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41|评论: 6

[转帖] 离开武汉后,30%的医护人员开始“病”了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0-5-6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疫情即将消散。

  但医护人员的另一场战役,又要开始了。

  这场战役没有硝烟,也没有病毒。

  它在千万医护人员心里发生,无声无息,但严重程度,同样不容忽视。

  它的名字叫:创伤后遗症。


  有个22岁的女孩,是驰援武汉的一名护士。

  她被分配到护理轻症患者的方舱。

  在第一个星期,工作进行得还算顺利。

  但在一个星期后,她开始害怕了。

  新闻里不断有医生感染去世的消息,她每天也要看护两百多名确诊患者。



  她说:“有的患者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突发重症被转走了。”

  疫情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

  慢慢地,她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

  甚至一闭眼就是方舱里的画面,赶也赶不走。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武汉被感染的医护人员数量高达3000名,感染率接近10%。

  她再也忍不住,彻底崩溃了。

  有的人看到这,可能会说: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

  其实不是的。换做任何人,如果身处重疫区,都会有这种反应。

  而这,大概也是医护人员最真实的心路历程。

  说不害怕是假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曾对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做过一个调查。

  结果显示,轻度抑郁和焦虑以上的超过30%。

  每天都是高负荷的工作。

  每天都目睹一场场生离死别。

  但你无话可说,无人可诉,只能悄无声息地消化。

  这种心理压力,我们普通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而他们不管多难过,多崩溃,也要擦干眼泪,继续投入工作……



  2月11日,火神山医院的一位护士,得知了母亲突然去世的消息。

  病房外的她泣不成声,朝着家的方向三鞠躬,悼念母亲。



  自己是医者,却无法医治最亲近的人。

  就算是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能陪在她身边,之于她,是多么撕心裂肺的痛。

  但大疫当前,她连流泪的时间都没有。

  无独有偶。

  河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位医生,在2月18日凌晨4点接到一个电话。

  这个电话让她瞬间崩溃,终生难忘。

  父亲突发脑梗去世了。

  她隔着手机屏幕,看着父亲的呼吸慢慢停止,心如刀绞,失声痛哭。

  “爸,我不孝啊,疫情结束后,我一定第一时间赶回去陪陪您!”。

  然后她朝着家的方向长跪不起......

  她说:“我的亲人已经没了,不能再让更多人失去亲人”。

  纵使再痛,也要把它藏在心底,继续工作。

  武汉之前有一个心理急救热线,经常接到一些医护人员的电话。

  但奇怪的是,他们打通电话后,不说话,只有嚎啕大哭。

  哭了一会,他们的理智仿佛又回来了。

  “对不起,我时间到了,要上班了。”



  医护人员的难过,没有时间缓冲。

  他们知道,当下最重要的是:救人。

  于是,创伤也好,恐惧也好,崩溃也罢,他们都强行压入潜意识。

  因为死神从来不会因为伤痛,而放过谁。



  疫情期间,人人都说,医护人员是英雄。

  但别忘了,脱下白大褂,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悲思苦。

  特别是这两个多月以来,不眠不休,身心压力在所难免。

  还有灾难带来的创伤,都会引发心理问题。

  一位心理医生曾说:“大多数的应激反应,会随着应激源的消失而自然好转。但是对于少部分人来说,应激会持续存在。”

  这种应激反应,在医学诊断上叫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就是PTSD。

  这种反应指的是,在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实际死亡、死亡威胁和严重受伤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它的发病率,女性比男性更高。

  而这次的援鄂医疗队中,女性数量,也远高于男性数量。

  所以危险指数又翻了一成。

  4月6日,已有一位医疗队员,经全力救治无效去世了。



  她叫张静静。

  她是山东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在湖北黄冈待了两个月。

  3月21日,她结束援鄂任务,回到山东隔离治疗。

  终于等到了隔离期满,眼看着就要回家了,却倒在了家门口。

  她曾在战疫日记中写到:“经历了开始的困难、艰辛,到心中紧绷着的那根神经慢慢恢复正常,从最初的夜不能寐,昨夜是到黄冈来后睡得最好的一觉……”

  可以想象得到,这两个月以来,她真的很累了。

  一场疫情,医护人员付出太多太多了。

  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应激反应爆。

  西方国家就是一个例子。

  医护人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人承受不住已经选择了自杀。

  意大利,一名49岁的女护士。

  她在出现身体不适两天后,因压力过大,选择投河自尽。

  同样是意大利,34岁的护士因为心理问题,也选择了自杀。

  英国伦敦,20多岁的护理师,加护病房让她喘不过气来,在医院自杀。



  这么多案例,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一定要重视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



  4月14日,微博热搜上有一个话题:#39岁男护士援鄂归来满头白发#。



  这位男护士,叫王本学。

  援鄂前,他只是两鬓有少许白发。

  56天后,他已经顶着一头白发了。



  他以为女儿看到他会飞奔跑过来,可女儿认不出他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鼻子一酸。

  他说:“援鄂期间心理压力大,白发也越来越多。”

  短短56天,就感觉老了十几岁。

  我不敢想象,他肩上扛着多大的压力,才会迅速白头。

  再比如,很多女医护,穿着防护服闷到全身湿透,也不能换。

  很多女孩子生理期,即使裤子都湿了,也不能去厕所。



  甚至,她们为了不妨碍工作,还大量服从药物,推迟生理期。

  女性应该都会知道,这个对身体危害是非常大的。

  可在使命和责任面前,她们没有丝毫推脱。

  还有因为长时间戴口罩,她们的脸变得面目全非。



  工作累的时候,就席地而睡。



  这一幕幕,怎么能不让人心疼?

  今天疫情能取得初步胜利,都是他们一点一点拼出来的啊。

  不管多久以后,他们都不该被遗忘。



  近段时间,我看到各个平台,纷纷呼吁要关注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

  这也说明,还是有一部分人是有这个意识的。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为了呼吁更多的人,要真正关注这个群体。

  这也是疫情结束后,我们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我整理了几点方法,给医护人员们,让他们尝试自我解压。

  有PTSD的人也适用。

  1、规律作息,营养均衡。2、积极调节,加强运动。3、关注自身,理性面对。4、寻求帮助,积极应对。现在,樱花已开满枝头,生机盎然。

  人间一派安宁繁荣。

  生活恢复了,市场有条不紊,人人安居乐业。

  但在享受这一切时,请大家都要记得,从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而这一次,为我们拼命的人,叫医护人员。

  请大家一起“转发”,感恩白衣天使,也关注疫后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不要寒了天使们的心。

  参考来源:

  《中国青年报》:最后一支抗疫“天团”撤离!这两个好消息刷屏……

  《八点健闻》:治愈武汉的心理创伤,需要比震后汶川付出更多

  作者:凌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0-5-6 14:57
工作的压力太大了,高强度的工作,对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发表于 2020-5-6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说医护人员了,就是不在武汉的我们,每当回忆疫情初起的武汉,网络上的景象让人沉重、悲痛、悲哀!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匿名者 发表于 2020-5-6 14:57
工作的压力太大了,高强度的工作,对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