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803|评论: 6

[原创] 汶川县:建设全域示范天府旅游名县

 关闭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9-3-2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汶川县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投入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富民”和“旅游强县”战略,加快推进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地高质量发展,让旅游产业成为全县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积极构建阿坝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63AB92B25298B5F18D127FD08B3207AB.png
  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基础得天独厚
  汶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岷江上游,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1300米,森林覆盖率达42.08%、森林蓄积1147万立方米,孕育了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国家级珍稀保护动植物,拥有国家5A级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大禹文化旅游区等景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光秀美,素有“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之美誉。其中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第一批成立的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还是续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以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之后的国际级第四大保护区,以“国保之家、熊猫之乡”而享誉中外。现有大熊猫数量占全国大熊猫总数的10%以上,目前,卧龙境内有165只左右的野生大熊猫,保护区在核桃坪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熊猫繁养基地,圈养了大熊猫70多只。汶川文化底蕴深厚、文物遗存丰富、自然景观壮美、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上古大禹带领先民治理洪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大门。
  聚焦全域统筹,建设成果令人瞩目
  “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汶川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改革开放成果毁于一旦。灾后重建中,汶川县始终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契机,积极依托优势资源,经过艰辛奋斗,汶川的旅游产业实现了观念突破、物质积淀、基础夯实和精神凝聚四大突破。围绕“运动康养·生态颐养·老年文养”主题定位,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深挖“汶川文化四朵花”内涵,不断提升“汶川六景”品质,加快推进龙溪阿尔沟、漩口赵公山、水磨寨子坪、雁门借山居·云龙山等开发。开办全省首个创新型康养书院,涌现出龙溪达拉布、漩口群山益水、水磨绿水青山、三江牧田山居等一批康养民宿,全县农家乐、乡村酒店、康养民宿等接待设施达1060家,床位数3万余张、餐位数达47000余张。初步形成北部运动康养、南部生态颐养、全域老年文养的康养经济差异化发展布局,“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独具特色的康养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整合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汶川三江生态旅游景区、联合国灾后重建最佳范例汶川水磨古镇景区、世界旅游温情小镇汶川映秀“5·12”地震纪念地景区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资源,成功创建了汶川特别旅游区为国家5A级景区、华夏始祖大禹文化旅游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县域内有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景区范围覆盖县域所有乡镇,并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旅游强县、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等,汶川的旅游产业实现了精彩蜕变、亮点凸显,实现了全域振兴、跨越发展。
传统羌族民俗活动.JPG
  按照省委“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州委“支持汶川县建设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地”等部署,汶川做出全面融入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建设,推动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地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发展思路,将旅游作为全县统筹城镇与乡村一体化,统筹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大旗。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邀请专家团队编制《汶川县全域康养旅游总体规划》《汶川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18—2022)》,启动《汶川县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并注重旅游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和融合,让文旅发展有章可循。制定出台《汶川县关于实施健康免税岛政策鼓励康养经济建设的十条措施》《汶川县生态庄园经济贷款分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优惠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到汶川发展旅游产业;成立了汶川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按照相关要求创新“1+3+N”监管模式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包括县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县旅游警察大队、县旅游巡回法庭、县工商质技食药监旅游执法大队,县旅游市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全面提升旅游市场监管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全县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旅游产业专项发展资金从2012年起的每年1000万元增至2019年的1500万元。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37元、同比增长9.7%;接待游客563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25亿元,均超额完成州定目标任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1亿元,同比增长3.7%。“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映秀正式挂牌,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尤其是近四年三次获此殊荣实属不易;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全省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
