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03|评论: 0

[转帖] 治印名石产地 50万人的青田县 对外开放的典范 —— 散布在128个国家的青田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0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位于浙江东南部、瓯江中下游的“ 青田 ”,是丽水市对外开放的“ 东大门 ”。


       这个小山城有着美酒般的甜蜜幸福,也有咖啡似的醇厚韵味,中西文化在此碰撞,让“ 美丽青田、幸福侨乡 ”愈发彰显魅力。据介绍,青田籍华侨返华投资人数已达10万人,投资与贸易资金总规模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累计捐赠社会公益事业资金3亿多元。

1537328510424.jpg

2018“ 过大年 ”近80名来自希腊、美国、西班牙、加纳、荷兰等20多个国家的国际家人,齐聚青田共庆新年。


       与世界同步行进的“ 青田时间 ”


       70岁的浙江青田老人孙宝珍家里,挂着3个时钟,分别显示中国、西班牙、德国三地时间。这样他可以选择每天最合适的时间点给远在欧洲“ 打拼 ”的子女打越洋电话。


       上午10时,小山城的人们陆续忙碌起来,开启一天新生活。“ 不是这里的太阳升得迟,是青田人的生活习惯接近‘ 欧洲时间 ’,喜欢晚睡迟起。”在青田的拉斐咖啡馆,68岁的陈耀东喝起了一天中的第一杯意式浓咖。


       迈出咖啡馆,县城中心的新大街上,中国银行高悬的大屏幕上,跃动着美元、欧元等世界各地货币的汇率。途径此地的男女老少,都会不自觉地驻足瞄上一眼,了解当天的“ 行情 ”,新大街便有了洋气的外号 ——“ 侨乡华尔街 ”。


       这般多元风情,缘于青田分布于全球 128个 国家和地区的 33万 华侨华人。


       青田曾经被称为“ 浙江的西藏 ”,“ 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恶劣地理环境,让青田人的生活与“ 苦 ”相连。如今,走出去的青田华侨归乡反哺,为故乡带来了财富,青田开始与世界接轨,渐成独具一格的国际气质。


       红酒、母婴奶粉、西班牙火腿、意大利化妆品 …… 依托得天独厚的华侨资源,“ 中国侨乡进口商品城 ”应运而生,各国商品一应俱全,堪称“ 万国商品销售中心 ”。

1537329397236.png

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


        作为青田“ 华商之窗 ”,中国侨乡进口商品城自2015年开业以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带动1500多人返乡创业就业,建成5万多种商品、168家侨资企业。截至今年7月,进口商品总销售额突破23.5亿元,成为该县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亮点、新引擎。


     “ 欧陆风情 ”开启新生活


       纯正的巴西咖啡、法国乡村酒窖里地道的红酒、正宗的意大利牛排 …… 临江路“ 欧陆风情一条街 ”上集中了上百家酒吧、咖啡馆、西餐厅,从装修到美食都与世界同步。


       今年48岁的李焕军称得上青田“ 咖啡第一人 ”,上世纪80年代随着青田“ 出国潮 ”出国。1994年,他毅然返乡,在龙津路开出了第一家咖啡吧。“ 以前,我店里的客人都是回国探亲的华侨。”李焕军说,他们在海外创业很艰苦,舍不得上咖啡馆。回中国后喝咖啡反而成了身份的象征,那时生意好得不得了。再后来普通民众成为了消费的主流。


       此后,一家家西式餐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2009年,法国拉斐西餐中国区总部落户侨乡,成为青田首家海外餐饮企业。拉斐西餐厅投资人王益勇介绍,在这里一天能卖出100多杯意大利浓咖啡。


     “ 早期青田华侨在外多从事餐饮业,回国后他们重操旧业。”谈及华侨“ 逐梦史 ”,王益勇说,积极、吃苦、抱团的意念支撑起祖辈们的创业路,经过长期资本、经验积累,青田华侨逐步摆脱底层生涯,蓄势待发追逐新生活。


       据悉,青田已成为中国人均储蓄最高、浙江省外汇储备量最大的县之一,初步估算侨资超过2000亿元。青田籍华侨返华投资人数已达10万人,投资与贸易资金总规模达2000多亿元,累计捐赠社会公益事业资金3亿多元。

