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刚爆发时,全球掀起了“囤粮潮”,而后疫情时期,人们纷纷反应过来
“囤钱”才是正事儿。
对很多90后来说,“月光族”早就是过期的老人设,现在他们更流行“理财”。
在豆瓣,甚至有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攒钱狂人成立了
“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每天记录自己的攒钱日常,讨论理财之道,并互相鼓励培养存钱习惯。
不过怀揣着二环买房梦的这届年轻人,现实中攒下1平米的钱都无比艰难。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孜孜不倦地研究着怎样省下5000杯奶茶。
90后如何攒出自己的“小目标”?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今天让我们抛开“消费主义”“沉迷享乐”的固有偏见,走近90后的另一面。
文
| Paella 图
| 高高兴兴
1
疫情后,中美年轻人更爱攒钱了
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对每个人的钱包来说都是个考验,社畜们辛苦大半年的奖金福利泡汤已经算是小事,不少小公司职员甚至连饭碗都难保住。
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原本生活的年轻人,不得不开始为未来积攒资本。
目前,
中国90后人均攒钱金额比去年增加了40%,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美国,千禧一代储蓄率也比2018年上涨了10个百分点。
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的《90后攒钱报告》表明,
90后开始理财时间比父母辈早10年,余额宝攒的钱是花呗账单金额的4.5倍。
在豆瓣,甚至有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攒钱狂人成立了“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每天记录自己的攒钱日常,讨论理财之道,并互相鼓励培养存钱习惯。
与大佬口中一个亿的“小目标”相比,大部分年轻人的攒钱目标是真的很“小”。在攒钱小组达到3000+回复的热帖“写下你的2020年攒钱目标”里,
大部分人的年度攒钱目标都在10万元以下(约等于5000杯奶茶价格)。而《90后攒钱报告》中的数据显示,
六成90后平均每笔攒钱金额在20元以下,基本只有一杯奶茶的钱。
心中怀揣着在二环买房的梦,现实却连攒下1平米的钱都无比艰难。即便如此,年轻人依旧孜孜不倦地研究着怎样省下5000杯奶茶。
2
攒的不只是钱,更是安全感
有人会问,攒20块也能叫攒钱?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
“攒钱”并不在于其数目,而在于看到自己每天都在有钱入账带来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便捷的互联网储蓄,让每一杯奶茶钱都能被日积月累,不必天天跑银行也能使存钱成为一种习惯。对于“为何沉迷攒钱”的原因,中美年轻人给出了不同却又有相似点的答案。
美国千禧一代中,
有75%的人选择为了退休后的生活考虑,51%的人表示是为了防止意外的资金,还有42%的人是为了去旅行。
而中国年轻人则把
“意外”“底气”“安全感”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年入百万的大佬自是没有攒钱的烦恼,在危机面前风雨飘摇的普通人才最能懂得一分一角攒出来的辛酸。
两国年轻人攒钱原因虽有一些小不同,却不约而同地为
未知和意外做起打算。这届年轻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已经开始担忧饭碗能保住多久,会不会被挤破头皮的激烈竞争所抛弃,提前开始为各种意外做起了计划。
3
“小目标”的背后是消费降级
俗话说,成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想要攒到一个“小目标”可比疯狂买买买要难多了。
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的青春还未逝去,却已经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养家立业压力。刚打开某宝想给自己的生活添点姿色,忽然想起飞涨的房租和菜价,想到自己还没攒到首付的零头,瞬间犹如当头一盆冷水,把所有购物欲望都浇灭了。
为了攒钱,这届年轻人到底牺牲了什么?
在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有一个专门的板块叫
“拔草求骂”,人们会把蠢蠢欲动想要买的产品发帖,让其他组员来骂醒自己,以达到省钱的目的。
四象统计了此板块所有热门帖中出现最多的年轻人想要克制购买的产品:
攒钱的本质就是克制欲望。想买个酷炫的新手机,想体验穿限量版球鞋脚下生风的感觉,想出去旅行,想学吉他和钢琴......这些也是合理的事。人性中本就存在的合理欲望,却被压力和焦虑禁锢,只能安慰自己
“等我有钱了一定...”。
为了攒钱,不得不常常的问自己“XXX有必要买吗?”
计算每一笔支出的实用价值,取消没必要的旅行,把高端产品换成平价替代品,戒掉奶茶,放弃自己心水好久的裙子,这些小事看似不痛不痒,对过日子没什么影响,但生活的幸福感可能也悄悄地打了折扣。
4
理财越来越成为“必备技能”
“理财”这个概念,90后刚出生时几乎是没有的,老百姓唯一熟知的理财方式就是一张小小的存折。
中国在经历了银行时代、证券房产时代,到了如今的
互联网理财时代,年轻人的理财观念相比起父母那一代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上海证券报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90后(64.15%)都在使用互联网理财,购买了基金的超过了40%,近1/3在炒股......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别人讨论基金股票的时候插不上话,那么你很有可能已经被许多90后甩在后面了。
把理财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有时也是生活所迫。想想不少公司“劝退35岁以上员工”的惨痛经历,你永远不知道健康危机和职场危机哪一个先到来,连曾经的富豪都破产到直播带货了,作为一枚平凡的螺丝钉,怎能不未雨绸缪?
沉迷攒钱并不是不想享受生活,而是现在的竞争实在太激烈,稳定的饭碗太少,不知道哪天就被“后浪”拍倒。
兜里没钱,心中自然就没底。
不过,就像减肥没有碳水会导致人变得精神萎靡,牺牲短期的幸福感去追求长期的安全感,那么花钱带来的短暂满足感就不算是人生的一部分吗?
写完这期的时候,编辑问一个同事“为了攒钱克制欲望,看着账户上上涨的数字能弥补多少失去的快乐呢?”她回答说:“这得分人,对我来说,
账户上的数字更让人快乐。”
你呢?怎么看待攒钱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