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436|评论: 2

许 龙:回 家 过 年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1-17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小的时候,孩子和父母一起过日子,过年自然老少团聚合家欢乐。长大了,孩子在外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记挂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祖训,总会风尘仆仆地赶回老家陪父母过年,哪怕远隔千山万水。
哪些年,我家四兄弟因工作原因,分居在省内的邛崃县、旺苍县、江油县和成都市四地。一到年底,都会不约而同地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从栖身之地赶回父母居住的江油县二郎庙的家里集中,三代同堂过个欢欢喜喜的团圆年。
我是家中的老大,自然带头,过了腊月二十就会想方设法催促三个弟弟早点动身。与他们相比,邛崃距二郞庙最远,交通又不方便,往往要先坐汽车,后转火车,每次都是最后到家。邛崃到成都不过七十几公里,但那时没有高速公路,长途公共汽车又要随时停车上客误时,至少路上要走三个小时。二郞庙是宝成铁路上的小站,快车不停,只能乘最慢的火车,去的时候要八个半小时,回来比去时不过快二三十分钟,虽然成都到二郞庙的距离也只有两三百公里。
女儿半岁时,赶车要带很多孩子必须的物件,比如饮水用的温水瓶,拉屎拉尿用的痰盂,挡风避寒用的小棉被,以及路上吃的牛奶、米粉……对于一个现役军人来说,背再多的东西也不难,恼火的是,火车站上赶火车的人山人海,想带着孩子挤上车比登天还难。当时火车门根本挤不进去,每次都是送我们的亲戚趁着没人注意,直接把我和妻子塞进车窗里。女儿和行李吗,他们等我两在人群中站稳了脚跟,就会把孩子和行李从车窗口里递进来。好在还算有点先见之明,我提前脱了军装换上便衣,不惹人注意,不然怎么好硬往车窗里钻。好不容易上了车,但车厢里满是人,根本没有座位,也许是出于对妻子怀抱中的孩子的怜爱吧,两站后一个好心人让了个坐,她两总算落了坐。
第二年改变策略,我们改乘大年三十下午四点从成都出发的火车。正点的话,次日凌晨三十分即可到达。中国人的习俗,大年三十全家团聚,一个不缺地吃餐年夜饭,外地的一般要在那天下午早一点的时间里赶回家。下午三点半,成都火车站上候车的人屈指可数,上的那节车厢包括我们只有六个乘客,一家三口上车上的轻轻松松,车上坐的舒舒服服。
十一点五十分左右,火车缓缓驶入了中坝站。过去的中坝,就是今天的江油城,是宝成线上的一个中等火车站,除了特快外,普通快车、慢车都要在这个站上停车,过了中坝,二郎庙就快到了。车还没在中坝站上停稳,车外稀疏不一或远或近的鞭炮声,突然变得密集起来,刺耳的脆响声钻进车窗,接连不断的亮光闪烁着照亮了整个车厢。这时,一件让人感到意外的事发生了,只见两名身着篮色列车服的漂亮女列车员,走到了我们面前,给车厢里的六个乘客送上六碗热气腾腾的汤园,一句“新年快乐”祝福,让我们感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远在他乡的一种温馨的关怀。时针指向除夕夜的十二点,沉浸在愉悦氛围中的火车,带着我们一家三口和同车厢的另外三个乘客,开出了中坝站,驶入了农历的又一个新的年份。
那天火车仍然晚点,五十多分钟后,火车缓缓驶入二郎庙车站。还没停稳,我就透过车窗看见早一点到家的三个弟弟,簇拥着被一件洗的发白的军大衣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老父亲,在寒风凌厉的站台上侯着他的大儿子、媳妇和孙女的到来。灯光昏暗下的父亲,仿佛苍老了不少,不能守着老人家尽孝的儿子,忍不住泪流满面。我背着行李,牵着女儿的手,和妻子一起下车,快步走到父亲面前,叫了一声“爸”,再也说不出话来。好在女儿真乖,跑上前就要爷爷抱,让老人家抱着他的孙女亲个不够,避免了让父亲看见儿子当面流泪的尴尬。
父亲是一九四五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老军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奉命从邛崃永安场油库调到江油二郎庙的山沟沟里,修筑地下战略储藏油库。当时工地条件差,家属安置在二郎庙街道附近的气象学校(“文化大革命”中停课)里暂住。那晚,母亲早早地在家中包好山西口味猪肉韭菜馅水饺等着,到家不一会儿就煮好端到我们面前,一边看着我和妻子吃饺子,一边指着另放在一个小碟中的大一点扁一点的饺子,说是给孙女准备的,饺子馅里按老家风俗包了一枚一元硬币,小孩子吃时挟着它,可以一生平顺,长大钱财两旺。可惜坐了大半夜火车的小女儿已经入睡,没有吃上奶奶专门给她准备的吉利饺子。
