达方式也这样,譬如:流言满天飞,流言只能口口相传,怎么往天上飞呢?再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怎么可能呢?就是在北极,也不可能千山都没鸟,万条路都没人吧!
        所以,笔者认为,古诗词有可能有的有瑕疵,但我们应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引导孩子的认知,而不能让孩子的思维受到禁锢,钻进牛角尖!
         笔者拙见,见笑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4-26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pujinde 发表于 2021-4-25 19:32
笔者对于这一现象,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诗是一种语言高度凝练的文学体裁,要在 ...

事实上半夜不会敲钟,霜也不会到天上,诗人大多与酒结缘,好诗都是酒醉后写出来的,也许是张继喝的太多,醉糊涂了。
发表于 2021-4-26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霜”满天,中的“霜”不单指我们平时的这“霜”在这个古诗句中也指雾、寒气、渲染当时环境来烘托诗作者的心情,与下一句中的“愁眠”的“愁”字相映照。
发表于 2021-4-26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半钟声到客船,不管钟什么时候敲,“夜半”也说明是深夜或下半夜,这种空寂、孤寒的心境地,加上诗作者愁绪从而辗转难眠。
发表于 2021-4-26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文学中,一些字、词它往往并不完全代表一种含义,而泛指某个现象,某种事物,具有延伸之意。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1-4-26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机械化理解诗词意境。

发表于 2021-4-2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4-26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古诗  是几个版本个别字词不一样的。  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原版

发表于 2021-4-27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夜的钟声叫无常钟。送别死人的。或者分夜钟,半夜敲的。

不懂多学学知识,多问问。别乱喷。
··················································································
有关文言文编辑
欧阳公《诗话》讥唐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云:“半夜非钟鸣时。或云①人死鸣无常钟;疑诗人偶闻此耳。”予尝过姑苏,宿一寺,夜半闻钟。因问寺僧,皆曰:“分夜②钟。何足怪乎?”寻③闻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钟”,惟姑苏有之,诗人信不谬也。
(《类说》)
①云:说。
②分夜:把夜分为两半。
③寻:不久。
文言文翻译编辑
欧阳修写《诗话》嘲笑唐人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说:“半夜不是钟鸣的时候,有人说是人死了敲的没有规律的钟;他怀疑诗人是偶然听到了这类声音罢了。”
我曾经经过姑苏,在一个寺庙里留宿,半夜的时候听到了钟声。于是问寺里的和尚,都说:“把夜分为两半的钟。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不久听说其他的寺庙,也都是这样。才知道“半夜钟”,只有姑苏才有。



~~~~~~~~~~~~~~~~~~~~~~~~~~~~~



出处编辑
宋·彭乘《续墨客挥犀·分夜钟》:“《欧阳诗话》有讥唐人‘半夜钟声到客舡’之句云:半夜非钟鸣时,或以谓人之始死者,则必鸣钟多至数百十下,不复有昼夜之拘,俗号‘无常钟’。”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时慧日、东灵二寺,已为亡人撞无常钟。”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是无常钟,死了人便撞这钟。”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1-4-27 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诗太执拗于个别词句,阉割其灵动的意藴,是在考据训诂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