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何老师的评论,我马上就去仔细看视频。最后不由感概万千!
前年我应邀去与一个成都市在编的川剧团慰问敬老院的演出录像。其中有个节目
(下游庵),是一个中年演员演唱的。唱腔是又“坳”又“偏”。他在上面唱一句,
我在下面背皮子就麻一感。哎哟,干脆把我吊起来打死算了啊?我朋友说:
这些演员进剧团后,就从来没有正规学习过,更没有演出了。‘黄’啊!!!
今天看了泸州河的“武家坡”,看出了一个川剧的通病。即是:川剧已经
“危在旦夕”了!应该说,这个视频录制是相当正规的。锣鼓和帮腔也是中规中举的。
生角的身材扮相也相当的不错。可是他在台上的表演却是那么的生疏。真的是太遗憾
了?叫板和唱腔都是“亮”的。恐怕也是 平时“ 担过了”哇?
首先肯定他们唱的都是“红衲袄”。唱词与成都地区的也大同小异。演员进剧团,
最基本的唱腔即是“红 、梭、课”。这点都整不好,咋个在剧团“混”饭吃啊?
纵观现在在剧团混饭吃的人恐怕不是少数啊?
川剧“武家坡”应该是戏迷的“发蒙戏”。最喜欢的是黄世涛的演出。他把那个
诙谐幽默演出的活灵活现。一出手、一转身皆是戏。可惜他到天堂去了。
肖方云的“武家坡”也很不错,说中带唱,唱中带说,无一不表现出他的深厚
的戏曲功底。是成都市戏迷崇拜的偶像!
泸州河的这出戏,旦角的表现要好一些,希望生角演员奋起直追。毕竟,天生
材料是很难有替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