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但是随着各个省份陆续放榜。大家最关注的还是今年的高考状元究竟花落谁家。
其中,广西省的高考状元杨晨煜创下广西高考史上理科总分记录。吸引大批网友关注,甚至还上了热搜。随后网上就谣传其父母、爷爷奶奶均毕业于清华北大,一家子都是学霸。后面杨晨煜本人出来辟谣,自己父母均毕业于广西本地院校,奶奶也没有上过大学。 尽管杨晨煜的家庭没有网络的那么厉害,但是在普通人里面也是很出众的。其父亲在广西水利厅工作,母亲是广西医科大心脑疾病专家。公务员和医生是高考状元父母比较常见的职业。 在《2007-2016年高考状元调查》的数据中显示:高考状元父母职多为教师和公务员。具体情况如图: 而从学历上来看,高考状元父母的学历多为本科及硕士: 从高考状元的城乡分布上,城市状元要远远多于乡村状元。 在高考状元从小到大所就读的学校看来,状元们都是越来越往省市一级的重点学校集中。 尽管成为高考状元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从大部分的高考状元的家庭背景看来。一个好的出身的确是让他们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内重点高校逐年下降的农村生源也从侧面反映了或许“寒门”很难再出贵子!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而当年高考中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农村学生去哪里了?
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以湖北省为例,2002~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以军事、师范等方向为主的提前批次录取的比例亦从33%升至57%。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 而这一现象折射出来的是目前教育资源地区和阶层间的不平等。以常出高考状元的重点高中为例。据数据显示,在四川省共有重点高中183所,其中成都就占39所,最少的遂宁只有两所。去年刷爆朋友圈的文章《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就让人们关注到教育存在的失衡问题。特别是城乡和乡村之间存在的教育鸿沟,但是这篇文章也备受质疑。质疑的声音认为,“这块屏幕”是否真能改变命运,因为在很多地方,能观看成都七中教学直播的也只有一个学校的“尖子班”。对于大多数的农村学子来说,还是在上着传统课程,能考上一个三本也足以成为家里的骄傲。 在被称为“毛大”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学生们像一台机器一样超负荷运转,但来自于普通工农家庭,较差的师资力量却让他们很多人最终可能只能上一个三本。但白岩松曾经说过:“我绝对不会去嘲讽毛坦厂中学,因为它寄托的是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甚至卑微家庭的梦想。” 尽管高考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它仍旧是目前最适合中国、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很多普通出身的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阶层,高考依旧是最快速便捷的一条道路。 改变教育失衡的现状,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这块屏幕”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我们还急需更多更有效的手段来使教育发展更加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