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生态环境部在例行发布会上通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带队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已赴甘肃敦煌“毁林事发地”开展现场调查。
生态环境部表示,调查组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现场勘查、走访闻讯、调阅资料、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对有关问题逐一进行调查核实。目前,现场调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调查组正在梳理汇总分析,形成调查报告。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向甘肃省反馈调查核实情况,并向媒体公开。如发现存在明显失职失责问题,生态环境部将依纪依法严肃问责。
近期,有媒体披露,国营敦煌阳关林场生态林面积1.33万亩,近年来持续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防护林。该报道引发大量关注。1月26日,甘肃省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阳关林场“防护林面积约6500亩”,“林场范围长期以来只有6000余亩防护林”。
1月27日,新华社旗下多个平台发声表示,有证据显示,在1997年和2005年, 阳关林场的两份官方文件写得很清楚,当年该林场的沙漠防护林面积分别为13300亩和14000亩。
2016年,在一份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的查处情况中,甘肃酒泉官方也承认,阳关林场的防护林面积为13300亩。
===========此前报道============
26日,甘肃省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日前媒体报道的“敦煌市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问题”介绍相关情况,通报当地调查组初步调查结果。
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
初步调查结论:未出现明显林退沙进现象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郭春旺介绍,调查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未发现阳关林场林地大面积减少,阳关绿洲现状稳定,没有出现明显退化沙化现象,不存在威胁敦煌生态环境情况。
根据最新的卫星遥感数据测算,阳关林场区域内现有防护林面积6979亩。媒体反映的“2万多亩林地”实际上是林场经营管理面积,“1.3万亩生态林面积”实际上包括林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葡萄园地和部分未成林造林地,以及道路、水域、建设用地等林场生产生活用地。
肆意开荒葡萄园地?
当地通报:2013年以来葡萄园面积无增加
针对媒体报道的“肆意开荒葡萄园地”问题,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郭春旺在发布会上通报,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阳关林场引进筛选包括葡萄在内的果树品种进行推广栽培,成为林场区域内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根据调查,2006年林场承包改制时实有葡萄园地面积3304亩。通过卫星遥感资料比对,2006年至2011年间,葡萄园地面积没有发生变化。2012年,承租林地的敦煌葡萄酒业公司通过残次林改造,新建葡萄园地400亩。至此,林场实有葡萄园地面积3704亩。2013年以来,葡萄园面积再无增加。
违规砍树?有,3立方米
树干被烧?有,两截
总台记者提问,“阳关林场是否存在隐瞒真相和砍伐的现象,砍伐的树木是否都是存活的树木?”对此,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葆华介绍,阳关林场的防护林带位于道路旁边,树干先死的杨树存在树枝掉落的危险,安全起见,阳关林场依据有关规定,逐年开展低质低效防护改造工作。其间,阳关林场向上级林业部门申请办理了林木采集,折合面积105亩,调查组在调查中没有发现剃光头式砍伐的情况,也没有发现砍树种葡萄的情况。
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林场存在违法砍伐尚未完全枯死的树木情况,方量达到3立方米。针对此事,甘肃省林草局已责成酒泉市林草局,敦煌市自然资源局立案调查。调查人员还在现场发现了两截被烧毁的树干残骸,具体烧毁年份不详,敦煌市正在处理,查处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管理较粗放,存在薄弱环节
已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调查组通过现场调查还掌握到,阳关林场管理比较粗放,日常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 一是林木抚育工作不够规范;
● 二是林木更新采伐管理不够到位;
● 三是水资源节约利用不够;
● 四是存在违规承租和协调不力问题。
目前,甘肃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国家调查组的调查结果如何?
尚未反馈甘肃省
发布会上通报,中央督查办相关人员已抵达敦煌开展调查。这次调查采取了走访询问、现场察看、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多种工作方式,进行全面的调查。目前调查结果还未反馈甘肃省,反馈后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保存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入“四川手机报&麻辣社区” 社会热点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