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季节,闲暇无事。我与玛尔老师一起去元通古镇,我们沿108道一路驰骋,在成都到街子与108道汇合的地方,拐进一条直通古镇的二级公路,路的两边栽满了梧桐树。这个季节,一遍金黄,些许阳光射在路面尤显美丽。
到了元通古镇场口,一道石板拱桥首先映入眼帘,这里是文锦江、味江、泊江三江汇合之处。
远远望去,一坐古塔穿在云中,塔下建筑古香古色,十分壮观。站在拱桥上,可以看到半边街上人来人往,望着桥下江水慢悠悠地往前流去,偶尔翻着浪花,我闭上眼睛,想像一千多年前的繁华景象,那儿是依江而建的吊脚楼,那边是柏树深深的讲佛堂……还有那边,水码头,乌棚船、铁杆桥,想到这里,一幅清明上河图在脑海里浮现。古镇始于东汉,明清尤为繁华,真是川西的好江南。
沿半边街一路前行,街依江建,有许多古建筑物,房上都是雕花窗沿,砖木结抅。有一典当铺,字苍劲有力,朱红大字,气势不凡。
路口一拐,走进了真正意议上的古镇。有双凤、麒麟、玉龙;东盛、增福、长寿,古街鳞次栉比,六馆一山荘,九台七字库,文脉悠远昌盛;铁索古桥、梵宫静宇,便捷温馨;转角木楼、高墙飞檐。相机在光中闪烁,人们在条石上穿行。元通,我来了,这儿真是活了的清明上河图,依江望远,文井、味水、泊江,如条彩龙飞腾,难怪有水镇之称。轴轳、码头、仓厫,百货散集。古镇以水为躯,以水为魂。因水而生,因水而盛。惜字宫、龙井水,养育千年后人。铁匠铺、竹器店,川芎、麻花,酱油房,一街一景,让人留恋忘返。
特别是清末民初,湖广、江西等省的商人也到此经商并建造会馆,这些会馆现保存很好,我们从元通镇粮站的一道大门进去,爬上高楼,从楼上可以看到,大片青瓦屋顶,沿着文井江鳞次栉比,临河而居,中间一条街道穿行其中,真是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再现。
历史在这一刻凝固了,古镇房顶都是飞檐翘角,特别是那道横跨江河的索道,紧紧锁住悠悠时光的脚步,那一砖,那一瓦在镜头闪烁之间,定格了岁月的沧桑,屋檐上的花草,墙角处的青苔,被水镇悠久的历史慢慢浸泡。此刻,深深地吸一口从时光对岸吹来的江风来舒缓我的诗笺,空中大朵大朵的白云在午后醒来,悠悠然而自得,看古镇上的人们,悠闲地打着小麻将,茶馆里人声喧哗,斗地主的人说是双炸。游览的人品着小食,拍摄留念。
古镇三面环水,一面依山。一千多年来,滚滚江水滋润着川西这片土地。三江沿岸良田万顷,古老的镇子街头古院落森森。大大小小的街巷保存十分完好,木柱房、青瓦房连接成片,保存完好的古老民居,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水韵,每走一步,轻轻推开一扇窗棂,闪烁一次相机,似乎都是闯进了历史的大门,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地走了进去,走进了历史的画卷。千百年来的历史被我的镜头定格成永远。但愿我的文字和照片,能给频前的您,带来快乐,带来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