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47|评论: 15

[交流共享] 你们乱改儿歌的水平,不值一分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5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典该不该改编?继谭维维之后,人民日报批儿歌《一分钱》被改编
五柳先生   发布时间:09-2313:26

        日前,人民日报发布题目为:你们乱改儿歌的水平,不值一分钱!的文章,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文章中除了提到了前不久在央视中秋晚会上因改编《西游记》主题曲的《敢问路在何方》引发广大观众和网友不满的谭维维,改编版一出,让原作者许镜清老先生几夜没睡着,认为自己的作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曲解本意,歌曲本来讲述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被谭维维改成了取经是一件很快乐的一件事情。而随着事件的发酵谭维维发声道歉,希望下次能够继续合作,许镜清老先生也删除了发文。


38dbb6fd5266d0169b899bca0826a80234fa3556.jpeg


d01373f082025aaf6d7640d95be0d761034f1a6a.jpeg

        而此次,人民日报重点讨论的是经典儿歌《一分钱》被改编的问题,前不久,儿歌《一分钱》被改成《一元钱》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对此,有网友评论:我小时候也基本见不到1分钱了,但我听的还是一分钱,我一直以为就是告诉我们即使再少的钱也要拾金不昧,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这里的一分钱不一定指的就是面值啊!改了的话意思也肤浅了,童年也毁了,关键是过于牵强,也有网友认为,说明物价上涨了,这样改并没有什么不妥。

ac4bd11373f08202c836e504ebf687e8ab641b73.jpeg

        对此,歌曲原作者潘振声老师的女儿表示:“这首歌写的是孩子天真无邪,跟物价没有什么关系。经典就是经典,我们今天唱来仍然可以体会当时创作者的心血。”看得出来,对于儿歌被改编,很很多网友认为,改编之后,就没了原来的味道,虽然,很多东西需要与时俱进,但是,经典改编依旧需要谨慎。

fd039245d688d43f93113be1dd13ae1e0ef43b7f.jpeg

        这两年,改编经典问题一直都受到大家的关注,去年,六小龄童老师曾经就因为《西游记》是否应该被改编谈了自己的看法,引发外界诸多热议。而今年,虽然,六小龄童师徒四人和谭维维共同完成了同一个节目,不过,在许镜清老先生质疑谭维维的时候,六小龄童老师点赞,支持许镜清老师,看得出来,六小龄童老师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4d086e061d950a7b4e90c2fdaadc1edcf2d3c971.jpeg

8718367adab44aeda68fe7312c11fb04a08bfb31.jpeg

        不管怎样,正如人民日报评论的那样:我们心中的经典儿歌,不是因为是儿歌才经典,而是因为在这些艺术家手中,它们首先达成了艺术的自我修养。我们应该对经典保持敬畏之心,不应该随意改编,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听到更多经典的原创作品,而不是在经典的基础上去改编一些作品,不知道,大家对于经典被改编怎么看呢?

&&&&&&&&&&&&&&&&&&&&&&&&&&&&&&&&&&&&&&&&&&&&&&&&&&&&&&&&&&&&&&&&

你们乱改儿歌的水平,不值一分钱

2019-09-22 16:50

8b4c8f9d65e14cc78da513e70dff75b1.jpeg

孩子的歌声,总是更令人动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我们心中的经典儿歌,不是因为是儿歌才经典,而是因为在这些艺术家手中,它们首先达成了艺术的自我修养。搞清楚这一点,也就搞清了改《一分钱》歌词的荒谬之处:好孩子不是儿歌教出来的,我们不需要儿歌,只需要好歌。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最近两条关于音乐的热搜,都跟动刀经典有关。一个是谭维维演唱魔改版《敢问路在何方》被作者许镜清老师点名,指出“未获授权”“歪曲本意”。稍早一些的另一则新闻是儿歌《一分钱》被改成“一元钱”,这首歌牵连的年龄段广、不满的人群更多,网友怒称,这是“毁经典从娃娃抓起”。

