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60|评论: 24

从一块方碑看邛崃民国时期水利法规和执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30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一块方碑看邛崃民国时期水利法规和执行
                                                                                        凡丁
       一次偶然的机会,彭宗继老师向董伟、陈善兵及我说,白莲寺地方有一块方碑,文字内容涉及旧时水利方面的地方法规,建议我等前往调查,并提供了知情人——方碑发现者宋尚卿老师(注)的联系方式。
       2019年8月28日,董伟老师邀笔者与陈善兵来到君平大道东段地名“白莲寺”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是日秋阳似火,大家挥汗如雨地拨开隐蔽于荆棘丛林中的山中小道,虽然白莲寺就在眼前,但如果没有宋老师这个原住民带领的话,外地人无法想象这儿的荒凉,因为城市规划的原因,这一片地方村民已于今年四月全部迁离。
       拨开荆棘和荒草后,地上现出一块宽、厚各约30公分,长约1米的长方形碑石,大家七手八脚地将碑体翻转后拍摄下四面文字,总计千余字数,之后宋老师讲到这块碑的来历和他的研究。

       据宋老师介绍,此处原名白莲村,1955年前属于东安乡,之后划属拱辰乡,民国时期村公所设在白莲寺中。
       白莲寺约始建于唐,宋元战争时期毁于兵燹,明嘉靖时复建,明天启时建木质牌楼供奉皇帝赐匾:月映东林 落款为:天启甲子(1625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东门外的文昌宫改建为“敬亭学校”时,张志和先生将文昌殿连同文昌帝君神位迁建白莲寺中。1950年白莲寺中所有菩萨被毁后改做学校,公社化时改为联诊所和疗养院(注),之后作为公共养猪场,再后建为拱辰公社敬老院,上世纪八十年代拱辰乡敬老院迁往拱辰中学附近时,拆除所有寺庙建筑用作迁建材料,现为临邛镇敬老院所在地。

       1961年公共养猪场停办,1970年宋老师将一块长方形条石从瓦砾堆中翻出,发现该条石四面皆有文字,一向喜好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他,于是将其保藏下来。今年三月,有大邑花水湾人闻讯上门,提出以200元钱购买该石碑用于景区展示,被宋老师拒绝后仍然坚持留下电话号码,说:“等你想卖的时候通知我吧!”但是宋老师一直未动心,认为这是邛崃地方的文物,并在闲暇时进行研究。

       宋老师的研究认为,我们国家为农业古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自从先秦时期李冰开凿都江堰以来,临邛地方便开始引用都江堰之水灌溉东部平坝区稻田,随着时代发展,稻田面积不断扩大,并由平原向坡地、高地扩展。
       从清嘉庆《州境全图》可以看出,至迟到清中期时,桑园地方和万石坝、白莲寺,及以东平原地方农田,已经普遍使用都江堰和䢺江之水,包括大邑县境在内,共形成六道堰渠。
       其中属于都江堰的“四堰”,部分尾水在桑园地方排入西河,主渠则流向前进、固驿地区;五堰即东河故道;六堰今称文脉堰,灌溉临邛城东南田亩,又分部分水流作为护城河水源。(参见附图:清嘉庆《州境全图》)

       宋老师的祖上在明万历时,由江苏苏州昆山县迁居蒲江县大塘地方,随着人口繁衍增长,宋老师尊祖父从大塘宋沙坝迁到白莲寺地方。
       白莲寺地方大部分土地位于岗坡,历史上主要种植红苕、玉米、大麦、小麦。为了吃上白米饭,当地人根据临邛城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在东河改道西河后遗留下的东河故道——即五堰,后称“泉水河”河段上共“24个泉水函”之一的泉水,用土法测量地理高程,开凿出一条名叫“蒋家堰”的渠堰,在“蒋家堰”所经路线的低处架设渡槽,将泉水引入白莲村等地,使沿渠各地得以种植上水稻。
       宋老师家位于白莲寺后岗地,为了吃上白米饭,宋家祖辈把坡地改为梯田,将流经坡下的蒋家堰水,用龙骨车分级踩水至山坡上的“地改田”中种植水稻。
       据宋老师测算,当地泥质保水田,每亩灌溉插秧需用龙骨车踩水80-90立方米。过去种植传统水稻品种,亩产黄谷五、六百斤,推广杂交稻后,亩产在千斤以上。历史上除开皇粮国税而外,能够基本保证全家温饱。

