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10|评论: 0

[诗词歌赋] 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151*】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0-9-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二章 渝地圣境千古谜
9    长   江   三   峡
中国十大名胜景  长江三峡举世惊  
全长一九三公里  西起奉节白帝城
东迄宜昌南津关  三段天险美不胜  
瞿塘巫峡西陵峡  巨型画卷展豪情
三峡之名始晋代  左思三都赋之中  
蜀都赋里有名句  云经三峡之峥嵘
直到宋代之以后  三峡方有专名称  
*     瞿    塘    峡
瞿塘峡又广溪峡  还有巴峡名声响  
广溪当为三峡首  激流滚滚势浩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峡西端瞿塘峡  此峡有八公里长
峡口悬崖笔陡立  赤甲山矗北岸旁  
古巴人屯赤甲军  于此得名后世扬
该山腰有一飞泉  人呼圣姥泉水旺  
相传古有孙姥姥  勤劳和善又坚强
为解商旅纤夫苦  手凿濋泉送吉祥  
南岸山色如银盐  因而名曰白盐山
两山夹抱势如门  川东咽喉天下险  
此地古属夔子国  故名夔门自古传  
西控巴渝收万壑  东连荆楚压群山  
江流至此回旋急  众水汇涪震山川
瞿塘激流争一门  名列蜀中大奇观  
赫赫夔门天下雄  长江三峡绝壮观
南岸绝壁多石刻  历代名家留墨岩  
篆书楷书与行书  各类字体齐争艳
临江绝壁有石孔  一排之形达山顶  
古人称呼孟良梯  其中故事出北宋
奸臣害死杨继业  偷将尸体藏绝顶  
杨的爱将是孟良  夜间在此凿石孔
为盗尸体以安葬  凿孔修梯至山顶  
护尸和尚发现后  偷学鸡叫孟良惊
孟良一箭中和尚  和尚悬挂半山中  
化成石头人惊呼  倒吊和尚成一景
风箱峡顶有箱物  传为鲁班工具处  
夔州知府古有女  嗜琴如命日夜舞
一日琴坏不能修  小女不食极痛苦  
木匠冒险攀绝壁  找到鲁班工具处
拿到古琴鲁班造  赠给小女解愁苦  
实际箱物是悬棺  古代巴人装尸骨
峡口江心有巨石  长四十米燕窝形  
巨石宽达十五米  俗称燕窝石最横
冬春出水二十丈  水流至此似雷轰  
舟人路经直犹豫  故称犹豫堆之名
谐音成为滟滪堆  岩刻对我来字铭  
古谣滟滪大如马  瞿塘峡流不可下
滟滪堆石大如象  瞿塘峡流不可上  
滟滪堆岩大如鳖  瞿塘峡流行舟绝
传说女娲补天时  曾用彩石镇妖夔  
镇在此处江底洞  后来大禹治水时
巫山女神织宝圈  困住手脚不可离  
有个青年来潜水  在江底遇一美女
向他打听禹消息  得知美女是妖夔  
抽出宝剑将她刺  伤妖急躲回洞里
宝剑封住那洞门  每当妖夔抓剑时  
江面马上恶浪涌  行舟倾覆波涛里
直至一九五八年  滟滪堆岩被炸毁  
此处水域变通途  川江行船快如飞
*     巫         峡
景致幽深属巫峡  西起重庆巫山县  
西至湖北官渡口  长江三峡它为冠
全长四十二公里  大峡之称美名传  
岩壑幽深又曲折  千峰如屏矗峡岸
茫茫云雨十二峰  峡中胜景看不断  
孔明碑与穿箭洞  动人故事世代传
孔明碑在绝壁上  当年诸葛写文章  
劝东吴大将陆逊  勿要攻蜀策为上
端端凿刻在绝壁  小字很难辨其样  
大字有名峰耸秀  重岩叠嶂巫峡靓
穿箭洞可不寻常  斜出石柱矗洞前  
似箭超过三米长  前方石洞如它穿
故名称作穿箭洞  相传大禹治水间  
一群蛟龙兴风浪  禹率众人来围歼
一老蛟龙欲逃走  恰被穿山箭射穿  
箭是神女玉簪变  留下此洞成美谈
峡谷得名穿箭峡  也有人说不一般  
那是楚旧部起义  比武射箭领袖选
项羽一箭来射穿  近穿箭峡有峰岩  
上部浑圆似头盔  下部为人形薄片
层叠牵挂在岩峰  犹似铠甲亮闪闪  
金盔银甲山峡名  传为禹将盔甲嵌
巫峡两岸林木茂  常有高猿长啸唤  
传猿一旦失幼子  啼哭不止至肠断
猿啼悲泣三峡景  千百年来不间断  
行人闻听动悲容  文人骚客赋诗篇  
动人心魄好诗文  精彩纷呈一篇篇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见说三声巴峡深  此时行者尽沾襟  
端江州口连云处  始信哀猿伤客心
巫峡苍苍烟雨时  清猿啼在最高枝  
箇里愁人肠自断  由来不是此声悲
诗章篇篇多悲情  只有李白非等闲  
斗酒吟诗抒豪情  李白不愧为诗仙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峰峦宛折巫峡中  湿气郁结多云雾  
