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仅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每逢清明节,国人踏青赏春、祭奠祖先,举行各种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怀。客观公正地说,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主题健康向上,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然而,毋庸讳言,在传统节日(特别是清明节)的发展演变历程中,清明节渐渐变了味,存在诸多糟粕。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每到清明祭扫时节,民众不仅会上坟烧纸、烧冥物、燃放鞭炮,祭奠逝去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还会念经布道,超度亡灵,献祭品,鞭炮齐鸣,满天纸灰;甚至将别墅、奔驰、小蜜甚至伟哥也做为祭祀用品,不仅危害社会,还毫无疑问地会亵渎祖先的在天之灵。 清明不再清明,已经变了味。 追根溯源,部分民众的从众心理是变味清明的罪魁祸首。人是群体性动物,从众能够给人带来安全感。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还有更直白的俗语“出头的椽子先乱”、“三人言市有虎”、“法不责众”、“别人做得,我也做得”的从众心理在极少数民众心中根深蒂固。诸如扫墓祭祀。本来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形式,这种特有的习俗成了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扫墓祭祖,用孝心为自己和家人添福,同时祭奠已逝的故人无可厚非。一家人清明节去扫墓祭祖,在传承孝道的同时,也将这个善良的种子传播,有助于培养下一代的孝心。 可是,在清明祭祖中也存在诸多人云亦云的陈规陋习。譬如为什么祭祖上坟的时候要放鞭炮,若问缘由很多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回答千篇一律地只有四个字:传统习俗。传统习俗这四个字在极少数民众心中成了遮羞布、垃圾桶,不管什么糟粕,只要贴上这块遮羞布就名正言顺。譬如上坟祭祖,我们的祖先是由于科学技术相对滞后,对自然界的诸多现象无法解释,只好幻想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神灵。他们为避免烧的纸钱被其他鬼抢走,保护故去亲人的利益,才被动地采取上完坟用放鞭炮驱走其他鬼,保护自己等措施。这种愚昧的认识,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本应无立锥之地。可是,一些别有用心的所谓神职人员,抱残守缺,诱导民众盲目跟风。正是这种严重跟风的从众心理,才导致变味清明的蔓延。 变味清明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污染环境。烧纸钱、放鞭炮,必然会产生大量噪音、有害气体。 其次是浪费经济。祭祀用品是要花钱的。一般人家,每年清明祭祀用品花费—浪费三五百元是正常现象。 再次是极易发生安全隐患。每年因清明祭祖诱发森林火灾、导致人身安全、交通事故的报道屡见不鲜。 还有不得不说的封建迷信。在极少数国人的心里,阴阳互通、万物轮回的愚昧思想依然存在。他们不能正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只好祈求安息于九泉之下的的祖先和虚无缥缈的神灵护佑。一些所谓的阴阳相通神职人员,乘机见缝插针地推波助澜,跳大神、求大仙,甚至设蛊害人,散布封建迷信思想、胡说八道、骗取钱财。 正是基于此,清明乱象一直广受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诟病,呼吁整治变味之清明。党和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积极采取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变味之清明说不。 今年是非常时期,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取得巨大成就。近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发布“平安清明 文明祭祀”倡议书,号召广大市民“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祭祀陋习;倡导环保,选择文明祭奠方式;遵守法规,倡导安全祭祀意识;率先垂范,做文明祭祀先行者”。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摒弃历史源远流长的变味之清明还任重道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疫情,民众只有确保自身健康,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按照倡议,行动起来,自觉把祭祀活动转化为怀念先辈、传承文化、弘扬新风的文明行为。切盼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为契机,将抗疫养成之文明新风常态化,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宣传形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抓典型引领,树立一批可感可触、可学可敬的榜样,使广大民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准,让清明真正清明。 四川省西昌市川兴镇焦家小学:高立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