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19|评论: 0

[灌水]百年长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7 10:07 | |阅读模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首名叫《送别》的骊歌,凄迷、阴柔,哀而不伤,古意幽幽。从民国到今天,究竟传唱了多少地方?又有几人,会在今天喧闹的街头歌之唱之?没有答案。
    少年的我记住了李叔同的名字,我把他看成是一个柔情万丈、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中年后,我读到、听到弘一大师的名字,他以一个潜心佛门的高僧形象,由远及近走进我的内心。那个写骊歌的李叔同早已绝尘而去,可长亭还在,古道依然,芳草又萋萋。晚风里,它在远远地等待着我。
    我说的是故乡客村的那处风景——杨村亭。离别它,大概十七八年了,它还是老样子,立在我必须经过的古驿道旁。或许,它在等待着故人来吧。这个想法矫情,我只是一厢情愿的暗自猜度,不敢去问它,也无从问起。杨村亭不会说话,哪怕我当它是朋友,它选择沉默。沉默是金——它沉默了一百三十年,凝望着客村的岁月和客村的人。“人生易老天难老”,许多时光流逝了,许多制造故事的人不见了,杨村亭却并不憔悴,夕阳的余晖里,它静观黄花满地,秋水长天。
    我并没有找到有关太学生许清涟的文字记载,包括其妻李氏——这位受到乡邻旌表立了牌坊亭的女性,象青烟般消散在客村的山水草木之间。客村人抛弃过很多东西,遗忘过很多事情。幸好,这座青石雕砌的牌坊式亭子,得以在乱世中保存。石头缝隙的蔓草长了又衰,衰了又长,唯独深深雕刻在石头上的那些文字、人物、花草、动物、牌楼,风侵雨蚀而不模糊,清晰地昭示着客村的一些远年伦理,承载着客村人的一往深情。
    很多年了,客村死去的人和出生的人一批接着一批,就象园子里的韭菜,割掉了,又长起来。立牌坊亭的人死的时候,此地还没有关于我的消息。我也许还象尘埃,飘荡在客村的上空。不知道哪一天?大约四十年前的那个冬天冷冽的早上,我来到了距杨村亭五里地的一个屋子里。屋子里温暖如春,我听见一个女人俯身在我的耳边,轻声的唤着。后来,我得知女人是我的母亲。她叫着我的乳名,拍着我的身子,让我安然睡在她的怀里,睡在故乡的怀里。这个时候,距杨村亭立在古驿道边的芳草丛中已经有九十年了。我是说,我来到这个叫客村的一处土屋内时,有关故乡的一些记忆,一些往事,一些可以咀嚼的东西,早已先我而在。比如风中的花,雨中的树,屋后的古驿道,四周的山,还有这座坊亭。它们在着,只等我去一一捡拾,一一抚摸,一一去寻访。
    我伫立于亭外,四野宁静,秋虫唧唧。
    遥想从前,这亭外的路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赶路的人走得累了,抬头望见一座古亭守在前头,高大的石牌上雕刻着“节孝”两个大字。或许阳光酷热,或许风雨交加,或许暮色苍茫,远行者步入亭内,望见石凳、茶水,甚至有几双草鞋悬挂在石壁上,古道弯弯,路人心里不知不觉生出一丝丝温暖。听老人说,客村有一位孤寡的老婆婆,十多年来一直义务烧茶水到亭子里,闲暇也不忘纳几双草鞋,挂在亭子的石壁间,默默地做着这“修善”的举动。后来,老人家走了,杨村亭里的茶水、草鞋并未消失。穷乡僻壤之地,藏匿了多少淳朴、厚道、善良,杨村亭的一块块石头可以作证。人心的柔弱与石头的坚硬,交织在古亭里。客村健在的老人还说,第五次“反围剿”时,这座古亭一度作为红军的后方医院,为抢救红军的伤员立下了大功。也许李氏——那位清朝太学生许清涟的妻子,她最初的梦想只是为了表明一种“节孝”的姿态,却没有想到,她修建起来的这座牌坊式亭子,多少年来成了一种精神的寄寓之地,一处令客村人割舍不了的象征。
    少年时,我与它的距离咫尺之遥。沿着那条古驿道,我不止一次靠近过它。站在自家的庄稼地上,我曾经远远的注视过它。寒冬、酷暑、暴雨、劳累,我躲在里面,杨村亭成为我少年的庇护之地。
    还是回到《送别》的旋律中来吧。“天之涯,地之角,知叫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只有别离多”。此刻,我又一次来到杨村亭外,正是秋天。山上的树叶正纷纷扬扬地飘飞,路边的青草被初霜染得黄瘦零落。我分明感受到了秋天带来的肃杀寂寥。我的那些少年相知,如今早已为人父母,奔走在各自的旅途上,难得回到这故地来重新聚首,不免令人感叹时光流逝,一切太匆匆。不远处,一条新修的水泥路正朝着脚下走来,我想,下次回到此地,杨村亭边,又会是一番别样的风景。只剩两边的山色,还有这座已被列为文物的古亭,始终守候在客村的天空下,不愿老去。
  


转自: http://www.21huagong.com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