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渡自渡人
2020年4月21日,5月交货的WTI原油期货结算价报收-37.63美元/桶,较前一日下跌305.97%,这是自1983年石油期货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以来首次出现负价。紧接着不久,美东时间10点(北京时间27日22时),6月交货的WTI期货价格重挫25%,国际油价在本周一早盘再度重挫,每桶价格为12.71美元,6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6.2%,每桶价格为20.11美元。
正所谓祸不单行。美国期货如此,中国也好不到哪儿去。此前WTI5月原油期货“穿仓”事件,大洋彼岸的中行“原油宝”投资者跟着出现了巨额亏损,今天6月WTI暴跌,国内“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又被殃及池鱼。近日“三桶油”高层接连开会喊话,要求企业做好应对举措,准备接受“至暗时刻”。
真实岂有此理!原本中行“原油宝事件”,活脱脱就是垄断企业祸国殃民。中国银行利用权力垄断优势、资金垄断优势和信息垄断优势,全程操控美国原油期货交割,蒙骗国内客户,违反交易规则,造成期货投资者巨额亏损,甚至出现了本金亏空还倒欠银行的极端案例。事后中行甩锅,怪罪于投资者贪婪,怪罪于期货“负油价”,怪罪于新冠病毒,也算奇葩了。然而,今天油价暴跌,“三桶油”齐声哀叹“至暗时刻”,我们却是莫名惊诧了。
受新冠病毒影响,全球经济步入“至暗时刻”,这个我们好理解。以美国为例,今天全美感染人数超过100万,死亡人数超过56000人,50个州重大灾难紧急状态还将延续。如此之下,除了生活必需和抗疫用品,美国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受到重创,全美经济几近停摆。因为美国是全球经济老大,由此导致世界经济出现“至暗时刻”。
再说石油行业现货和期货问题,一般情况下,现货市场价格主要是由供求决定,而期货价格除受供求影响外,还受资本市场、其他商品市场、汇率等因素影响。这回WTI5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报收-37.63美元/桶,有媒体报道,恰恰是美国最大的储油基地——库欣原油库容已被订购一空,才造成今天的“负油价”。好在期货价格不等于现货价格,即便今天(北京时间27日22时)6月交货的美国WTI期货价格跌到每桶12.71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到20.11美元,好歹还是“正油价”。
然“负油价”也好,“正油价”也罢,对于美国及国际石油企业来说,全行业步入“至暗时刻”那是无疑的。因为资本以盈利为目的,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岂不就是行业“至暗时刻”?但中国的问题,却并非如此。所谓社会主义公有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性质,决定了我们的问题,要复杂得多。
投资者受利益驱使,自行投资国际原油期货,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谁叫你自投罗网?中行是国有企业,有国家担保,即便有错误,那也是“伟大的错误”。尔等买卖“原油宝”期货亏了,原本大家就是投机炒期货,并不是为了买石油,所以与实际石油交易无关,亏了也就任命,大不了今后从头再来。但今天的“三桶油”呜呼哀哉“至暗时刻”,叫苦不迭“至暗时刻”,背后却大有文章。
众所周知,我们自产的石油完全满足不了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全国每年进口原油都在70%以上。据来自《中国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共增长17995万吨,增长63.82%。2018年,中国进口原油、天然气创新高,2018年中国进口原油4.62亿吨,同比增长10.1%;2018年中国进口天然气9038.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1.9%。如此看来,国际石油跌价,甚至是负油价,对于“三桶油”来说,那应该是天大的好事啊。
然而好事多磨。2020年3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会发布《2019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2019年国际油价下跌背景下,石油化工企业的利润却普遍下滑,亏损面持续扩大,特别是石油开采行业。截至2019年12月末,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总额6683.7亿元,同比下降14.9%。
数据显示,2019年,石油加工业亏损面达26.1%;亏损企业亏损额199.9亿元,同比上升71.0%;资产负债率为64.25%,同比增加4.46%。2019年,化工行业亏损面达17.1%,同比扩大0.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5.91%,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综合来看,中国石油披露的2019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当年利润456.82亿元,同比下降13.9%。中石化净利润575.91亿元,同比下滑8.7%。
这就是咄咄怪事。过去老农民有句古话,叫做“谷贱伤农”,就是说收成越好,粮食产量越多,农民反而更加贫穷,因为粮价大跌了,种粮人自然是亏损的。但这事儿放到石油市场来说,情况或许更复杂。中国缺石油不假,中国每年进口石油世界第一也是真的,但我们有一个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体制,那就是石油国家垄断体制,从购买,到冶炼,到库存,到营销,全程垄断。这似乎才是问题的根本。
网友们都知道,中国油价从来都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而且国际油价上涨,我们的油价跟着涨,国际油价下跌,我们的油价却基本坚挺不跌。为什么呢?原来是发改委为“三桶油”制定了内部“保护价”,也就是说,无论国际油价下跌多少,我们必须保证在40美元一桶左右的最低价。所以中国的油价最近跌到5块多算是“铁底”了,大家应该无比欢欣鼓舞了。网上不是经常出现“全国人民喜迎油价上涨”笑话吗?要想与美国油价、世界油价“接轨”,尔等做梦去吧!