       由于水稻插秧季节性强,每年农历四月上旬至下旬,至迟在五月端午之前七天,必须将水稻秧苗抢栽完毕,否则会严重影响当年的水稻收成。故每年阳历5月份,是邛崃地区农民最忙碌的季节,届时,农人们一边要抢收小春作物小麦和油菜籽,一边要忙着灌田插秧,旧时即使不是天干年辰,由于互相争抢水资源插秧而常常发生械斗,被打得头破血流者乃寻常听闻。
为了保证所有农家不误农时,如何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地方性法规于是产生,为了顺利推行,民国时期邛崃县颁布了《邛崃县政府行政处分》规定。

       以白莲寺村使用蒋家堰水为例说明
       碑文载:“蒋家堰共辖水田贰千二百六十余亩,分上、中、下三儅,”共计六十六条支沟。在村公所主持下,推举产生出蒋家堰的“堰长”并且实行“堰长负责制”。
       民国二十六年,蒋家堰的堰长为徐绍华。堰长在农闲时(一般在冬季)负责组织各家劳力义务投工,进行堤堰的修建或维护,蒋家堰修建时,在各条支沟的“堰坎”关键位置预埋下石质出水口——漏罐。
     “漏罐”分为四等:一等漏罐,口径五寸;二等漏罐,口径四寸;三等漏罐,口径三寸;四等漏罐,口径二寸。
       出水量则经过计算,通过沿渠预埋下漏罐的等级、数量、位置高低,进行准确调控。一到水稻插秧季节,堰长把制定出的各家放水时间表公布,上下交接用水时辰一到,以听“醒炮”为准,其余时间不得擅开。堰长随时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违规者,轻则进行教育,重则责令其补救并进行处分,使之形成有约束力的乡规民约。

       该方碑便记述了以下一个事实
       民国二十六年(1937)五月份,里仁村(今名胜利村)一个名叫苏庭寿的村民,擅自将自家田边的漏罐(出水口)毁坏后进行放水插秧,被村民常福轩发现后举报,堰长徐绍华根据《邛崃县政府行政处分法》规定“特为处分”。并且报请时任邛崃县县长何本初(注)批准:责令苏庭寿进行检讨,要求在阳历六月的端午之前,以“坚密石质修复”被毁坏的漏罐。为了达到惩前毖后的警示作用,还令其将“检讨书”自费请人镌刻于石碑,之后存放于设在白莲寺中的村公所内,由此引出以上话题。

       此块方碑的意义
       邛崃地方历史上的灌溉渠如何修建、使用、管理等,除了老一辈民间亲历者有所见闻外,难见详细的文字纪载。这块方碑的纪年在民国二十六年六月,时任县长为何本初,保存状况完整,宋老师认为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之希望邛崃市水务局或者文物局进行收藏!
      
       疗养院:1959年“大跃进”时期,因“浮夸风”和“瞎指挥”盛行,农业大减产,国家对粮食征购任务不降反增,造成“公共食堂”断炊,农民、居民缺粮,由于缺乏营养物质,城乡中消瘦病、浮肿病急剧增长,在各级政府关怀下,临时在一些民宅大院或寺庙设立病院进行收治,称为疗养院。
       何本初:(1900-1956)川东永川人,历任彭山、邛崃、岳池、仁寿、夹江、叙永数县县长,个子较高,皮肤黑黄,生理性缺嘴,作过医学修补。
       民国25年(1935)11月至民国27年(1938年)8月任邛崃县长,继兼任蒲江县长。平日爱戴一顶帆布做的头盔似帽子, 类似当今的牛仔帽,神气活现,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办公快速简洁,雷厉风行。任邛崃县长期间曾提倡“新生活运动”,并以剿匪(指土匪)和禁烟得力出名。
       民国27(1938)年9月27日破格连升三级,被擢用为阿坝地区行署专员,直到1949年蒋介石逃离大陆为止。当共产党解放阿坝成立人民政府时,这个忠实的国民党党徒便从剿匪的“功臣”摇身一变为土匪头目,被委任为川康边区反共救国军中将副总指挥,1953年5月于西康阿坝被俘,1956年在成都关押期间病逝。
      (以上引用自2017某期《邛崃经纬》之〈民国时期邛崃县长何本初纪事〉一文,由张平轼口述、唐文栋记录、凡丁整理。)
       宋尚卿:白莲村人,生于1945年,曾任白莲村小学校和拱辰中学校教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经商。
       附
       清嘉庆《州境全图》;方碑彩照;宋老师抄录碑文影印件。(皆由董伟老师供图)
                                                                                                                    2019/9/26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9-30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
       此文写成于8月26日,原计划向彭宗继老师汇报后,由彭老师斟酌亲自进行处理的,不幸的是彭老师已于8月21日因病逝世,笔者只好代为彭老师完成此遗愿。
       因《从一块方碑看邛崃民国时期水利法规和执行》的报道具真实地址,为了避免此文首先发在网络上后造成文物被盗后果,笔者于9月26日下午陪同宋尚卿老师去到邛崃市文物局反映此块方碑情况,立即引起该局办公室赵、樊二位主任的重视,于9月27日派出夏老师亲到现场查验该碑的真实性,并将所拍摄的文字图片,请胡立嘉老师进行内容解读;之后于9月30日下午5时许,邛崃文物局夏老师派人将那块方碑平安运抵仓库收藏,终于了结了宋尚卿老师积压在心底四十九年的夙愿,在此为宋老师守护邛崃文物的精神点赞!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此期间正值国庆休假期间,邛崃市文物局职工的敬业精神值得大家敬仰。值此方碑找到好的归宿并建国七十周年之际,笔者特将《从一块方碑看邛崃民国时期水利法规和执行》首发于邛崃麻辣论坛上,借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彭宗继老师英灵!
                                                                                                                  凡丁
                                                                                                                  2019/9/30日18时