聚散无时瞬万变  云雨无踪难定处
撩人情丝费琢磨  宋玉高唐赋序说  
其云为神女所化  上天下渊极壮阔
茂如松涛莽苍苍  美若娇姬楚卓卓  
须臾变化无穷尽  天下彩云把冠夺
(1)朝秦暮楚话巫山
巫山县古为巫县  商代大臣巫咸死  
葬于此地而得名  后至春秋战国时
几度易手秦与楚  朝秦暮楚出于此  
隋朝始建巫山县  明确归属四川籍
巫县据巫峡西端  长江北岸是要地  
此处为夔门锁钥  全蜀咽喉最险地
县城依山傍水建  依勢而筑万莫敌  
三台八景在城中  十二峰等名胜地
(2)老 龙 错 开 峡
长江南岸大溪镇  有道峡谷黑沉沉  
两道山脊犬牙交  错开峡谷阴深深
狭长平台斩龙台  兀立石柱一大根  
大禹治理长江时  今庙宇乡龙坪村
老龙洞里一老龙  欲逃东海变老人  
白胡老头去问路  放牛娃扬镰刀指
老龙以为顺刀弯  结果碰到峡南壁  
左冲右撞开断峡  错开峡长三十里
玉帝听说后大怒  天兵天将速接旨  
设斩龙台锁龙柱  就地正法老龙死
近龙洞有龙骨坡  考古发掘出化石  
古人化石巫山人  左下颌骨与牙齿
以及一些骨制品  与哺乳动物化石  
一百八十万年前  人类起源有新据
(3) 巫  山  云  雨
晚唐诗人李商隐  写过名诗过楚宫  
巫峡迢迢旧楚宫  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  只有襄王忆梦中  
巫山八景楚王台  因高唐赋而扬名
城西北侧高丘上  此地曾为楚行宫  
昔者先王游高唐  怠而昼寢入梦中
梦见妇人荐枕席  楚王常念梦里幸  
巫山神女辞别言  妾在巫山之阳中
高丘之阻难阻梦  朝云旦为雨暮行  
朝朝暮暮阳台下  后人据此建台奉
此台高一百余丈  面对长江巍然耸  
上有高唐观遗址  原来殿宇高三层
观内丛竹摇翠绿  树木繁茂绿葱茏  
晨有薄雾夜凝露  阳台暮雨奇美景
殿前天井龙盘石  至晚露珠亮晶晶  
巫山神女故事多  千百年来永传诵
成语典故演化多  词牌曲目歌不停  
男女欢愉阳台会  云雨之合巫山情
诗坛更有巫山高  收录四十五首颂  
元稹曾写悼亡诗  怀念亡妻何忠贞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首  半缘修道半缘君
巫山神女幽会事  李白诗里有别论  
一曰瑶姬天上女  二曰精彩化朝云
三曰宛转入宵梦  四曰无心向楚君  
五曰锦衾抱秋月  六曰绮席空兰芬
七曰茫昧竟谁测  八曰虚传宋玉文
(4)巫 山 神 女 峰
巫山十二郁苍苍  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咋开疑卷幔  山花欲谢似残妆
此巫山神女庙诗  作者唐代刘禹锡  
青石镇西神女庙  神女瑶姬庙内祀
始建唐仪凤元年  后毁战乱又重立  
相传瑶姬王母女  大禹治理三峡时
她带姐妹十一人  治河图经赠大禹  
帮助清理峡中礁  天帝开除其神籍
姐妹即留在巫山  年深日久化峰峦  
神态各异十二峰  阿娜多姿耸苍天
以形赋名十二峰  名字缀联成佳篇  
曾步净台访集贤  朝云深处起云连
上升峰顶望霞远  月照松峦聚鹤还  
才睹登龙腾汉宇  遥望飞凤弄晴川
两岸不住翠屏啸  料是呼朋饮圣泉  
南北各六十二峰  北有登龙与圣泉
松峦凤霞和朝云  集贤都在大江边  
翠屏聚鹤与飞凤  三峰挺立南岸畔
净台起云和上升  三峰隐在峡背面  
陆游曾赋三峡歌  难怪惊呼发感叹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瑶姬化作一石柱  挺拔秀丽耸高空
高约七米周五米  人称望霞神女峰  
尊她为妙用真人  建庙祭祀把她敬
旁有赠禹授书台  曾送禹治河图经  
游人过此总仰望  寻觅神女俏倩影
唐代诗人张子荣  感叹写诗巫山颂  
巫岭岧岧天际重  佳期宿昔愿相从
朝云暮雨连天暗  神女知来第几峰
(5)巫 峡 僧 尼 石
峡口南岸俩巨石  青石巨柱突兀立  
两巨柱高数十丈  十多人可牵手圍
远望似僧背尼姑  世人俗呼僧尼石  
相传天上有瑶池  金童玉女双飞离
私奔巫峡王母知  罚他二人作僧尼  
巫山神女令仙鹤  搭桥让他们相会
王母闻讯派人追  童背玉女速躲避  
跑到此处变青石  双双依偎僧尼石
夏日傍晚日西沉  霞光照耀青石柱  
恍如彩带绚烂出  夕阳返照极美目
巫山八景夕阳照  金童玉女书真情  
挺拔石柱擎天起  灿烂霞光一线通
巫山苍苍横玉带  万物好像赤城中                              
                   ——【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