发改委“保护价”其实也是有苦衷的。中国也是世界石油开采大国。中国石油企业,准确地说是我们的石油开采、冶炼企业,其成本价就是每桶60美元左右。所以发改委制定的石油价格,原本取材于国际油价80美元左右计算,跌到了40美元,“三桶油”就已经亏损了,所以高低平均,才制定了“保护价”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顾及与俄罗斯的关系稳定,因为中俄油气管道等石油贸易项目,我们给出的“保护价”是100美元左右的。
以“两桶油”为例,有人说,原油价格暴跌,对中石油不利,对中石化有利。实话告诉你吧,这些都是20年前的数据了。1998年,两兄弟分家的时候,确实是这么分的,中石油带走了中国最好的油田,中石化拿走了中国最好的炼厂以及遍布全国的加油站。可如今20年过去了,还用这个陈旧的观点看待两桶油,就容易出现误判。
199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是2732万吨,当年中国原油产量1.6亿吨,进口原油只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高达4.62亿吨,当年中国原油产量1.89亿吨,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超过70%。也就是说,如今即便是包括中石油在内的两桶油,炼油用的原油,也是以进口油为主。自产的原油,远远满足不了国内疯狂增长的燃油需求。
那么今天的国际油价暴跌至20美元左右,而且持续时间拉长,“两桶油”是不是就好日子出头了呢?非也。越是油价下跌,似乎亏损越是严重。如今的“两桶油”,油田开采业务已经萎缩,大家都是以炼油和销售为主。因为“两桶油”的主业改成石油化工了,于是乎大家少开采,甚至不开采,主要是冶炼进口原油。但此时我们国企垄断行业致命的弱点就暴露了,那就是我们严重的机构扯皮、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现象。中国“两桶油”炼油成本,是国际成本的近三倍,你不亏损还能咋地?
事实上,由于高度依赖进口原油的原因,加油站已经成为两家公司最为核心的业务。今天的“两桶油”,加油站业务成为其主要业务。据两家公司年报,截止2018年底,中石油共有2.18万座加油站,加油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万亿元,销量1.77亿吨,亏损64.5亿元;中石化共有3万座加油站,加油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45万亿元,销量1.98亿吨,盈利234.64亿元。
据统计,这个春节期间,“两桶油”的成品油销量只有2019年春节同期的20%左右,也就是说销量下跌了80%。但为了保障供应,还要不涨价,还要加油站员工全员加班加点上班工作。成本暴增,销量骤降,却仍要开工,这或许是国企的担当。可见原油价格暴跌,对“两桶油”的打击是巨大的。据石油石化业内人士分析,油价大跌,会导致石油石化中上游行业的收入大幅下降,利润减少。如石油开采业,中国目前每年的石油产量大约14亿桶,如果油价下跌20美元/桶,那么石油开采行业将减少约300亿美元,相当于2000亿人民币。
除了炼油亏损,加油站利润降低,“两桶油”今年还遇到两个最大的克星,一是新冠病毒影响,导致国内企业、全球企业大幅停摆,世界经济进入“至暗时刻”;二是“两桶油”自己库存达到超前饱和状态,就是说,国际油价再便宜,我们的油库都满了,存货还销售不出去,哪有地方存放新货?
因此来说,石油“两桶油”加上“三巨头”哀叹“至暗时刻”我们就好理解了。客观说,什么新冠病毒影响,什么库存不够,什么经济停摆,这些都是暂时现象,相信通过全球卫生资源整合,加大抗疫力度,新冠疫情不久就会烟消云散的。那所谓库存问题,经济停摆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的。问题关键还是我们的国企垄断体制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改革,而只是满足于修修补补,得过且过,甚至幻想再走利益集团搞国家垄断经济都的老路,那一切就没辙了。所谓“至暗时刻”今后必将演变成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