1537329400588.png

青田夜景。


       山沟沟里诞生“ 联合国村 ”


       山路十八弯,走进大山深处的“ 联合国村 ”——  方山乡龙现村,该村是青田华侨发祥地之一,现有820余人,其中有700余人侨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 今天欧元汇率是 7.96,美元汇率是 6.86。”  汇率常成为村民见面时最常见的一句问候语。龙现村村委会主任吴立群介绍,该村家家户户是侨眷,人人口袋装外币,还拥有中国首个村级外币兑换点。


       与外币兑换点唱“ 三重奏 ”的是中西合璧的民宅与随风飘扬的万国旗。


       村头古树下,静卧着一座题有“ 延陵旧家 ”的中西合璧式小洋楼,老宅的主人是1905年带着青田特产远赴比利时的吴乾奎,他的传奇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一肩扛着茶叶,一肩背着石雕“ 闯世界 ”的青田华侨,闯出了一个“ 联合国村 ”。如今,小山村里新鲜事不断上演。


       龙现村 幼儿园不同国籍的华侨子女组成“ 联合国班 ”;青田人餐桌上牛排、薯条与中式面疙瘩让味蕾纵享百味;华侨回乡担任“ 河长 ”护一湾碧水;“ 小华侨 ”回乡寻根永葆中国心 …… 往日闭塞、偏远的山城,瞬间与世界拉近了距离。


      “ 走出去 ”到“ 带回来 ” 看青田如何撬动侨商经济


        浙江在线报道,“ 青田人就像蒲公英,风吹到哪里,根就扎在了哪里。”青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飞飞的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青田人“ 创业天下 ”的特质。33万青田华侨华人,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各地创下不凡业绩。目前,有5万多人从事国际贸易,资产总额超过100亿人民币。


       青田人受海外文化影响良多,在生活习惯上也接近西式。农民下田带着解渴的是咖啡,市民上街买菜可用欧元、美元,闲逛的大爷爱穿  POLO 衫 …… 这个浙东南的小城,洋味十足。


       青田华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年前,清初年间就有青田人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从商,以贩售石雕、茶叶获利。如今,经过一代又一代华侨的打拼,青田人从事行业已从当初的行商小贩、小餐馆业,逐步向大型商场、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等行业发展。


      “ 2014年的时候,我发现国内创业氛围很好,政府支持力度大,于是就把自己在米兰接触到的好产品带回来了 ”,在青田的侨乡进口商品城,贾晓月说起了她的归国创业故事。贾晓月早在1995年就出了国,一直生活在海外,因为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招商的契机,她被政府的诚意打动,选择回国创业。


      “ 政府最近还斥资100多万,送我们去工商大学读MBA ”,贾晓月提到,“ 在家乡创业很受关怀,很温暖 ”。


       像贾晓月一样归来的侨商还有很多,经营意大利进口馆的严苏允便是。她和丈夫在海外打拼十多年,积累了不少合作伙伴。近几年,他们也借着“ 青商回归 ”的东风,发挥华侨优势归国创业,将国外的进口名品运回家门口销售,“ 我们采购途径多,价格有优势,产品销量不错 ”。


       侨商集聚的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目前已建成运营三个市场,营业面积达到4.3万平方米,入住商户138家,经营来自五大洲60来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如进口红酒、日用百货、休闲食品等。从2015年初到2017年6月,商品城累计销售额已达到7亿元。


       在建的第四市场,将于9月24日开业,入驻企业之一的罗萨露拉商贸有限公司的老总 Riccardo 是一位由青田华侨带领而进入中国市场的意大利人,他觉得青田人很了解红酒文化,并且“ 重要合作伙伴是青田人 ”,从而选择在青田开办公司,销售他在意大利罗萨露拉酒庄产的葡萄酒。这也是商品城引入的第一家全权外资企业。


       据悉,青田还在建设“ 侨乡投资项目交易中心 ”,为华侨返乡投资提供一条龙服务,更进一步促进侨资、民资等要素回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