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人生赢家
这还不算完,财色双收之后,司马相如又开始实施计划的最后一步:入仕。
此时,汉景帝早已驾崩,汉武帝执政,相如通过卓家的财力和人脉关系,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子虚赋》递到了皇帝手中。
上一任不喜欢的东西,新领导未必不喜欢,汉武帝果然对《子虚赋》大加赞赏,并感叹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可惜我没有跟这位古代先贤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啊。
旁边的大臣赶紧说:“这文章不是古人写的,是著名企业家卓王孙的女婿司马相如的作品。”
汉武帝一听,马上宣旨召见。司马相如见了皇帝就说:“《子虚赋》是我几年前写的,不值一提,我最近刚写了一篇新作,请领导过目。”又一篇洋洋洒洒数千言的《上林赋》呈上。
《上林赋》与《子虚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都是以“子虚”和“乌有”两个虚拟人物的对话为切入点,以铺陈华丽的辞藻,描述大汉王朝的秀美山川与豪华奢靡,劝谏帝王应少私寡欲,恪守老子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成语“子虚乌有”即来源于此。
汉武帝读罢,深以为然,当即封司马相如为中郎将,相如从此步入仕途。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司马相如不但仕途通畅,在文学创作上也是一帆风顺,才如泉涌,佳作频出,又先后写出了《长门赋》《美人赋》《大人赋》等一系列力作,一跃成为汉赋的领军人物,被尊为“赋圣”和“辞宗”。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甚至把他和司马迁相提并论,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相如的赋当时有多厉害?
汉武帝的老婆陈皇后,也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主人公阿娇,在宫斗中失宠,皇后身份被废黜,冷落于长门宫内,孤苦伶仃,终日以泪洗面。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阿娇受高人指点,一狠心一咬牙,派人送给司马相如一百斤黄金作为稿费,要相如以自己的口气写一篇给皇帝的赋,诉说自己被遗弃后的抑郁苦闷,希望能让丈夫回心转意。
这大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高稿酬。司马相如收下千两黄金后,闭门谢客,专心创作,三天后,为阿娇写下千古名篇《长门赋》: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长门赋》辞藻华丽,字字珠玑,开史上骈体宫怨题材之先河,写得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据说,汉武帝看完后,被深深打动,马上起身去长门宫看望了阿娇,好言抚慰,并指示有关部门,阿娇皇后之位虽然被废,但在生活上,仍享受皇后待遇,不得轻慢。
宋代辛弃疾曾作《摸鱼儿》曰: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说的就是这件事。
6. 情感危机
回顾司马相如的人生历程,从最初的买官后不得志、跳槽、失业,到成功策划炒作成名,然后以琴撩妹、拐骗少女私奔、当垆卖酒,迫使卓氏家族接纳自己,获得大量钱财加入富人集团,最后弃商从政,开启人生新的一页,财色并蓄,名利双收,完成从穷苦屌丝到成功人士的华丽转身。
在这一连串教科书般的操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赢得卓文君的青睐,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如果没有相如扎实过硬的泡妞本领,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司马相如对卓文君也是心怀感激,把她从成都接到了京城,夫妻二人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动不动就在朋友圈秀恩爱,大家都羡慕的不得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司马相如按时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总说加班,就算回家也是心不在焉,倒头便睡,有时甚至以工作忙为由,连续几天彻夜不归。
呵呵,男人,你懂的。正如卓文君猜到的那样,外面有人了。
第三者据说是陕西茂陵的一个女子,长得娇艳妩媚,俊俏可人,最主要是,比卓文君年轻。
文君一气之下回了成都,分别之时,司马相如说,最多三四个月就会探家一次,结果,连续五六年没回去。
卓文君给丈夫写信,说你工作到底有多忙,过年也不回来,就一点不想家吗?
司马相如的回信只有13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啥意思?一连串冰冷的数字,从一到万,唯独没有“亿”,就是“无意”或者“无忆”的意思,我一点都不想你,我们分手吧。
毕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知书达理,卓文君明白其中的含义后,并没有走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常规套路,而是用一首数字诗表明心迹,努力挽回婚姻: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写完发出后,觉得意犹未尽,又写了一首诗《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现在人动不动就引用的那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就是卓文君的原创。
第二封信发出去,卓文君越想越伤心,当初我年幼无知,你勾引我跟你私奔,闹得满城风雨,跟家里关系也搞僵了,如今你事业有成,我也老了,你另有新欢就要抛弃我,良心不会痛吗?你以为我会缠着你不放吗?不会的,咱们好合好散吧。提笔又写了第三封信,并附上一首《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曦,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祝你跟你的小情人在一起生活幸福,注意身体多吃饭啊,不要想我,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再见!
三封信三首诗,据说,司马相如看完后,百感交集,羞愧难当,回想当年夫妻恩爱之情,终于良心发现,放弃了休妻另娶的念头。
7. 相如之死
公元前121年,卓文君病逝。
司马相如的身体也一直不太好,文君死后不久,他就办理了病退手续,把家搬到了陕西茂陵。对,就是那个小情人的家乡。
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18年的一天晚上,司马相如突然死于家中,终年61岁。据说是因患糖尿而死
关于他的死因,史书中一直有“相如死渴”的说法。
据说,司马相如生前患有消渴疾,也就是糖尿病,平时没啥事,但需要注意饮食,少吃甜食,尤其要节制房事。
相如在这方面做的一直不太好,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文君姣好,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
也就是说,在成都期间,司马相如曾经因为纵欲过度而诱发旧病。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最终,司马相如“卒以此疾至死”,也是死在了这方面。
不知道跟晚年定居茂陵有没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