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来,每到临近圣诞节、平安夜,老百姓想乐呵乐呵,必有汉奸们光腚蹦出来跳梁,头些年还忸怩作态,近几年竟张牙舞爪,各种抵制,甚嚣尘上,鬼哭狼嚎,乌烟瘴气。 
 
  有人奇怪了,不对呀,呼天抢地闹抵制圣诞节的都是“爱国者”,怎么是汉奸?嗯,别急,咱慢慢梳理。 
 
  抵制这个词,字面上是抗拒,排斥的意思。但是若以史为镜,就会发现这不是个好词儿,因为它充满贬义。只有心理上的弱者、行为上的怂货才把“抗拒、排斥”表述为抵制。与此相反,强者从没用过“抵制”这个词儿。 
 
  翻开我华夏悠久绵长的历史,第一个闹“抵制”的,就是俩傻缺怂货,亲兄弟,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 
 
  那是在殷商末年,纣王主政。纣王昏聩残暴,荒淫无道,好酒糜乐,嬖于妇人,造酒池肉林,辟重刑炮烙……于是殷商民不聊生。 
 
  微子、箕子、比干三人屡次进谏,说大王你这么搞不行,你看人家西边的“周”,广施仁义、民心向往。纣王说老子才不搞西边那一套。 
 
  终于,牧野之战,纣王的十七万军队,一夜哗变,周军遂长驱直入,以有道灭了无道。 
 
  伯夷、叔齐这俩二货,此时的身份就是俩农民,但是超级“爱纣王的国”。周自西边来,纣王的军队反正,殷商的民人雀跃,只有这俩“爱国者”秋虫涕泣。 
 
  哥俩一商量,咱啥也干不了啊,干脆咱“抵制周货”吧-----不食周粟。于是俩人跑到首阳山挖野菜度日,不久都饿死球了。而广大民人却过上了好日子,所以后世的孔子都流着哈喇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南宋国那么弱,但人还不算怂,所以岳飞他们叫“抗金”,文天祥他们叫“抗蒙”,没一个说我们是“抵制”金、“抵制”蒙。 
 
  大清都立国了,怂人们却只会闹“抵制”,本想在发型、服饰上做做文章,“穿汉服”假牛逼一下。可满人以强者的心态,不“抵制”明服明发,直接征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结果都不敢“抵制”了,人人脑后拖了一条猪尾巴。 
 
  大清国末年那几战,被人家打成了王八蛋,从上到下怂得一溜够,“抵制”这词儿就又来了。1905年抵制美货、1919年抵制日货……,结果呢,大家都知道。 
 
  所以,以史为镜,可知“抵制”这词儿,根本就是个贬义词,暗含着“抵制人”的弱、怂、衰、孬。 
 
  如今,我们已经开始了民族的伟大复兴,GDP全球第二,充满了文化自信,已然是世界强者。可是这帮孙子,还动不动就“抵制”这个、“抵制”那个,连个国家不放假的节日都“抵制”,啥意思?不就是暗含着骂我们还是弱、怂、衰、孬吗?这帮闹“抵制”的玩意儿,用心如此险恶,他们不是汉奸,谁是? 
 
  看电影《芳华》,里边有个偷听邓丽君歌曲的桥段,突然想起来,那时候就叫“抵制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具体的就是抵制靡靡之音、抵制奇装异服等等等等。现在呢,邓丽君还是永恒的邓丽君,贫下中农都穿着西装娶媳妇儿…… 
 
  开开心心过圣诞吧,因为,上帝对我们不薄。不信的话,你翻开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里边有一种稀有金属叫做锑,元素符号是sb,全球储量超过一半在我国,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锑(sb)及其化合物的生产国,占了全球份额的84%。 
 
  自古怂人闹抵制,不废江河万古流。祝大家圣诞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