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子镇宋为礼仪乡;明叫云归镇;清名镇子场,属永康乡;民国21年改场为乡,24年设第三区,为区所在地;31年分设玉清、宝庆乡;33年又合并玉清乡。
解放后,1950年仍为镇子乡;1951年分设巩固乡;1958年巩固、建华乡并入镇子中心人民公社;1962年分设巩固、建华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云归镇;1992年拆区建镇,云归、玉清、建华合并为镇子镇。
据传宋末明初年间,一位独具慧眼,对地理风水颇有研究的“阴阳先生”途径此地,举目四周山脉走向,连声赞叹,此乃“五马归槽”风水宝地矣,大有立朝建都圣地之势。
此地有一人闻此信息,速将该先生邀至家中,盛情款待,奉若神明上宾,把盏数日,此先生为真诚礼仪所动,遂将个中玄机逐一破解知晓:原来场镇东南西北中各有一突出山嘴,酷似马头状延伸至腹地,腹地中央恰如一个马槽(槽者沟也、水也),如五马饮食之状。
一条小河环抱马槽而过,形同皇帝玉带绕身。此人得此奥妙,诚留风水先生指点谋划,许诺共享荣华富贵,殊不知此人为人奸诈、心术不正,日久天长被其识破,决不为伍。但又不忍离去,遂在就近罗汉寺削发为僧,法号净候。
明朝末年,朝中武将张献忠奉旨剿灭川籍奸臣死党,殃及九族。为了永绝后患,普川庶民无一赦免(灭后由湖广人迁居填住四川),镇子人亦在劫难逃,唯一幸存一人,就是上述法号净候的和尚(当时藏在千年黄角树的空心洞中逃过此劫)。
湖广人迁居来川,传承了建会馆的习俗,然净候深谙风水之道,正好派上用场。净候早已看破红尘,为使地域资源造福民众,便欣然献智献策,指点迷经,并从中协调周旋。
来此的五个家族分别在五个“马头”上修建一会馆,并按阴阳地理为其命名,这就是镇子场久负盛名的万寿宫、黔阳宫、南华宫、五圣宫、地主宫。
每宫大门前均塑有一对大石狮,以镇妖辟邪,宫的外观建造、内部结构尽显古典风范,堂皇雅致。万寿宫内还塑有数十尊菩萨,供奉之人络绎不绝。全国解放后,五宫先后被拆除征用(万寿宫为原镇子区公所所在地;五圣宫、地主宫拆除新建粮站;黔阳宫改为粮站榨油房;南华宫改建成为农贸市场)。
尽管岁月流逝,“五宫”不复存在,但它的辉煌的历史印记,将永远被世人珍藏和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