  坚持创新举措,特色亮点可圈可点
  (一)抓实“三个结合”,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
  一是抓实旅游与区域资源结合,倾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深入汶川映秀镇视察,作出了“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映秀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指示,体现了总书记对汶川的殷切厚望和深切关怀。汶川牢记总书记嘱托,全力将“爱国爱党·家国情怀”宣誓广场、映秀震中纪念馆、纪念陵园和漩口中学遗址、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整合打造为震中遗址纪念群,将家国情怀、应急管理、生态文明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要内容,向全国、全世界展示一部生动的中国抗震救灾史,展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激发人们尊重自然、战胜困难的斗志与勇气,并升华为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讴歌。
古韵羌山——龙溪羌人谷.JPG
  二是抓实旅游与民生改善结合,不断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推进产业融合、实现汶川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扩大就业供给、助推脱贫攻坚的现实途径,是夯实基础设施、解决交通瓶颈制约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城乡形象、建设康养汶川的有效举措。紧抓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进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重要指示,坚持把发展旅游与乡村振兴、脱贫摘帽结合起来,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培育旅游扶贫示范户,推动旅游特色村寨建设,夯实汶川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地高质量发展基础。
  三是抓实旅游与生态文明结合,积极融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汶川自然人文生态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岷江上游的重要生态防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按照生态功能区要求和生态旅游相关规范,科学编制旅游规划,突出生态保护功能,合理布局旅游基础设施、保护设施和必要的旅游接待设施,以建设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地为抓手,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融入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建设重大布局。
  (二)以共建共享为基准,积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家园
  一是坚持保护不松懈,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实施“一河一策”,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严守生态红线,大力推进大熊猫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建设;严格工业区准入标准,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提升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全面提高城乡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一江四区”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坚持发展增动力,积极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以森林植被、高山草甸、河流湖泊、干旱河谷、地灾水患为重点,实行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向结合的方式统筹山水湖田草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阿尔寨滑坡等地灾防治工程。开展城乡绿化美化亮化行动,全面提升自然生态功能,努力建设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的生态环境,打造独特的自然生态保护地、康养旅游目的地、绿色产品供给地和山清水秀宜居地。
{6A5CA7A3-5C50-36AF-DCAB-E76D5FDE8728}.jpg
  三是坚持特色添魅力,两大动植物活化石异彩纷呈。汶川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主要分布区、重要栖息地,拥有大熊猫440只;是植物“活化石”珙桐全世界唯一的集中分布群落,天然珙桐林面积达3万亩。近年来,汶川将熊猫、旅游、生态和发展相融合,大力发展熊猫经济,通过举办大熊猫生态旅游节等形式,弘扬大熊猫生态文化,发展大熊猫生态旅游,助推生态旅游和乡村振兴发展,推动“大熊猫文化”走向全世界。并在今年第三届大熊猫生态旅游节上首发了“熊猫指数”,该指数分为“健康指数”与“幸福指数”两项,通过逾万份有效调查表显示:汶川居民健康调查结果评分为91.76分,其中,居民生理健康多项指标得分在95分以上、健康素养率13.6%,高于全国2015年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9.34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年优良天数在90%以上,整体呈上升态势。
  (三)以文旅融合为抓手,积极拓展全域旅游新空间
  一是深度融合多彩羌藏文化,民族团结传佳话。汶川是岷江文化中氐羌文明与汉民族文化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藏、羌、回民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地,是成都平原与川西北地区交流与融合的重要节点;是国务院确定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羌绣、羊皮鼓舞、羌族释比等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千多年来,各民族在汶川土地上繁衍生息、和谐相处,各民族及文化在保持固有特点的基础上,也相互交织、相为互补,在生产劳作、生活习俗、语言交流、娱乐休闲等很多方面都凸显多民族杂居区的文化特色,形成了灿烂的歌舞文化、精妙的建筑文化,还有绚丽的服饰文化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在“熊猫指数”的“幸福指数”中,汶川居民总体幸福感平均得分89.87分,其中,居民社会幸福感平均得分92.32分,在社会幸福感的8个方面的调查结果中中值以上回答占比高于90%,满意及满意以上回答占比高于70%,表明汶川居民整体幸福感高。
