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mala.cn/album/201407/18/111500dagfm1gjjbe3eebn.jpg相会在宜昌—’94中华嫘祖研讨会侧记嫘学家赵均中
1994年7月12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94中华嫘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宜昌市胜利召开。四川盐亭嫘祖文化研究会应邀派我和副秘书长衡平、王映维同志参加。临行前,有的为我们壮行,有的替我们担忧,“文人相轻”怕遭冷遇,劝我们小心。
7月8日清晨,我们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从盐亭出发,途经丝绸名城南充至重庆,再乘东升号顺江而下。火热的天,火热的心,著名的长江三峡、丰都鬼城、小三峡、黄陵庙、三峡大坝使我们激动不已。11日下午6时,船至葛洲坝,夕阳的余辉下只见宽阔的江面轮船点点,往来穿梭。向往的宜昌到了,我们格外兴奋,晚上10时过船闸后,打的去西山宾馆,宜昌街道整洁,高楼林立,万家灯火,给人很美的印象。宜昌市嫘祖文化研究员曾继全先生等在宾馆热情迎候。他说,下午和晚上到站接我们4次,从眼神和语气中感到他对我们很友好、尊重,拿行李,分资料,送冷饮,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使我消除了许多疲劳,也消除了心存的忧虑。
翌日凌晨,东方发白,大雾弥漫着美丽的西山,几只小鸟在林中鸣啭。曾先生已来轻轻敲门,招呼我们起床用餐,他彬彬有礼,态度温和。在枝叶扶疏的人行道上,他向我介绍自己研究嫘祖的酸甜苦辣,我用眼用心和他娓娓而谈,有时点头称是,有时会心微笑,有时想说,但什么也没说出来。衣着朴素平易近人的曾先生给我真诚可信之感,言谈中我知道,全国研究嫘祖出生地的只有宜昌和盐亭,曾先生自学成才,博闻多识,出于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呕心沥血对嫘祖生地进行细心研究,倾注毕生精力,听到哪里有嫘祖遗迹,就要去搜寻资料,夜里挑灯,查了若干典籍,自费打印,出文集,在《湖北日报》、《宜昌日报》上发文多篇,其献身嫘祖研究的崇高品德,坚忍不拔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使我由衷地尊敬和钦佩。暗想:不到宜昌不识君,同属炎黄好子孙;有缘相会颂嫘祖,志同道合不用争。
上午10时,红日高照。西山宾馆会议厅花团锦簇,富丽堂皇,’94中华嫘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隆重热烈,代表们在庄严的国歌声中肃立,我们的脉搏和着国歌的节拍跳动,心儿被神圣的嫘祖文化激情撞击着。许多单位发来贺电,全国约6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征、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领导、宜昌市委领导分别致词。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鲁谆、宋文茂主持学术交流,宣布宣读论文限时15分钟,以弘扬炎黄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会议宗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各抒已见、互相尊重的原则。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曾先生开始宣读他的长篇大论,代表们全神贯注,他思维敏捷,观念新奇,为冷落了几千年的轩辕黄帝之元妃嫘祖高唱赞歌,43分钟读得汗流满面,全场为之动容。
“嫘祖随黄帝走过的地方很多,有以她为象征的蚕丝业及遗迹的地方更多,各个地区都有理由纪念她。“研究的学者也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考古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图书馆等20多位学者从丝帛文明、丝绸之路、女性文化、黄帝与嫘祖、文字与考古、古桑及化石等方面“各抒已见”,“群贤毕至”,气氛热烈。下午,主持人请我发言,“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向世界宣告嫘祖诞生盐亭,可以说,嫘研会几百人多年梦寐以求,今天,我心喜若狂,充满必胜的信心,从容地走上讲台,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摆事实,以唐碑为坐标,从民间传说、地缘文化、地方文献、祭蚕民俗、文物古迹、盐亭悠久的蚕丝文明史等方面论述嫘祖是盐亭姑娘,与会者送来欢快的掌声。事前,我请主持人安排王映维同志作第二发言,王映维于1946年春在家乡青龙山下唐碑上抄下李白之师赵蕤撰写的碑文,他既是唐碑见证人,又是碑文笔录者,举世幸存记述嫘祖生地的宝贵文献,向世人泄露天机,等这一天,他等了40多年。今天,迈上讲台的王老,神采奕奕,浑身是胆,似乎很激动。他用四川话把自己抄下唐碑的真实情况向与会者叙说,大家目不转睛,全神贯注。最后,他又从怀中摸出抄在民国时已蜡黄书上的抄件珍本,与会者赞美、惊叹,争相传阅,为之鼓掌祝贺。当时,宜昌市志办有同志笑称他为“嫘祖文化的真正传人”。许多代表为他保存下来的传世的碑文投来钦佩的目光。副秘书长衡平《古蜀文明与嫘祖故里》一文受到欢迎,随后,被编辑在会议论文集《中华民族之母—嫘祖》上。我们的发言象重磅炮弹,千古之谜,一朝揭开,引起强烈反响,与会的《中国妇女报》、《新华通讯社》、《宜昌日报》的记者先后采访我,那时,对答如流,思绪泉涌,讲嫘祖文化在盐亭,甲乙丙丁,象打开的葛洲坝大闸滔滔不绝……