尽管凌晨三时才入睡,第二天天刚微微亮,母亲就把儿子、媳妇和孙儿、孙女从床上叫醒,一个个赶出门燃放鞭炮。一年中的第一串鞭炮,山西人称之为“开门炮仗”,只要在自家门口炸得“满堂红”,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就会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开门炮仗”燃放后,才准一家人外出,庆祝新的一年第一天的来临。九点钟回家举行拜年仪式,孙儿孙女依次向爷爷奶奶磕头,按山西“大年下的头,一个磕了一个磕”的习俗,只能一人一拜。即一个晚辈不能一次给爷爷和奶奶同时磕头,只能拜了一个再拜一个;也不能两个晚辈同时给一个长辈磕头,只能一个一个拜。头磕完后,爷爷和奶奶分别给孙儿孙女们发压岁钱,一个一红包,红包发完,拜年仪式才告结束,大家各干各的事去。
父亲讲,他小时候在山西老家过年,规距更多,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春节,天天有讲究。什么二十三打发灶王爷上天,二十四割上对子写上字,二十五擦抹打扫寻笤帚,二十六割上几斤肥羊肉,二十八胡拾掇,二十九提上坛坛打上酒,三十日饺子捏上三笸箩,直到除夕那天贴上春联挂好灯,吃上团圆饭,晚上守岁“熬年”,才算到了春节过上年。现在在部队过年,家里也不再循规蹈距了,只是简单办一下,为的是让子孙们不忘本。
家拜仪式后,母亲总会带着我们上街逛二郎庙小镇。二郎庙据说确实有过庙,但后来只剩下街道了,而且独有一条主街。街的后面靠山,气象学校就在后山山坡上。翻过一个垭口,茫茫山峦中隐藏着父亲他们正在着手建设的地下油库。街的前面横贯着一条宝成铁路,跨过铁路左面是一年四季不停产的江油水泥厂厂区,右面是水泥厂的生活区,生活区的若干通道已成了二郞庙街道的组成部分。小镇的年节热闹非凡,人山人海,转糖人的,卖小吃的,耍杂耍的,跳舞唱戏的和龙灯、狮子灯、牛儿灯、幺妹灯,不停地在小镇街上往来穿梭。主街不长,也很窄,玩耍的人们都爱往里挤。在父母的保护下,孩子们想尽千方百计钻进去追赶龙灯、狮子灯、牛儿灯,一路看表演,一路追着朝人群的空隙处扔甩手炮,过年么,大人是不管的。跑饿了,又吵着闹着要买零食吃。这一天,小镇成了娃娃们的狂欢“天堂”。
初二家里吃“开年饭”,父母为了照顾四川的媳妇和孙儿、孙女的生活习惯,“开年饭”改山西饺子为四川的几盘几碗和大米饭。善长面食制作的父母放了假,看着儿子、媳妇们安排菜谱,采购物资,上灶烹饪。长年在外吃伙食团的我和最小的四弟,被派往镇上采买新鲜的蔬菜和肉类,置办凉拌菜,总之一切需要的,都由我两采办。不知道是兴奋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一趟回来总会忘了买这买那,一些必需的东西又不能缺少,只好再跑一趟,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的上街。
“开年饭”究竟上了哪些川味佳肴,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少不了大红公鸡和欢蹦乱跳的鱼儿,年前就买好了养着,年饭桌上从来离不了它们。这是因为,“鸡”谐音“吉”,烧只鸡图的就是这个“吉”,而且烧全鸡,寓意全家吉祥。“鱼”谐音“余”,烧条鱼图个“年年有余”。当然,再多的菜肴,也要配上全家人喜爱的粉条白菜豆腐肉丝汤,这汤还由母亲亲手做,为的是大家吃上真正的山西风味不变样。
“开年饭”上桌前,在桌上人不注意的时候,我发现母亲取出四个小碗,往里面挟放了少许肉菜,恭恭敬敬地摆放进厨柜里。老人家的奇怪举动,引起了我的好奇。父亲怕我发问,悄悄的朝我摆摆手,意思是下来由他向我解释。饭后父亲讲了来由,当然是背着母亲讲的。
原来,祁县人认为正月初十是老鼠的聚亲日,老一辈的人一直保留着这天祭鼠的习俗。初十天不亮,家乡的人就要把准备好的肉菜,放在墙角等鼠只出入的地方供老鼠聚亲时摆酒席食用。还有的人在屋隅、墙角及水瓮里点灯,焚香,敬纸,以表示对娶亲老鼠的祝贺。偏远的山里人晚上还忌点灯,忌说话,以免惊扰了老鼠娶亲,惹怒鼠神降下灾来。不懂事的小孩子信以为真,大人便哄孩子说:嘴里含着驴粪蛋蛋,耳朵里塞上羊粪蛋蛋,眼皮上夹着鸡屎片片,在满天星星的时候,趴在磨眼里,就能看到老鼠娶亲的热闹场面。
父亲讲,祁县是山西的产粮大县,老鼠众多,搞好人鼠关系,成了家乡人的美好愿望,故祭鼠风俗保持至今依然不变。父亲还说,母亲随军这么多年,每年都要悄悄地祭祭老鼠。为什么怕你们知道,是怕你们怪她迷信。母亲一般在初四的晚上就在墙角落里摆放祭鼠菜了,不排除她把“初四”当成了“初十”。不管母亲出自什么样的考虑,这年味十足的举动也让我感动,因为她总是为了这个家的安宁,为了子孙们健康成长,操着一份善良的心!
短短的假期很快就要过去了,我们又急急忙忙朝着各自的小家往回赶。今天,父母虽然不在了,但老家那浓浓的温馨的年味和父母对儿孙们深情无私的爱,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地方民俗风情

发表于 2019-1-18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年味,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