发表于 2019-9-30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4012wrh6ftcppzc9em3f.jpg
204012wdttvjxtfh8k6xfk.jpg

发表于 2019-9-30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江堰水还流到了邛崃辖区灌溉农田,不简单啊;
为宋老师和邛崃文物局点赞!凡丁老师整理成文,董伟老师供图辛苦了!
咋没有贴出那个方碑照片呢?

发表于 2019-9-30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是在7月28号的那次聚会期间,彭宗继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有关分水方碑的信息,一再给我们讲述这块方碑对邛崃水利和历史文化的特殊意义,便于我们实地调查,还提供了同样热爱乡土文化的宋老师的电话,这也激起了我们的好奇。      
      当时正值暑假,我紧接着去了北方旅游。刚回来不久,8月18号的上午,彭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宋老师问你们啥子时候去看那块方碑呢?”这么久没和宋老师联系,我也觉得不好意思,有些事抽不开身,只好又过了几天。
      如果开学之前不完成这个田野调查,开学后也许就更找不到合适的时间。8月27号晚上,我联系了宋老师,他第二天下午有空,于是联系凡丁和陈善兵两位老师,约他们二位28号一起去查看这个分水方碑,他们欣然应允。
      在28号的中午,一度没联系上宋老师,我还担心电话记错了,还打电话问彭老师,他打也没通。原来是宋老师换洗时电话不在身边,过一会宋老师打来了电话,和我们一道去查看了方碑等地方。彭宗继老师心中一直挂念着这件事,挖掘方碑的历史价值和更好地保护方碑,没想到28号这个电话是彭老师与我最后一次通话,他在9月21日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凡丁老师这篇贴文很好地完成了彭宗继老师的遗愿,因为可能涉及文物保护,一直没有发布。我的调查照片也一直不方便发,还在相机存储卡里,只有过两天回家时发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墨_缘 发表于 2019-9-30 21:18
都江堰水还流到了邛崃辖区灌溉农田,不简单啊;
为宋老师和邛崃文物局点赞!凡丁老师整理成文,董伟老师供 ...

       回复墨缘老师关于:“都江堰水还流到了邛崃辖区灌溉农田,不简单啊。”

       邛崃城以东的平原,属于成都平原,而先秦时期李冰开凿都江堰目的,原本就是引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使之成为天府粮仓,是按照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公元前318年)为统一中国大业的既定战略方针思想而设定的。
       据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公元前318年)意欲伐楚,司马错力主蜀有杰、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供兵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而天下并矣。”
       故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11年派张仪、张若在原巴蜀地区筑:成都、临邛、郫县、江州(现重庆)四座城池,公元前256至公元前251年,李冰任蜀郡太守时大兴水利,主持修建了举世瞩目的都江堰。为了“通正水道,疏浚今成都的府河、南河、岷江水系的邛崃白沫江、火井江、崇庆文井江……并凿烧开乐山乌尤、凌云二山和宜宾境内的岷江大滩礁岩。
       此后蜀地农业空前发展,有了充足的战备粮后,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一举灭掉楚国,又在公元前221年最后灭掉齐国统一了天下。

       公元前223秦始皇派大将王翦征服楚国时,虽然没有记载是从古临邛“乘大舶船以往”攻打下楚国的,是因为那时候六国中只剩下楚国和齐国,不必要绕道从蜀地出兵了。但是,从蜀地调运粮草供给兵用还是有必要的。
       以上记载,说明古临邛的战略地位之重要。