举世闻名的宜昌市,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勃发生机,市委、市政府把加大改革,扩大开放,营造优良环境,抓思想文化建设,促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把探讨嫘祖文化、建设三峡风景区、开发旅游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把纪念嫘祖和进一步发挥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半边天的作用紧密联系起来,以文会友,提高知名度,促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市委、市府领导十分重视,参加开、闭幕式,市财政拨出全部会议经费。市建委投资数百万元,在明代曾建修有嫘祖庙的西山上恢复古庙,市级有关部门倾注心血,渴望通过研讨、参观、扩大交流,最后确定嫘祖出生地。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用确凿的事实,说嫘祖出生在四川盐亭,并立即赢得湖南省社科院炎黄研究所所长何光岳、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徐自强等的认同和支持。我们出师大捷,一举征服与会者,简直是奇迹。会后,有人认为我们“借船出海”、“宜昌搭台、盐亭唱戏”,我看此话不无道理,盐亭是个农业县,财政吃紧,嫘祖文化研究经费主要靠自己“文明乞讨”,即使研究论文千真万确,也没有机会向全国同行交流。在会上,许多学者专家,事先根本不知四川有个盐亭县,嫘祖“藏在深山人未识”,这次会议,宜昌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他们的友好情意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千年古训已经过时。改革开放的太平盛世,在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百花齐放”的春天呈现出盎然生机。美丽的宜昌敞开胸怀,热情欢迎四海宾朋,从不相轻,没有一点猜忌,那里处处涌动着友谊的热浪。市委到会领导同我们合影,为我们饯行。湖北、宜昌新闻单位、宜昌市社科联、市志办都客观地肯定盐亭的研究成果,曾继全先生热情似火,兴致勃勃陪我们,视为知已,带我们参观市容市貌及白马洞等景观,亲自做解说,临别时同我们合影,嘱我千万要保持联系……
参加这次成功盛会,盐亭嫘研会、县志办全力以赴,精心准备,带去的资料丰富,《嫘祖研究》200本,《丝绸之母—嫘祖》录相带两盒,嫘祖纪念章200枚,《盐亭春秋》300份,重要文物如古桑化石、石斧、金蚕、陶蚕等照片80余张,王映维同志发扬嫘祖精神,焕发青春,上车下船保护资料,到达后熟背论文,发言出色,同时抓住机遇口头宣传,第二天晚饭后,大家感到疲倦,天又下起大雨,我们三人冒雨带上珍贵礼物——盐亭老画家刘华礼作的牡丹画和纪念品去看望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领导,我又比较详细地给他们汇报研究历程,冯征副会长听后真诚地称赞:“了不起,你们出书,拍片子,写论文,一个县能做到这个地步很了不起”。短短的两天,凭着我们对嫘祖文化火热的爱,理直气壮不厌其烦地向与会者宣传盐亭,达到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进了解与友谊,为嫘祖、为盐亭争光的目的。13日中午,丽日晴天,告别欢宴后,我们一行与代表们告别,经西安凯旋归来。
后来,我与曾继全先生常有书信往来,他有时给我会寄《三峡文化研究》,我会有什么新进展,比如《你知道嫘祖姓什么》在CCTV播出,《嫘祖研究》赠送给了联合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歌舞剧《蚕神》诞生,新编川剧《西陵图》演出大受群众欢迎,《东方嫘祖》电视连续剧剧本问世,龙泉乡嫘祖文化新发现等信息也及时反馈给他。“逝者如斯”,交流的长河却永流不竭,在共同繁荣辉煌灿烂的嫘祖丝绸文化中我们并肩战斗,互勉互励,友谊长驻,松柏常青。 【作者简介】嫘学家赵均中,男,汉族,中共党员,网名一安居士,1954年8月生于四川盐亭县玉龙镇阳兴村赵家沟,1976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文学学士。历任盐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外事侨务旅游办公室秘书、盐亭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盐亭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盐亭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系四川盐亭嫘祖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嫘祖文化学校网易圈子创始人,嫘祖会馆馆长,盐亭县音乐家协会嫘祖乐团团长。2001年被盐亭县人民政府授予“嫘祖文化研究特别贡献功臣”。主编《盐亭县府志》《嫘祖研究》《嫘祖之歌》《首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研讨会论文选》《嫘祖民歌》《赵均中文集》《丝源风》《亲近嫘祖》《感恩嫘祖》等。《嫘祖研究》荣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研究成果一等奖。《让生命焕发光彩》荣获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三等奖。《为了母亲的微笑》荣获辉煌60年和谐中国征文报告文学类金奖。《怀忆母亲》荣获香港蔡丽双杯真善美全球征文优异奖。《盐亭年鉴》荣获绵阳市社科成果优秀奖。荣获2014年、2015年盐亭县创新人才奖,先后获得有关奖励30余次,传略被《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名人词典》选载。他品格高尚无私奉献一往无前拼搏钻研,为弘扬嫘祖文化传承嫘祖精神呕心沥血历经坎坷,使嫘祖研究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不愧是嫘祖的使者、盐亭的骄傲、中华儿女的榜样、炎黄子孙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