精品民宿.jpg
  二是大力展现盛世大爱文化,爱党爱国爱人民抒中华豪情。2008年,一场抗震救灾的壮举,曾使汶川凝聚了世间大爱,映秀更是大爱汇集,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所凝聚的大爱精神构成了映秀不朽的生命和最大财富。如今,汶川以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契机,已经形成漩口中学遗址、震中纪念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爱立方为主的大爱文化展示体系,依托汶川城市应急体验中心、应急加油站、应急救援实训基地、宣誓广场、七一映秀中学等现场点,大力开展“家园情怀、生态文明、应急管理”为核心的教育培训,正努力构建以映秀镇为中心,辐射融培训、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爱国爱党·家园情怀·特色培训小镇”。
  (四)以三态并驱为依托,夯实全域旅游4.0版本新未来
  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筑牢岷江上游生态防线。坚持以绿为景、依绿兴业的理念,坚持遵循自然、返璞归真原则,统筹推进岷江上游水生态治理,构筑岷江上游生态防线,大力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努力保护好长江、岷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物基因库。按照“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推动绿色汶川建设,森林覆盖率从2003年的38.1%提高到2018年的56.85%,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地灾河道综合治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实施村容村貌、生态能源、入户文明路建设,实现了城乡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二是文态培育并重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内涵,着力提升文化创意水平,把丰厚文化资源的价值展现在游客面前,全面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互动发展,通过大力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大爱文化、熊猫文化、康养文化、“无忧城”文化等特色文化,塑造品牌、打响品牌,促进生态文化与康养旅游有机统一。围绕汶川海纳百川的治水文化、悠远厚重的羌藏文化、天人合一的熊猫文化、守望相助的大爱文化等“汶川文化四朵花”,大力推动汶川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突出抓好姜维城遗址、绵虒文庙等保护,全力打造农耕休闲体验区、历史文化体验区。按照藏羌文化的神态、旅游名城的形态、宜人舒适的生态、精典特色的业态、原居民日常生活的状态,推动藏羌民俗文化业态发展。
  三是业态南北差异发展,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国家AAAAA级汶川特别旅游区”和“国家AAAA级汶川大禹文化旅游区”三大品牌,已基本形成了南部映秀镇培训经济、漩口镇以赵公福地、群山益水为核心的养老养生业态、水磨镇以健康产业为核心的主动健康小镇品牌和三江镇以康养气候等基础为依托的颐养养老业态;北部以大寺冰瀑、“龙溪探秘寻宝”、运动赛事为核心的运动康养业态;形成了汶川康养书院及烟雨三江、丹青水磨、福地漩口、天地映秀、大禹故里、古韵羌山分校为体系的汶川全域老年文养体系,着力构建了汶川南北区域差异的全域旅游布局。
  打造全域旅游,天府名县创建如火如荼
  汶川县将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契机,坚持旅游“全要素”,文化“大繁荣”,围绕“运动康养·生态颐养·老年文养”主题,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加快建设天府旅游名县,让旅游体验度更高、游客感觉更走心。
{C4B4E540-F2AB-F42C-BCD1-91BDAB744A81}.jpg
  (一)做优规划,加快完善“山水文景”旅游空间布局。立足“远瞻历史、近赏山水”,突出分区分类布局、产业定向培育、要素补短配套,高起点谋划旅游发展。南部紧扣服务3万康养人群目标,依托国家AAAAA级汶川特别旅游区,推进寿溪河流域、茶马古道等开发。北部片区对标1万康养人群需求配置旅游要素,推进萝卜寨、羌锋、布瓦等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加快阿尔沟、姜维城、大寺冰瀑等景区景点建设。
  (二)精准路径,加快发展“四型同构”旅游发展模式。坚持“一镇一特色”,以建设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乡村振兴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打好文化和旅游“两张牌”,统筹推进“农业+旅游”“交通+旅游”“互联网+旅游”进程,确保成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大熊猫栖息地竹旅游区建设,推进省级竹林小镇、竹林村落、竹林人家建设,建设友谊隧洞—水磨—映秀50里特色竹景观带,积极申报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三)做亮特色,加快构建“两区五极”全域旅游体系。加快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发展研学培训经济。加快龙溪羌人谷旅游综合开发,力促“羌人牧场”“奇幻森林”等项目落实落地。加快水磨主动健康科创小镇和寨子坪康养社区项目建设,推动主动健康与康养旅游深度融合。紧抓川投集团实施“双800”战略机遇,推进青城·赵公福地项目建设。培育支持民族特色野奢民宿发展,建设提升特色民宿酒店10家。
  (四)积聚靓点,加快培育“六素共荣旅游新业态。围绕旅游“新旧六要素”,深入挖掘“汶川六景”“文化四朵花”“无忧城”等文化内涵,发展壮大文化创意、教育培训、民族演艺等产业,推进全州民族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康养书院、老年养护院高效运营。开发以体验为主的互动性特色项目,推广创新羌藏民俗活动,持续办好国际大熊猫节、甜樱桃采摘节、大禹文化节、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完)

(麻辣社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7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3-27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塞  一直都喜欢汶川 夏天非常巴适

发表于 2019-3-27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车厘子非常火,以前老和参加麻辣社区组织的买遍四川

发表于 2019-3-27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想去萝卜寨 花儿开放的时间

发表于 2019-3-27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3-2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带家里老年人去汶川县城走走
发表于 2019-3-2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的发展 都是我们网友有目共睹的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