044859fbcc844d4db302abbd476a3c90.jpeg

        对此,歌曲原作者潘振声老师的女儿表示:“这首歌写的是孩子天真无邪,跟物价没有什么关系。经典就是经典,我们今天唱来仍然可以体会当时创作者的心血。” 这几年,改编经典歌曲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听众来说,有好听的也有一言难尽的。所谓“与时俱进”,与“毁经典”之间不过就隔了一道浅浅的分割线,一不小心就过界了。拿《一分钱》来说,有人认为,改成“一元钱”很好,小朋友都已经不知道“一分钱”是什么了。但也有人认为,教孩子们拾金不昧,跟金钱多少关系不大,更何况,改成这样破坏了原作的韵律感,唱起来分外别扭。到底该尊重艺术经典,还是更重视教化意义呢?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儿歌的本质是“歌”,既然是歌,就得先成就了艺术性,再去谈教化作用。更何况,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所谓“教化”,真的还需要一首儿歌来完成吗?

一、放过儿歌,救救孩子

        孩子们的确没什么机会看到一分钱,不过,一元钱如今也少见得很呐,岂不是改成捡到电子钱包、收款二维码更贴进时代?按照这个理论,要改的东西可海了去了。《数鸭子》《小毛驴》《小燕子》,这些东西孩子们大概只在餐桌上见过,不知道活物长啥样。《卖报歌》《粉刷匠》《王二小》,连报纸都少见了,也没有父母教导孩子以后要当粉刷匠,至于放牛的王二小,放牛是种怎样的体验,连90后父母都不一定说得清楚。

e62b14a799b84a2194a45a5a1657ef62.jpeg

今年夏天,杨紫在剧中演唱《小毛驴》。/《亲爱的热爱的》

        语文课本也得大改特改。“床前明月光”?不好意思,现代都市只有霓虹灯光,改成“床前霓虹灯”吧;“五花马,千金裘”?与时俱进,该是“五花肉和LV”才配得上时代。常用词汇什么的就更不能放过了。“马路”?改,得叫“车路”;“上当”?改,现在哪里还有当铺,只能说“被骗”。“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改,谁还没吃过猪肉了?“小偷针大偷金”,改,谁家还自己做针线活?这样的“与时俱进”,到底是进还是退?就像大人懒得理解孩子、教育孩子,只知道跟老师说:“不听话你就打。”在儿歌这件事上,现在的创作者,似乎也不肯花时间去与孩子建立共情联系。

f9e0f9d472cd42f18598ab099f8dcaf5.jpeg

《丢手绢》,也是1948年的老歌了。 /图虫创 意

        显然,改掉歌词的那个编者,嫌弃的也只是“一分钱”,仍然还是认可拾金不昧的理念的。如果“一分钱”真的过时了,重新写一首教孩子们捡到手机、信用卡也要拾金不昧的歌,很难吗?不见得,但好像没人这么做。广告行业有个潜规则,如果做广告歌,最好买耳熟能详的曲子来做改编,这样速度快、感染率高,能达到迅速洗脑的效果。《吉祥三宝》《找朋友》等曲子,都曾被广告商改编过。想必,嫌弃儿歌过时,不写新歌而去改词的人,跟广告商的想法是差不多的——速度快、感染率高,毕竟是已经有国民基础的经典。广告商可以坦然承认这是为了利益和效率,儿歌创作者,好歹还是要对艺术有几分敬畏之心吧?把教化托付于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惰怠。从“一分钱”到“一元钱”这样自以为是的进步,做起来轻松自如,改起来没完没了,却早已完全背离艺术,也谈不上什么实质的教化作用。旧歌脱离时代,新歌又缺乏艺术性,儿歌太难了。

二、儿歌的黄金时代,早就过去了

        音乐作品的改编并不少见,一方面,经典歌曲好听、有延展性,另一方面,恐怕折射的是当下音乐创作的困窘。与《敢问路在何方》相比,《一分钱》的处境还要更惨一些。仔细想想,有多少年没听过一首传唱不衰的、新鲜的儿歌了?

