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86|评论: 0

吴俊凯:中国文化再度崛起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11-1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文化再度崛起
                                                                                        囗吴俊凯

     中国文化以强劲的生命力,历数千年辉煌之后,从清代中叶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低迷,在西风东渐中,受到了冲击,进行了百余年的休养生息,今天,又开始了一次伟大的包容,步入了崭新的征程。
                                                       一
       中国历史大约可分为农耕历史与游牧历史,而根本上还是农耕文明史。因此,其文化根基是依赖了农耕文明的,这种依存于农耕文明的文化,在时间上久远,基础夯实;在空间上,由中原而江南,而巴蜀,背景宏阔;在情感上,多民族认同,多民族触合;在审美上,哀婉而豪放。因而,包容度很大,架构稳定,结构繁复。始终行走在以人为中心的遥远路,探讨着人与自然、人与神鬼的种种交合,敬鬼神又远离鬼神;始终在人的心志间启合着,在理想与现实的表述中,更倾情于现实的长远追问。
      这就注定了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绝非浅山浅水,绝非摇摆不定。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子各家,以人的生存况状为根据,作出了易的卦说、庄的玄言、道的经论、墨的术语、兵的韬略,等等,都是从人的思辨诡辩出发,立言而成家。多角度、多层面奠基了中国文化的驳杂与多元,铺排了中国文化的博大与兼容,列叙了中国文化的中庸与创新。文化从多样性、兼容性、中庸性中一路走来,既百花争艳,又互为芬芳。即使到了始皇帝一统天下,靠经验而务实黜虚、中庸循环,又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又尊君重民、集中专制,一直勃勃生气,一直繁花竞放。从中华一统之后,二千多年来,虽遭几度冲撞,然也基因纯正,抵御、修剪、整理了几度文化入侵,并最终容纳了它们,使其在中文化的整体趋向中前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支一脉。
                                                          二
         佛教袭来,气势非凡,越过高山,穿过沙漠,挤进了中国文化阵地,甚至有点要将中国文化扑倒之势,自汉代以降,占尽山巅胜地、溪流佳处,弄得中国文化纸烟升腾、玄冥声响,一时间,如来的大掌、观音的莲花,成了迷人的文化风景,百姓四季里合十弯腰,官宦月月拈香致敬,土大夫搧蒲于平仄间,口有虔诚,诗文间有了佛事佛性,甚至,连君主也阿弥陀佛起来,一言九鼎也有些飘忽不定,君权被神权左右。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本土文化在此宗与彼宗间游离、徘徊,在人神间困惑,连儒家建构的君权制度,以及由此盘根久远的宗法规矩,也红尘欠威。但经其千百年后,佛教诞生了禅宗北派南派,佛文化有了问卦,有了玄黄,有了道气,有了儒骨,机锋在中国文化的根须间诡辩、逻辑、演绎、装腔。至此,佛文化完成了中国化的整个过程。至此,中国文化以顽强的基因、以深厚的土壤、以博大的胸襟,对佛教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重塑于中国文化分支之间。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化起始之后遭遇的一次最大侵袭,也是对中国文化生命力的一次历史性的检阅。
           这次检阅,使以农耕文明为根基的中国文化,得到了证明,文化的稳定结构,以人为中心的特质,具有很难改变的特点,可以经受住不同文化的冲撞,之后,它仍旧是中国文化,仍然远离以神为中心的文化分野。以神为中心的文化,只能是中国文化主体的补充,永远也成不了中国文化的主干。中国文化在浪漫和现实之中,更显现着现实、实用的特点。中国文化因为有了这种稳定性,所以才绵延久远,所以才厚重不断,所以才文明异彩。这或许正是中国文化历五千年而不断裂的因由。
                                                              三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一经确立,就存在文明的隔阂,甚至,有了一些冲突。在不同的朝代,似乎都有两种文明的不间断搏弈。历史的偶然间,游牧文明有时会占上峰,强烈地冲击农耕文明。胡人的马蹄踏响了中华大地,成吉思汉的弯弓,成了历上瞬间亮丽的风景,长白山天池成了圣神的景致,甚至清人长长的辫子,还时髦了几百年。但每一次游牧文化,以强劲的声势,冲向中原文化的时候,中原文化都在隐忍间有了美丽的转身,然后以博大的襟怀包容了游牧文化,近而又让游牧文化的锋芒渐次失去。以康熙帝而论,坐在宫殿里,也不得不发号修撰《康熙字典》,并目把汉字印得更加规范,收集得臻于完善,他还喜完写写汉字,并且把汉字写得更加完美。这种自觉认同农耕文化的壮举,绝不仅仅是康熙帝胸怀的宽大,而是农耕文化固有的优点,让康熙帝不得不在两种文化间作出抉择:长白山的山山水水是美丽的,但中原的犁铧、镐锄更加美丽。历史证明了,游牧文化不可能包容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一经撞见农耕文化,只能被吸纳,被改造,被重塑。
        今天,我们在农耕文化中,或许还可以见着一些游牧文化的影子,但这些影子,已经成了农耕文化的一个份子,一个细胞,而且孤单又零落。
                                                          四
      当历史进入十八世纪中叶的时候,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历经了一些尴尬。洋枪洋炮,一段时间以来,让中华文化显得柔弱无比,西风压倒了东风。我们的文化有了百年阵痛。连严复、启超等,都滴落着文化的哭泣声,连鸿章、之洞也有些无奈而尴尬。文化喘气于西方的"文明”之间,文化苟且于英文与西班牙语的咿哑之间,文化弱化于鸦片的麻醉之中,中华文化差不多休克了。文化的闭气经历了上百年时光。西方的科学主义,尘嚣于华夏大地。文化在喘息、休克间迷茫久远。政治体治、军势强弱、科学技术被国人一再怀颖,一再诘问,一再挞伐,一再重建和新建,历史性迷茫,让鲁迅也傍徨呐喊,一时间,文化的包容性特征让人忘却,农耕文化的固有特征也让人忘却了,文化的韬畴性功用也淹没在休休不止的争执之中、讨论之中,文化大家纷纷纠缠于闭塞、落后、挨打的一片声浪里,无法正视中华文化自身的优劣,也无法审视中华文明难以战胜的一些特点,更无法正确看待文化的波浪式、螺旋式升华规律,丧气、无奈、气馁几乎成了文化人的心里障碍。可以说,百余年间,文化人的心理结构变得无序、无律,思想一片混乱。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笑柄,也给我们留了足够的启示。
              中国文化经历了百年的波波浪浪之后,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停让了喘息,不再休克,再次崭现农耕文化的生命力,以无以复加的态势,开始了农耕文化的自身修正、更新,在以天下人为中心的格局下,进行了又一次的包容,又一次的吸呐,吐故而纳新,补进了一些细胞,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苏醒。因此,我们认为,百余年来,我们的文化是在沧桑中孕育,是一次文化自身的打座,是在作一些长征前的贮备。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极为优秀的文化。它能自我进步,自我提升,自我创新。
           今天,以人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已经放眼全人类,在世界命运共同体中展示着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再度崛起了。它将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姿态,对世界文化进行热烈拥抱,并造福于世界人民。

                                                                                                                                                                      2019,11,19于临邛土园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