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8300|评论: 6

[群众呼声] 白马关何称“绵竹关” 绵竹城何名“小成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30 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马关何称“绵竹关” 绵竹城何名“小成都”
□刘斌夫
绵竹关~白马关
  中原入蜀最后一关——白马关(时称“绵竹关”或“鹿头关”),雄踞于当时的绵竹县与雒县、涪县三县交界处,在“绵竹故城”北面、涪县潺亭万安驿南端,今德阳市罗江区境内,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与罗江区白马关镇交界处,龙门山系东北余脉大霍山鹿峰山山麓,故《三国演义》称白马关为“绵竹关”。此境有著名的先秦“金牛古道”遗迹和东汉末年及三国蜀汉“落凤坡”、“旱八阵”、“点将台”、“庞统祠”等古迹。
    东汉中后期益州刺史部曾从成都短暂迁治绵竹故城~黄许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平定巴蜀,汉承秦制,仍实行郡县制。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巴郡割蜀郡之地,于“扼控三巴,益州矜领”的梓潼神乡(又作乘乡、绳乡)置广汉郡,史称“分巴割蜀以置广汉”。
  据《汉书·地理志》载:广汉郡辖梓潼(郡治)、雒县(县治在今广汉市)、新都、绵竹(古县治在今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什邡、白水(县治在今青川县白水坝)、葭萌(县治在今广元市昭化镇)、涪县(县治在今绵阳市区,其管辖范围,南至今罗江县域以黄许以北为界)、广汉(县治在今遂宁市射洪县柳树坝)、郪县(县治在今三台县南鲁班湖一带)、阴平道(今甘肃文县)、甸氐道(南坪,今九寨沟)、刚氐道(今平武)等十三县、道。
  据《华阳国志·蜀志》载:“初平中(公元190年至193年间),益州牧刘焉自绵竹移雒城县城,筑阙门。”此处《华阳国志·蜀志》记述可能有误。另据史料,东汉初年,大省级府治益州刺史部曾短暂迁至雒城(今广汉)。原广汉郡治在梓潼。东汉末期、三国初年,雒城尚无“广汉”之名。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于雒县置汉州,雒县为州治。元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废雒县,由汉州直辖原雒县地。1913年,雒县、汉州正式改称广汉县。
  近年考古发现,“绵竹故城”规模庞大,盖因古绵竹辖地广阔,城邑历史悠久。而且,东汉灵帝中平年间(公元184年~189年)大省级行政区益州刺史部迁至绵竹(即今德阳旌阳区黄许镇)。至东汉末献帝兴平年间(公元194年~195年)大省级行政区益州刺史部迁回成都。——川西名城重镇绵竹之“小成都”美名从此而来。绵竹县城于东晋时从黄许镇迁址于今绵竹城区,此为后话。
自东汉起德阳及旌阳之名多次移动蜀中各地
  自东汉始,江油小溪坝、遂宁龙凤场(今龙凤古镇),曾先后以“德阳”之名短暂设县。
  西晋太康初年,道教仙人许逊任旌阳县令,因其能点石成金、救济贫困、画符水祛除瘟疫而有德于民,朝廷诏改旌阳县为德阳县。西晋时的旌阳县、德阳县也不是现在的德阳市区,而在今遂宁市一带。
东晋时,绵竹县城从黄许镇,迁址于而今的绵竹市区。
  唐高祖武德3年(公元620年)“分雒县、绵竹地置德阳县”,其时,绵竹故城(即今黄许镇)归属德阳县管辖。
后来的德阳县城,至今称作旌阳镇。
  1996年末获批并宣布从德阳市中区析分恢复罗江县(但是,原属罗江县辖地,今属德阳市旌阳区的通江镇和今属绵阳市安县的玉泉、宝林两镇,并未复归罗江县旧治,而致安县、罗江李调元故里之争悬而未决,实则李调元故里全属罗江县旧治无疑),德阳市中区改称旌阳区。
  今罗江县升格为德阳市罗江区。

    ——本文摘编自经济学家、文史学者刘斌夫新著《丝绸之路:中国与世界》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4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8-10-5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185235blzlllzbp7thlfpf.jpg                                            2617b36e068214dc_i.jpg

发表于 2018-10-17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28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史家介绍司马相如,都说他是成都人。其实,司马相如祖籍在秦晋接壤的今陕西渭南韩城。韩城位于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古称“龙门”、“夏阳”、“桢州”、“少梁”。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子于此,称韩国。春秋时,韩国被晋国吞并。春秋战国之交,周平王封秦仲之子康于此,称梁国。战国时,秦设夏阳县。西汉韩城属左冯翊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置韩城县。
韩城南郊神秘的司马家族,出了率大军吞并巴蜀秦国大将司马错、西汉著名文史学家“父子太史公”司马谈、司马迁等著名人物。
秦末汉初,其父辈以晋商身份移民巴蜀。因为惊见沿途大地景观“曲流”太美,硬使其司马相如的父亲不忍离开,当场就买地置田,修房造屋,先期落户、暂且定居于大巴山麓腹地、嘉陵江流域中段的蓬州(今四川蓬安县)一个名叫“马回”的小村镇的水岸畔。司马相如出生在蓬州。为了便于家族在大城市继续经商,子女要在大都会成长深造,司马相如5岁发蒙时,父辈决计,举家迁入成都。
司马名相如,字长卿,小(乳)名“狗儿”,学名犬子。关于他的生卒年,历来多有争议,据蜀地学者考据,大约是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也有说前118年的)。
少年司马相如,说话口吃结巴(现当代成都籍大作家巴金年青时也有点口吃),喜欢读书,好练剑术,精于骑射,崇文尚武。他自幼通读春秋战国史,崇拜足智多谋而襟怀宽广的春秋战国文臣名相蔺相如,当发蒙向私塾蒙师报名时,就把自己的大名也改为“司马相如”了。

发表于 2019-5-18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很深呀

发表于 2022-6-13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4-16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经据典,资料详实。收集不易,点赞支持!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