1b520909c9a944c29ba4094873c2e70e.jpeg

        事实上,没有自己的儿歌可唱,并不只是10后、00后的问题,90后引以为豪的《一分钱》们,也不是自己的。要知道,《一分钱》诞生于1965年,绝对是爷爷的辈分。70后的童年唱《一分钱》,80后的童年也唱,90后的童年还在唱,如今到了10后,好嘛,唱还是要唱,但为了进步,还是改改词吧。《卖报歌》是1934年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是1955年的,穿花衣的《小燕子》从1957年飞到现在,《春天在哪里》和《一分钱》同为潘振声作品,也是1981年的老歌了。孩子们跟长辈之间代沟跟毛细血管一样密集,但只要一唱起《一分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些歌曲,祖父祖母和孙儿孙女,都可以无缝衔接。

6ce283316e9b4d8e8dc4b81ce61d89ac.jpeg

《让我们荡起双桨》不仅传唱不衰,还被选入语文课本。

        一时说不清这到底是经典的魅力太大,还是儿歌创作的断层太严重。市面上并非没有儿歌新作,只是实在佳作寥寥。前几年好不容易有一首《爸爸去哪儿》火遍大江南北,大人孩子都爱唱,可是,这首歌是综艺节目的主题作品,本身离现实生活是有距离的——目前,妈妈带孩子才是常态。这就造成一旦节目不播了,歌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主动传播和记忆的动力。

a09b2c80d2304f7da8bd785992f1e5bd.jpeg

《爸爸去哪儿》MV

        一些动漫影视作品的主题曲同样有这个问题。90后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大风车》《蓝皮鼠和大脸猫》《猴哥猴哥》等作品,也是依托于作品和节目,没人看了,也就少有人唱了,只能时不时出现在怀旧歌单里,收割一波情怀。尽管如此,90后还是要比现在的孩子幸运一些,至少,那会儿的幼儿歌曲还都能做到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年轻时因为《一分钱》这首歌找到了身陷险境的人民,成为英雄;最后关头,也是因为这首歌,唤醒了他心中仅存的光明与正义。不少影迷认为《一分钱》是祁同伟这个角色的点睛之笔,天真与狡诈、光明与黑暗的冲突,因为这首儿歌而显得更加立体和富有感染力。

957dfaa8ca614d9f8bba48028408730b.jpeg

《人民的名义》剧照

        经典儿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一首流传半个多世纪、影响几代人的儿歌,如果新时代的创作者能做的还是只从字面上去解读,去纠结它该是一分钱还是一元钱、十元钱,实在有些本末倒置。我们常常过于重视艺术作品的教化作用,为此,不惜为经典动刀、为雕塑穿衣。然而,马赛克遮住的,到底是艺术中的糟粕,还是艺术本身?艺术作品的动人之处,在于创作者赋予作品的真实感情,这是自我输出的过程。而带着教化意义去创作,这显然不是感情的输出,而是目的明确的流程作业,哪还有资格妄谈艺术。而教化的前提,必然是内心的感动与认同。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于无声处润万物,而不是像只急于表现的猴子,脸上写满了讨好和欲望。

e622b5454a964531b6e916539afb5214.jpeg

“世界儿歌日”,已经成了明星公益、尴尬比赛的舞台。/图虫创意

三、今天的孩子,不需要儿歌

        说起来,中国父母应该算得上是最肯为孩子花心思下血本的家长了。但是,只注重前程而不注重音乐、美术品位甚至品德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在一档综艺节目里,思文曾吐槽过中国家长在孩子审美教育上的畸形情况:在妈妈肚子里,听的都是莫扎特、G大调、小夜曲,出生后,立马换成“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家长们是觉得一个胚胎的音乐品位要远远超出会笑会跑的小朋友吗?

dd987dcbbbec49959fe2d17ebdff4739.jpeg

        不得不承认,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并不认为儿歌是一种值得欣赏的、有价值的艺术品,从家长本身到创作者皆是如此。亲生的家长都不在乎,市场就更不在乎了,没有利润和前途,写歌的人当然也在乎不起来。一方面,是新出产的儿歌没什么价值,另一方面,这或许也是因为,我们的孩子真的不需要儿歌了。从前,我们接触世界的路径只有一扇窗,但现在,手机、电脑、平板,书籍、报纸、短视频,道路何止千万条。如此环境下,00后、10后有各种各样的渠道去汲取养分,指望他们听着儿歌长成三好学生,也太天真了。