       另外
       秦汉时期的临邛县包括今之:大邑、崇州、灌县(现称都江堰市)、新津等地,从这个历史意义来说,都江堰水实实在在早就灌溉了邛崃这一大遍土地!
       据民国《邛崃县志》总编宁缃考证:秦始皇置临邛县时,“县治即秦时蜀守张若城(之)临邛城故地也。临邛者,南临邛崃大山(邛崃山脉)也。当时郡县未定,临邛疆土奄有(包括)今崇(州)、新(津)、灌(县即今都江堰市)及大邑(县)之地!”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090626zy454394bgq717hb.jpg
董伟老师今天不在邛崃,暂时贴一张手机拍摄的方碑,像素不好,供参考。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10-1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崃经济方面的历史文物,很少,应该加强保护,例如道佐寨沟清同治八年(1869年)关于竹林资源管理的齐山会碑。弥足珍贵。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9-10-1 10:08
邛崃经济方面的历史文物,很少,应该加强保护,例如道佐寨沟清同治八年(1869年)关于竹林资源管理的齐山会 ...

       回复大石老师:
       是需要抢救性地保护邛崃的历史文物啊!
       我也曾向邛崃市文物局反映过大同镇陶坝村一座明代建筑——陶氏祠堂的现状。该建筑典型明代风格:马鞍顶,柱下垫有木“櫍”,约建于明正统(1436-1449)时期,可能是邛崃地方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由于年近六百年,木柱表面已糟朽而亟待保护!

发表于 2019-10-2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向田野调查的老师们点赞
踏遍邛崃万水千山,寻觅古今人文经典。
制成时代精美图文,奉献麻辣平民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美 发表于 2019-10-2 07:52
向田野调查的老师们点赞
踏遍邛崃万水千山,寻觅古今人文 ...

       回复古代美老师:
       感谢古代美老师的热情鼓励。那块水利方碑的最好归宿,是宋尚卿老师近半个世纪坚守的结果,我们不过作报道而已,让我们再次为宋尚卿老师点赞吧!

       其实,宋尚卿老师还曾经为原地保护邛崃籍的清末著名爱国将领“武显将军华占魁”之墓而奔走呼号,并且最终由副市长杨敏,市委副书记、市长惠朝旭等领导先后签字同意:原址保护华占魁将军墓。
       参见链接:https://www.mala.cn/thread-15675058-1-1.html(彭宗继老师文)
       该文摘录
       华占魁(1842-1914),字春轩,邛州城东白莲寺(今临邛街道金鹅村)人,参加过抗击日本侵台战争、中法战争以及抗击沙俄入侵黑龙江的战争,先后任台湾参将、黑龙江总兵等职,获赐黄马褂、胜勇巴图鲁(勇士)、武显将军、记名提督等奖赏,卒后葬于白莲寺后。
       ……
       华占魁去世后,华家三子为了一块不大的墓碑,不得不出卖华家祖业的一半。不久,那匹陪伴华占魁多年的战马也随他而去了。四十年后,一直供在华家神龛上的黄马褂被风蚀为粉末,华占魁的战刀也融入铁炉,将军府改作它用。与此同时,华占魁的坟墓也两度被掘,墓碑受损。
       然而,家乡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这位晚清民族英雄。华占魁去世数年后,即被宁缃编入民国《邛崃县志 仕宦》。其文云:“华占魁,记名提督,胜勇巴图鲁,官狼山镇总兵。”改革开放后,我市张平轼老师收集整理华占魁事迹后写成《武显将军华占魁》一文,被收入《邛崃政协文史资料》《邛崃市志》《临邛镇志》,并被《龙门阵》杂志采用。
       金鹅村(旧名白莲村)村民宋绍清(即宋尚卿)老师于2016年9月写成《保护(抢救)邛崃历史文化遗迹建议书》上交邛崃市文旅局,并写成《武显将军华占魁的传奇故事》投稿《华西都市报》“百家姓栏目  蜀中人物”。
       2019年春,华占魁后人华丽萍、华致兴、付燕君得知其墓地将被征用后,当即向市志办、文旅局、民政局、文化局、文物局,表达了原址保护华占魁墓的愿望,并致函邛崃市市长信箱,均得到积极回应。3月中旬,副市长杨敏,市委副书记、市长惠朝旭等领导,先后签字同意原址保护华占魁将军墓。

发表于 2019-10-2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193109tffc1bq5fbg99acc.jpg

发表于 2019-10-2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3237h1m9cc15m12s719f.jpg

发表于 2019-10-2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194133bxu90e5auwzq8a8w.jpg

发表于 2019-10-2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194505bpbrddvwvwvvgigd.jpg

发表于 2019-10-2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714fir56651nn55ijy6.jpg

发表于 2019-10-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16v1wwgjq1wz0lw1pp.jpg

发表于 2019-10-2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5512s86wavna86ramnwm.jpg

发表于 2019-10-2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5719wgg2gyhiiif1nien.jpg

发表于 2019-10-2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凡丁老师对读者留言认真回复,读后也增长不少知识,多谢多谢!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