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还得心药医 ——从过度留痕看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留痕,就是留下痕迹。实在是工作的必要手段。所谓眼见为实,既然不能把工作现场全程录播,那么留下几张照片、几份表格、几段文字,写明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依据何在、效果如何,既体现工作的严谨,为以后工作的开展留下各种资料(经验、不足、反思等),也可让看的人一目了然、事半功倍,何乐不为? 但坏就坏在过度。凡事有个度,所谓过犹不及。留痕是种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好的形式体现内容也促进内容。如若不然,就要警惕、值得反思。比如过度留痕。 那什么是过度留痕?就是事事留痕,时时留痕,该留痕的留痕,不该留痕的也留痕、更留痕,甚至发展到唯留痕马首是瞻,留痕万岁,一痕遮百丑……留痕本来是为了抑制和制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但过度留痕却给了我们升级版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笔者作为一个基层机关工作人员,对此有着切身体会和深刻感受。一项工作总结,不同机构会以不同的名义要几遍,这个让加上工作亮点,那个让突出重点工作,这个让去掉不足,那个说只写干货;一幅电视截图,照得歪了说不对称,照得正了说不够生活化,远了说内容太乱,近了说看不出电视机;正常的工作留痕不能用,摆拍的反而更合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人人都知道,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人民所痛恨、党和政府所不耻的,必除之而后快。但在现实中,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助长了这一风气。究其本质,除了对上级部门的要求吃不准,悟不真之外,就是不敢负责、凡事求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作为思想使然,或者是欺下瞒上、讨好上级的心理作祟。 可见,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的表现,要医治形式主义的顽疾,必先挖掉官僚主义的病根。如此,什么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呀,督查检查过多过滥、过度留痕呀,滥用属地管理、宣传标语口号散滥呀之类的临床症状,自会消失。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而人凡是得了官僚主义的病,不管原因为何,根源都在失了初心上面。外在的监督固然立竿见影,但不能釜底抽薪;不能实现从不敢官僚到不想官僚的蜕变。而召回初心,必须从相信曾有一颗初心开始,如此,就需要每个人——不管权力大小,有无约束——经常往后看、往里看,自我反省。省而有悟,才能不忘权力所来自;悟而能行,必能明白权力所用处。 如此,官僚主义必破,形式主义自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