d615c76850844a86bf261de07516a3cf.gif

        洪水来临时,堵永远不如疏导有用。放眼望去,多少孩子脱口而出的曲调,跟大人手机的外放、广场舞的大音响里的歌单出奇一致?一代人唱着“爱情不是你想买”长大,一代人哼着“你是我的小苹果”上学。神曲攘攘,既然能洗大人的脑,当然也能洗掉孩子从娘胎里带来的莫扎特。专门给孩子写儿歌还有意义吗?要保证孩子只听到儿歌,恐怕只能把他们圈起来养了,别出门,别上街,世界这么大,一眼都不要看。经典儿歌既然在内容上跟不上时代了,那就别谈内容;新的儿歌草草了事又没有市场土壤,那就不必非得写出来立牌坊。孩子缺的不是“一元钱”“十元钱”,而是好歌本身。

6bd58a8c5897403e9633c70f257fc2ad.gif

《Let it go》是儿歌吗?是,也不是。这首歌出自动画电影,但形式上却显然属于流行音乐。

        一部老少咸宜的好电影,一首不敷衍的流行歌曲,就能成为全球孩子心里的白月光。不需要卖弄天真,不需要强调教化,要感染孩子们,只需要它是一首好歌,就足够了。《卖报歌》的作者,是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聂耳;写下“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的,是写出“一条大河波浪宽”“难忘今宵”的乔羽。我们心中的经典儿歌,不是因为是儿歌才经典,而是因为在这些艺术家手中,它们首先达成了艺术的自我修养。搞清楚这一点,也就搞清了改《一分钱》歌词的荒谬之处:好孩子不是儿歌教出来的,我们不需要儿歌,只需要好歌。

参考资料

《儿歌创作的“春天在哪里”》广州日报,201903
《孩子们为何仍唱着“上了年纪”的儿歌》光明日报,201906
《儿歌数量不少传唱度不高 孩子们的歌曲去哪了》天津日报,201703
《这么多年,为何没一首儿歌唱响》半月谈,201807

✎作者 | 胡不归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9-25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 不管怎样,正如人民日报评论的那样:我们心中的经典儿歌,不是因为是儿歌才经典,而是因为在这些艺术家手中,它们首先达成了艺术的自我修养。我们应该对经典保持敬畏之心,不应该随意改编,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听到更多经典的原创作品,而不是在经典的基础上去改编一些作品, ”
00图片QQ.png

发表于 2019-9-25 18:0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界常拿经典传剧目开刀、胡编乱改、无独有偶音乐界常拿经典民歌搞甚么"变奏"、。都想一戏(歌)成名、实则成为思想性 、艺术性倒退的"炔歺"文化。
耍加強力度、大扫文艺界这种不正风!

 楼主| 发表于 2019-9-25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蓉真戏友 发表于 2019-9-25 18:02
川剧界常拿经典传剧目开刀、胡编乱改、无独有偶音乐界常拿经典民歌搞甚么"变奏"、。都想一戏(歌)成名、实则 ...

有点像给祖宗画眉涂口红

发表于 2019-9-25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在民间 发表于 2019-9-25 18:19
有点像给祖宗画眉涂口红

发表于 2019-9-25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反对乱改经典儿歌的唱词及音乐旋律!坚决反对对乱改受到 国家保护的“非遗”传统经典戏曲的故事情节、唱词及声腔音乐旋律!坚决反对用盗名、剽窃、巧取豪夺的卑劣手段,把别人的作品变为己有!反对侵占、乱改失去主人的戏曲作品!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9-26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乱改词,已成恶搞。


130741rgz39hmix933966i.gif
112941o11mjx6wt61mx4zr.jpg

发表于 2019-9-26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9-26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乱改经典,沽名钓誉,一分不值!

发表于 2019-9-26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hgj88 发表于 2019-9-25 23:40
坚决反对乱改经典儿歌的唱词及音乐旋律!坚决反对对乱改受到 国家保护的“非遗”传统经典戏曲的故事情节、 ...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家庄主 发表于 2019-9-26 06:14
乱改词,已成恶搞。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dinyuanshanren 发表于 2019-9-26 14:55
乱改经典,沽名钓誉,一分不值!

演艺界总有那么一些毁灭型的“人才”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